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中一些关于戏曲的段落:本身已没有前途,改它干嘛?

关于川剧

 饭后就去观剧。一共有五出,《秋江》、《赠绨袍》、《五台会兄》、《归舟投江》、《翠香记》。我们看得很有味,做功非常细腻,就是音乐单调,那是不论京剧昆剧,都是一样的毛病;还有编剧方面,有些地方不够紧凑,大体上讲,这种地方戏是值得保存的。《秋江》里的老头儿,奇妙无比,《五台会兄》里的杨五郎,唱做都很感动人。本来爸爸这几天要写信给你,同你谈谈戏剧问题,尤其看了川剧后,有许多意见。可惜病了,等他好了会跟你谈的。

 川戏中的《秋江》,艄公是做得好,可惜戏本身没有把陈妙常急于追赶的心理同时并重。其余则以《五台会兄》中的杨五郎为最妙,有声有色,有感情,唱做俱好。因为川戏中的“生”这次角色都差。唱正派的尤其不行,既无嗓子,又乏训练。倒是反派角色的“生”好些。大抵川戏与中国一切的戏都相同,长处是做工特别细腻,短处是音乐太幼稚,且编剧也不够好;全靠艺人自己凭天才去咂摸出来,没有经作家仔细安排。而且tempo(节奏)松弛,不必要的闲戏总嫌太多。

傅雷

关于昆曲、豫剧

 这里自十一月三日起,南北昆曲大家在长江大戏院作二十天的观摩演出,我们前后已看过四场,第一晚是北方演员演出,最精彩的是《钟馗嫁妹》,是一出喜剧,画面美观而有诗意,爸爸为这出戏已写好了一篇短文章,登出后寄你看。

 侯永奎的《林冲夜奔》,功夫好到极点,一举一动干净利落,他的声音美而有feeling(感情),而且响亮,这是武生行中难得的。他扮相,做功,身段,无一不美,真是百看不厌。

 白云生、韩世昌的《游园惊梦》也好,尤其五十九岁的韩世昌,扮杜丽娘,做功细腻,少女怀春的心理描摹得雅而不俗。第二晚看《西游记》里的《胖姑学舌》,也是韩世昌演的,描写乡下姑娘看了唐僧取经前朝廷百官送行的盛况,回家报告给父老听的一段,演得天真活泼,完全是一个活龙活现的乡姑,令人发笑。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虽是得天独厚,但也是自己苦修苦练,研究出来的。据说他能戏很多,梅兰芳有好几出戏,也是向他学来的。

梅兰芳、韩世昌之《游园》

 南方的演员,我最欣赏俞振飞,他也是唱做俱全,一股书生气,是别具一格的。其余传字辈的一批演员也不错。总之,看了昆剧对京戏的趣味就少了。

 还有一件事告诉你,是我非常得意的,我先去看了电影豫剧《花木兰》,是豫剧名演员常香玉主演的,集河南坠子、梆子、民间歌曲等等之大成。常香玉的天生嗓子太美了,上下高低的range(音域)很广,而且会演戏,剧本也编得好,我看了回家,大大称赏;碰巧这几天常香玉的剧团在人民大舞台演出,第一晚无线电有剧场实况播送,给爸爸一听,他也极赞赏她的唱腔。隔一天就约了恩德一起到长宁电影院看《花木兰》电影。你是知道的,爸爸对什么art(艺术)的条件都严格,看了这回电影,居然大为满意,解放以来他第一次进电影院,而看的却是古装的中国电影,那真是不容易的。这个电影唯一的缺点,是拍摄的毛病,光线太暗淡,不够sharp(清晰)。恩德请我们在人民大舞台看了一次常香玉的红娘,《拷红》里小丫头的恶作剧,玲珑调皮,表演得淋漓尽致。我跟爸爸说,要是你在上海,一定也给迷住了呢!

关于新编京剧《白蛇传》

 昨天晚上陪妈妈去看了“青年京昆剧团赴港归来汇报演出”的《白蛇传》。自五七年五月至今,是我第一次看戏。

 剧本是田汉改编的,其中有昆腔也有京腔。以演技来说,青年戏曲学生有此成就也很不差了,但并不如港九报纸捧的那么了不起。可见港九群众艺术水平实在不高,平时接触的戏剧太蹩脚了。

 至于剧本,我的意见可多啦。老本子是乾隆时代的改本,倒颇有神话气息,而且便是荒诞妖异的故事也编得入情入理,有曲折有照应,逻辑很强,主题的思想,不管正确与否,从头至尾是一贯的、完整的。

梅兰芳、梅葆玖之《断桥》

 目前改编本仍称为“神话剧”,说明中却大有翻案意味,而戏剧内容并不彰明较著表现出来,令人只感到态度不明朗,思想混乱,好像主张恋爱自由,又好像不是;说是金山寺高僧法海嫉妒白蛇与许宣的爱情,但一个和尚为什么无事端端嫉妒青年男女的恋爱呢?青年恋爱的实事多得很,为什么嫉妒这一对呢?总之是违背情理,没有logic(逻辑),有些场面简单化到可笑的地步:例如许仙初遇白素贞后次日去登门拜访,老本说是二人有了情,白氏与许生订婚,并送许白金百两;今则改为拜访当场定亲成婚:岂不荒谬!古人编神怪剧仍顾到常理,二十世纪的人改编反而不顾一切,视同儿戏。

 改编理当去芜成青,今则将武戏场面全部保留,满足观众看杂耍要求,未免太低级趣味。倘若节略一部分,反而精彩(就武功而论)。“断桥”一出在昆剧中最细腻,今仍用京剧演出,粗糙单调:诚不知改编的人所谓昆京合演,取舍根据什么原则。

叶盛兰、杜近芳之《白蛇传》

 总而言之,无论思想,精神,结构,情节,唱辞,演技,新编之本都缺点太多了,真弄不明白剧坛老前辈的艺术眼光与艺术手腕会如此不行;也不明白内部从上到下竟无人提意见:解放以来不是一切剧本都走群众路线吗?相信我以上的看法,老艺人中一定有许多是见到的,文化部领导中也有人感觉到的。结果演出的情形如此,着实费解。报上也从未见到批评,可知文艺家还是噤若寒蝉,没办法做到百家争鸣。

关于盖叫天

 月初看了盖叫天口述,由别人笔录的《粉墨春秋》,倒是解放以来谈艺术最好的书。人生、教育、伦理、艺术,再没有结合得更完满的了。从头至尾都有实例,决不是枯燥的理论。

 关于学习,他提出,“慢就是快”,说明根基不打好,一切都筑在沙上,永久爬不上去。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深思。倘若一开始就猛冲,只求速成,临了非但一无结果,还造成不踏实的坏风气。德国人要不在整个十九世纪的前半期埋头苦干,在每一项学问中用死功夫,哪会在十九世纪末一直到今天,能在科学、考据、文学各方面放异彩?盖叫天对艺术更有深刻的体会。

盖叫天在家中

 他说学戏必须经过一番“默”的功夫。学会了唱、念、做,不算数;还得坐下来叫自己“魂灵出窍”,就是自己分身出去,把一出戏默默的做一遍、唱一遍;同时自己细细观察,有什么缺点该怎样改。然后站起身来再做,再唱,再念。那时定会发觉刚才思想上修整很好的东西又跑了,做起来同想的完全走了样。那就得再练,再下苦功,再“默”,再做。如此反复做去,一出戏才算真正学会了,拿稳了。——你看,这段话说得多透彻,把自我批评贯彻得多好!老艺人的自我批评决不放在嘴边,而是在业务中不断实践。其次,经过一再“默”练,作品必然深深的打进我们心里,与我们的思想感情完全化为一片。

 此外,盖叫天现身说法,谈了不少艺术家的品德,操守,做人,必须与艺术一致的话。我觉得这部书值得写一长篇书评:不仅学艺术的青年、中年、老年人,不论学的哪一门,应当列为必读书,便是从上到下一切的文艺领导干部也该细读几遍;做教育工作的人读了也有好处。不久我就把这书寄给你,你一定喜欢,看了也一定无限兴奋。

关于改编昆曲

 昨晚陪你妈妈去看了昆剧:比从前差多了。好几出戏都被“戏改会”改得俗滥,带着绍兴戏的浅薄的感伤味儿和骗人眼目的花花绿绿的行头。还有是太卖弄技巧(武生)。陈西禾也大为感慨,说这个才是“纯技术观点”。其实这种古董只是音乐博物馆与戏剧博物馆里的东西,非但不能改,而且不需要改。它只能给后人作参考,本身已没有前途,改它干么?改得好也没意思,何况是改得“点金成铁”!

关于中国音乐与戏剧

 我们的音乐不发达,是否同音乐被戏剧侵占有关呢?我们所有的音乐材料,几乎全部在各种不同的戏剧中。所谓纯粹的音乐,只有一些没有谱的琴曲(琴曲谱只记手法,不记音符,故不能称为真正的乐谱。)其他如笛、箫、二胡、琵琶等等,不是简单之至,便是外来的东西。被戏剧侵占而不得独立的艺术,还有舞蹈。因为我们不像西方人迷信,也不像他们有那么强的宗教情绪,便是敬神的节目也变了职业性的居多,群众自动参加的较少。

(《傅雷家书》)

(0)

相关推荐

  • 人生如一出折子戏

    看戏自然是因由这戏中人物花花绿绿,唱腔咿咿呀呀,方而有些意趣,只因这折子戏没有开始与结尾,只取了全剧的最high之处,方才没有了那许多含恨与不如意,只撷取了最璀璨的部分演绎.人生如戏,悲欢离合,我却盼 ...

  • 人物 | 校长张军

    作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张军即将迎来自己的新学期.校长张军,入戏已深. ,时长 01:13 张军寄语新民晚报读者 人生的点位排列,很有些意思.至少,对于张军来说,的确有意思-- 12岁,进了 ...

  • 重温傅雷家书中的家训家风

    [重温傅雷家书中的家训家风]傅雷一生译著颇丰,留下数百万字经典译作:他精通多个艺术领域,在艺术理论上有极深造诣:他爱子情深,数百封家书指导儿子成长,也影响了一代代读者.今天是傅雷逝世54周年纪念日,让 ...

  • 傅雷家书段落摘抄赏析

    导语:傅雷说:"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段落摘抄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 ...

  • 每日阅读训练|《傅雷家书》中的父子情深

    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以阅读为中心的考试形态已渐趋明显. 应试机制下的阅读行为主要关联在考场阅读层面,涉及阅读积累.阅读理解.阅读鉴赏3个层级,新课改后,阅读行为已经伸展为包括阅读与梳理.阅读与交流. ...

  • 《傅雷家书》少有人知的一面:家暴者傅雷,一场延续三代人的悲剧

    有人感动于傅雷与朱梅馥的爱情,并且金庸对傅雷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中国君子:杨绛则称朱梅馥是集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于一身的女子. 2013年,傅雷和朱梅馥的骨灰合葬于上海 ...

  • 真实的傅雷是个什么样的人?《傅雷家书》为什么会入选必读书目?

    前两天,12月28日,傅雷的儿子,钢琴家,傅聪在英国得新冠去世.曾经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慢慢都归于尘土. 01 傅聪去世在国内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不是因为他的钢琴才艺,而是因为<傅雷家书>. ...

  • 名著整理——《傅雷家书》全面解读

    傅雷(1908.4.7-1966.9.3) 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 ...

  • 《傅雷家书》真题及经典考题考点整理

    金庸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很多人认识傅雷傅聪这对父子,是因为<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 ...

  • 【705】【名著阅读】我们这样读《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 我们这样读<傅雷家书> 晋城爱物学校  时慧慧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以"选择性阅读"的阅读方法指导为着眼点,把<傅雷家书>作为名著导读 ...

  • 【702】【名著阅读】父爱的三重境界 ——《傅雷家书》主题型文本导读课

    父爱的三重境界 --<傅雷家书>主题型文本导读课 晋城爱物学校  时慧慧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以"选择性阅读"的阅读方法指导为着眼点,把<傅雷家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