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刘天红作品丨秋日暖阳好读书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我家的露天阳台不大,小小菜园种满了辣椒、青菜与花草。暖暖的秋阳中,悠闲地躺躺,品一品桂花茶,赏一赏似火的串串红。累了把书遮在脸上,在满园丹桂幽香中陶醉,于是便有了无关生活、无关岁月、无关心情的悠闲。在一书一椅一茶一音乐中,便喜欢上了这秋色暖阳与满园芬芳。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意,不论正史野史,不论风花雪夜的唐诗还是绝代风华的宋词,史海中有家国天下事;年少只知猴哥勇,到老方知悟空怂,正读西游凡人到神仙多了一根金箍棒,反读西游从神仙到凡人不过是少了一只紧箍咒。读也好,吟也罢,倒喜欢上神仙吕洞宾“半空豁然雷雨收,洗出一片潇湘秋,道人醉卧岩下石,不管人间万里愁”的自由自在,在心无挂碍,一生风月都随缘中寻觅一份洒脱。
说到读书,我却十分佩服朋友老圣,不管工作如何忙,不管炎炎夏日还是独立寒秋,空闲之余,都是手不离书,书报、杂志,信手拈来。书页上笔过留痕,留下了许多读书心得与批注,他还爱撰写读书笔记,几本厚厚的心得摞成了他书柜中的风景。短短几年博览群书,就收获了几十万字的佳作,多篇文学作品在省级以上媒体及其它纸媒上发表,还收获了许多散文奖,小小说奖,他说读书只不过是与古人聊天,少些口舌闲话,谈笑间多了些鸿儒知己而已。
前些年,经常参加一些读书沙龙,听一群文友们在一起聊聊天,谈经论道,文友中可兄对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继承研究让人受益非浅,美女玲玲的爱情诗让人神往,车哥的散文才哥的词赋大开大合,纵横扶夷古国的历史长河。而远哥对乡土土话用字的考究,有点象老夫子研究“回”字有几种写法一样,让人叹为观止,深为文友们博学多才折服。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崀山书香,滔滔夷江翰墨源远流长,南有金城书院,北有紫阳书院,中有斗光书院,一县三院,交相辉映,人才辈出,开理学之先河,造就了崀山二百四十一名将军与贤士的传奇故事。紫阳书院早于金城书院,始建于宋,同治《武冈州志》云“邵州进士自仪始也”,此仪即为周仪,对于偏远荆蛮之地的邵州来说,进士及第及开天辟地之大事。周仪自幼好学,秉烛紫阳三峒陇,苦读翠岩小石洞,终登雍熙甲科,为邵州第一进士,官至谏议大夫,后衣锦还乡建紫阳书院,也称谏议书院,躬耕于夷江之畔,教习夷江子弟,其祖孙三代,书香满院,也颇有建树,史称宋三周。
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摄邵州(今邵阳)知事时,入莲潭、伏先圣祠、传道兴学、修池种莲、题万古堤防。嘉佑八年,周公应邀与文朋诗友在夷江畔“莲潭夜月”中“阵阵荷香泛夷江,呼朋唤友入莲潭”,兴之所致、酒之酣畅、情之浓郁,挥毫泼墨著传世名篇《爱莲说》,终成一代绝唱。有感于此,于康熙年间后人在万古堤防旁始建清泉书院,后更名为金城书院,一路走来,几易其名。而道脉南移,开化蛮楚,为蛮荒之地播下了理学种子,周公不可谓为理学先驱。
斗光书院是清光禄大夫刘光才痛感少小没有读书无文化之苦,捐1300余担田租,60余亩园地购建。书院里青砖绿瓦、雕梁画栋、雨榭亭台、古木参天、曲径通幽,荫庇一方莘莘学子,后又在家乡万象山建“青藜书塾”,是为新宁三中与白马田中学,现在还是书声琅琅。
在唐诗宋词的秋天,是“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的浓郁,有才子佳人们的“一岩秋色乱树云”怅惘,也有剑客书生“酒与繁华一色黄”的落寞。唐诗宋词绝代风华,似一个优雅的女子,从书卷里,从清明上河图中,香绢遮面,罗裙微动,在秋意的云水小径,幽幽的,一频一笑,款款而来,让淡淡的相思心绪栖居在诗意的枫红杏黄季节。
书海中陪陪陶令采菊,去桃花源中耕耕田,或笑笑诗奴贾岛在月下敲门的执着;失意时与太白醉一醉,与尔同销万古愁;看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照那忧伤的模样,叹伯牙摔琴绝弦只为高山流水;在思念疯狂的日子听一曲文君“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只为相如一人心”,让人多了一份多愁善感。
就一杯滚滚长江东逝水,温一壶小酒与柳公钩钩寒江雪,汉之项羽,力拔山兮,可惜自刎乌江,我们为他的优柔寡断叹息;秦之李斯,助纣为恶,坑儒焚书,我们为之不屑;冲冠一怒红颜绝,长叹只恨吴宫曲,那是历史长河中吴三桂悲壮的怒吼;一骑红尘妃子笑,我们还在回味那回眸一笑的妩媚,只可惜已魂断马嵬坡,终成孤独的烟云。
韩信胯下之辱,司马空城之笑,一个终拜相封侯,一个篡魏建晋。一曲空城计不是真的吓退司马十万雄兵,其实是司马在惶恐唇亡齿寒,装呆装傻而已。空城好,实城好,没了诸葛的争斗,在曹操眼中司马懿也就只能飞鸟尽、走狗烹,被卸磨杀驴了。计也好,谋也好,司马看得懂,我们看不懂,看懂时已是暮年,只剩葡萄美酒半杯醉。
天下事,合久分,天下扰,红颜祸,一棵南宋的柳与皇城的故宫相遇,李煜喜欢上醉卧君王侧的虞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我们便读不懂紫禁的雪;一个女人的泪哭断长城的齐砖,而万里长城今犹在,我们明白了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境花辞树。幸好还有黄河的九曲十八弯日夜流淌,还有大漠的孤烟边塞的月,古月悬天际,于天高云淡中继续照今人。
万年的月色千年的墨,那是国学的传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我们无不为董卿的才华与气质所折服,董卿字字珠玑,诗词、历史信手拈来,自有“林静秋风生处早,山高凉月上来迟”的惊叹,更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而对惊艳四座的诗词才女总冠军武亦姝,人们对她的评价是“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了,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便是诗”,也就是说诗意是她,她是诗意。
有人说读书有三重境界,始于读、发于思、敏于行,但我发现不同岁月有不同的感觉,少年时读书是苦的也是累的,我们习惯于“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中年时我们在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奋斗,寻觅拼搏的山高人为峰。当时光不再,五十知天命后,读读老子的“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争之”,大道至简,三千繁华,终归朴素。
如果读书累了,正好山河已秋,我想,若到书海遇到秋,一定与秋住,篱前月下,折一朵菊花,为她对镜画眉染云鬓,在金岭山顶或坐或卧,笑看蓝天云卷云舒。或在烟雨紫霞峒里,牵牵她的小手十指绕,看层林尽染,芦花飞舞,翠竹摇曳。在红袖添香的时光里与她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色共长天一色”那份恬淡与宁静,用以澹泊修身,让秋韵磨平诗质的锋骨,让灵魂与爱情在书香中丰盈。
作者简介:刘天红,男,邵阳市作协会员,已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300多篇,多篇文学作品在全国征文中获奖。作品散见《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审计观察》《文史博览》《时代邮刊》《西部散文选刊》《散文福地》《邵阳日报》《邵阳晚报》《河源日报》《新湖南》等,现供职于湖南省新宁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