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泉中国画作品欣赏
每次写生我都不会去刻意的去准备什么,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但是我的车上会时刻存有大量的写生卡纸。我觉得到一个地方去写生,如果那里刺激不出你的灵感,无论准备什么都是徒劳无功。好比你一看见这座山就有一种心灵上的触动,突然间创作欲望充满胸中,它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抓住你的思想,让你有一种创作欲望,有一种想画画的感觉。特别是要用美学家的眼光和思想去看山石的结构、大小、疏密以及石头的间隔等等,因为画理源于自然,历代名人画论中的东西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而大自然本身就是在矛盾对立中寻求着平衡。
《云蒙春早》50x50cm
这边的倾斜总会在另一边出现与之呼应的倾斜,这儿竖,那儿就是横。可很多画家不明其理,写生时始终按自己的想法去画,太具随意性,没有深刻细致地观察自然。应当把自然景色作为一个结构式的整体、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去观察。你想画什么,就必须和它交朋友,必须融入其中,这个“融”指的是将每一个细胞都融进去。有的时候思路也是这样,山水画要一笔一笔来画。特别是画竹子,最忌讳突然地被打断,从而一气呵成的气也就断了。书法也一样,不要由纸张的长宽、大小而拘束了创作的心。要由心而发,不要被外在因素和条件影响与左右你。一旦受其影响,作品 就没有心随笔动的那种淋漓尽致的感觉了。只有当你达到一定境界,才不会在受现实所左右,始终是一种忘我的、发自内心的,甚至是不经大脑思考的一种状态。
《高山流水图》50x198cm
“胸有成竹”是郑板桥重要的观点,我之观点与其共鸣,眼中之竹不是手中之竹,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胸无成竹”实际上与“胸有成竹”是相通的,在“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一种意在笔先的状态,而有时我会有笔在意先的感觉,笔到意到。不管怎样,顺其自然地画,笔在儿,意就到哪。思想和内涵跟着笔走,这也是一种境界。
《旭日东升图》50×198cm
我研究竹子已有二十余年,特别是板桥的竹子,临摹的也较多,他的竹子已经形成了一种格式,我时常慢慢去揣摩,揣摩它每一簇簇竹叶。不同的笔态、笔势、笔速、笔形都深入细致地予以研究。每一笔都是他内心的发挥,内心的发泄,对仕途的不顺,对百姓疾苦和官场黑暗的一种愤怒,从这一笔笔上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写出来,画如其人。
《紫气东来》 60x180cm
我从古人中习会了静持。特别是夏昶、文同、苏轼。他们是真正的文人,是纯粹的写意。何为静持?比如照相的可以姿势造型下出来的照片缺乏一种灵动,应该是在无意识、非自然的状态下抓拍的才是一种真实自然灵动的感觉。这才称之为静持。多看古人的作品,会养你的气息与古意。要营造一种书画之林的氛围,从中时刻能受其熏陶。使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艺术气息。
《翠竹报平安》70x230cm
在文人眼里,竹为什么会作为四君子之一?因为它的特色和品格,大文学家苏轼达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喜好程度,竹子代表文人的一种品格,一种性格。
说到文人气,我觉得就是将大自然的东西“冗繁削尽留清瘦”,画面表里没有但感觉深层次里有,才是高水平。用最简练的笔触表达出最复杂的物象,这才是最高的。精确地提炼到极致的时候,就不需要太多的笔墨,这时候整幅画的气息会给人一种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用三种墨色去画一幅画,或者只用一种墨色去画一幅画,画面的干枯、背向、转折、气息都有了,这样水平就更高。
《翠竹报平安》 60x180cm
细致入微的研究竹子,就是往深处去思考、感受。因为我喜欢画竹子,所以在住的地方会摆弄一个竹林。每天早晚都去看一看,闭着眼睛感受竹子的味道,呼吸竹林中的气息,我在努力让自己变成一棵“竹子”。画山水更需要融入到山水中去.不融入进去,对它没有感情,你画出来的也是没有感情的。有人说要拥有与山水谈恋爱的情怀,我觉得还不够,应该是夫妻之间的那种相濡以沫、生死依恋的情怀。
《清风竹林》70x230cm
我认为这是一个由技进道的过程,“技”是技法,“道”是神韵,是精神思想。技法到了,但没有神韵,就是呆板的。不管怎么去写,它都应该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的、有思想的,跃然纸上的。画竹子我特别忌讳反复地重样,如果你铺上20张纸,我可以画出20幅风格不同、构图不同的竹子,因为我心里装着它,装着竹子活生生的思想、内涵、物象和精髓。之所以喜欢画竹子,是感觉我们之相近,是在寻找自我的一种过程。
《翠竹报平安》50×198cm
艺术当随时代,肤浅地理解就是当今是物欲横流的时代',中国美术界近百年来一次大的变革,丢掉了我们许多传统的文化精髓。身处社会的熔炉中,难免会沾染一些习气,我的艺术主张就是雅俗共赏。艺术应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而高雅的绘画只能为少数人服务。当然,雅俗程度要把控好,不要迷失了自我。
《翠竹报平安》 45x130cm
艺术包罗万象,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把自己太当回事。我刻了一枚 “我之为,我自由,我在”的印章,是说画风各有千秋,雅俗各有所好。
艺术没有对与错。境界和思想多种多样,美也是多种多样的。雅和俗是共生并存的,万物皆是此理。画竹子与山水我认识是相通的,建议花鸟画家走入深山写生也很有必要。像我竹子画中的石头,是有灵气的。我之竹子有穿插、有疏密。而我画竹子的笔上功夫,在山水画中也可淋漓尽致地展现。如没有画竹的功力,那么山水画的笔性、笔力、线条功夫也都会不到家的。山水画,很注重书法功力。书法写好了,笔力才到位,线条功夫才扎实,而支撑中国画的就是线条。一根线条中包罗万象,转折、粗细、阴阳等等变化,甚至一个点子里都有阴阳,中国画博大精深!如线条质量不过关,那山水画也无立足。山水画“远看势,近看质”。
《紫气东来》 45x130cm
山水和竹子要结合到一起,才能山中有竹,竹中有山。我竹画中的石头本身就是山石的一小部分,本身就是大自然中山石的缩影。我现在还在不断地学习山水画的各种笔法、技巧、笔墨形态,希望山水画的功夫还能在一如既往的拔高,最终将山水画与我的竹子完美结合,在中国绘画的艺术风格语言与艺术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道。
作 品 欣 赏
《紫气东来》 60x60cm
《紫气东来》 60x60cm
《翠竹报平安》 60x60cm
《三友图》40×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
《竹石图》 45x1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