皇帝选择继承人

皇帝选继承人,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

简单是因为,此事自古已有成文的规定,复杂是因为,成文的规定通常不被执行。

什么成文的规定呢?

由周公旦创立,传承千古的嫡长继承制。

这个规定够简单,庶出的长子不行,嫡出的非长子也不行。皇帝的继承人被规定的死死的:必须是嫡长子。

但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古选继承人还有另一种说法:立贤。

为了帝国可以更好的发展,皇帝在选择继承人时可以不按照长幼之序,而按照是否“贤能”来选择继承人。

所以啊,中国历代都会有储位之争,一批人支持嫡长子,按规定办事;另一批人支持某王子,总能找到些“贤能”点,来与嫡长子抗衡。

我们先来聊聊皇帝选继承人的目的,一是为了帝国的有效延续,二是为了让帝国发展壮大,就像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幻想:让帝国万世传承下去;

让帝国有效延续的基础条件就是 求稳,从这方面来看,嫡长继承制是最合适的,该谁来即位都是注定的,大家都别争;

而要让帝国“再上一层楼”,嫡长继承制似乎有问题,万一嫡长子是个弱智怎么办?所以,仿佛立贤又是最合适的。

立长还是立贤?这是个问题;

两波大臣,你要立长,我要立贤,正当争的死去活来时,皇帝发话了:既不立长,也不立贤,立一个自己喜欢的!

这下好了,

你以为你来的最早,就一定是太子了?并没有;

你以为你很有才能,就一定是太子了?并没有;

真正上位的,是皇帝喜欢的那个人;

这样的皇帝通常都有一个共性:

他选继承人,考虑的不是长治久安,而是一己私欲,

要提拔,当然是提拔关系好的了,谁还管你什么能力不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