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在《Science》《Nature》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有多难?发表了意味着什么?
网友一:
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先从两个角度展开——
无论在中国多顶尖的研究,其论文必须首先发表在国外期刊才显得有分量,为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因为想给题主提供答案,才把这个问题拿过来,旁证一下。
其原因,一个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基本发端于西方,几百年来西方科学在全球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像《科学》、《自然》、《细胞》、《柳叶刀》等,全球有影响力的杂志期刊都在西方,而全球一流的科学家也都在西方,包括评判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是由西方提出并打造出来的。
科学是同行评价体系,如果一个顶尖的研究脱离了同行的评价体系,其成果和地位就很难在业界认可。
而中文期刊的论文或文献,因为大多数国外科学家都不懂中文,中文也不是国际通用语言,所以中文文献在全球的影响因子很小,即使把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的顶级期刊上,也很难引起全球科学评审体系的关注和影响。
所以,我国科研考核模式都是以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以及获得的影响因子,作为考核指标,也是比较客观公正。
一项统计研究,告诉你能不能在《Science》《Nature》发表文章
一项统计研究,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得出能在国际顶级期刊杂志能发表论文的已经形成了“阶级固化:。
2018年,PNAS发表了一一项研究,来说明科研期刊中的“chaperone effect”,直译为伴侣效应,但其潜台词是科研界的“阶级固化”。
在PNAS发表的这篇文章中,研究者收集了1960年到2012年间在386个科学期刊上发表的610万论文的作者信息,按照学科分为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和跨学科期刊,其中Nature,Science及PNAS被作为跨学科综合期刊的顶级刊物单独列出。
然后,文章认为,能否在国际期刊尤其是顶级国际期刊,包括Nature,Science这些杂志发表,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实验室负责人,在中国可以还包括课题负责人,英文简写为PI。
研究者分析了收集到的610万篇论文的属于PI通讯作者,因为这些论文的最为PI的通讯作者,其国际地位、曾经发布的国际论文的影响因子,简单说PI在能够发表顶级期刊的”阶级固化“中的层级,决定了你的论文能否或有多难在Nature,Science上出现。
研究者公布了这些PI的属性,并将这些实验室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分为了三类:
第一类新秀类PI,他们既没有以第一作者也没有以通讯作者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过文章;
第二类是资深类PI,即这类PI之前曾有以通讯作者在该期刊发表过文章;
第三类是传承类PI,即这类之前在该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文章,却是首次以通讯作者发表文章。
所以,能否让你的论文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按照这项研究的结果分析,你的实验室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应该曾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那个时候,他的导师或者前实验室负责人应该是当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一次类推)发表过论文,如今他作为课题负责人,让自己的学生或下属发表,这次PI作为通讯作者了。
如果你有这个机会,在这个平台,你的论文至少比其他人要容易——得多。
然而,这个研究的结果还显示,近年来,新秀类PI的文献越来越少,而资深和传承却在不断上升,这点在医学界尤甚。
这个结果再次验证了国际科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阶级固化“效应已经产生。
作为新人,想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更难了。
所以,作为一个新人,要想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文章,就要成为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过文章的PI。
而这类PI,通常在国内也是站在细分研究领域的顶端,或者早就是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了。
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你说,你想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文章,难吗?
自然,如果真的发表了,那你也可以凭着名号,在国内横着走。
网友二:
说到论文,任何同学都知道SCI,但千万不要小白同学把SCI论文和Science杂志的缩写混为一谈了,不懂可以不说,但别闹出笑话。
SCI论文,是指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SCI期刊上刊登的学术期刊论文。
发表SCI论文并不难,现在的SCI论文权重越来越低,因为这个领域也是一个产业,也存在着不入流的SCI,收钱就给发的SCI,成为科学领域论文发表的灌水区重灾区。
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发普通SCI并不困难,掌握了科研技巧,够勤奋的话,批量快速发文章也不困难。
我想人工智能领域估计也能开发出一个只能生产SCI不同等级的论文智能机器人。
但是,发表在四大顶级期刊《自然》《科学》《细胞》《柳叶刀》上的论文,无论SCI级别,都是大牛。
最后给个结论——
要想在Nature,Science在发文,找一个做过Nature,Science杂志论文的通讯作者PI很重要.
网友三:
发表Nature和Science还是不容易的。毕竟每年也就发表那么几百篇文章。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很难,因为也经常看到不少比较一般的工作发表在上面。比如说,上面不少工作相比和其子刊甚至JACS,PRL,AM等专业顶刊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在创新性上是偏低的。能发在Science,Nature正刊上,部分是靠内容,部分是靠运气,部分是靠人脉。Science,Nature的编辑也追热点,喜欢包装忽悠,让不少没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发在了上面,误导了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和经费管理者。好的内容,还是只有通过理性分析独立思考来分辨,或者靠时间来检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PaperRSS小编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温馨提示:
为方便PaperRSS粉丝们(目前平台人数 4.5万+)科研、就业等话题交流。我们根据10多个专业方向(植物、医学、药学、人工智能、化学、物理、财经管理、体育等),特建立了60个国内外博士交流群。群成员来源欧美、日韩、新加坡、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全球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