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宫》08:故宫藏玉

第八集 故宫藏玉

《故宫》第八集 故宫藏玉

这是一块玉璧,它默默立在这里已不知有多久了,它直面的是养心殿,那是清朝皇帝办公居住的地方,皇帝坐在宝座上处理政务的时候,时时可以看到对面不远处的玉璧。这块玉璧取“面壁”的意思,它时刻提醒着皇帝要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孔子在《礼记》中写道:君子比德于玉。玉曾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标准的象征。

当玉器进入皇宫之后,便在这个宫殿里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它在很多重要的场合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皇帝将赠给英王的第一种礼物托我转送,这个礼物的名字叫如意,是一种长一英尺半的白色石头,上面刻着花,中国人认为这个礼物非常名贵,而我则以为这东西未必值钱。”

写下这段文字的人叫马戈尔尼。在公元1793年,也就是大清乾隆五十八年8月1 0日清晨,这位叫马戈尔尼的英国特使受到中国皇帝乾隆的接见。双方在这次接见中互赠礼品。乾隆皇帝将一柄白玉如意赠送英王,又分别赠马戈尔尼与副手绿色玉如意。

在接见仪式后对各宫殿的参观中,马戈尔尼对富丽堂皇的宫殿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他发现每一殿的宝座旁也都放置一件玉如意,“形状与赠给英王的相似”。马戈尔尼虽然知道如意喻含和平与兴旺的祝福,但他未必知道这种被他认为并不值钱的美丽石头,在中国人眼中,却十分珍贵,并有着非凡的价值。

石之美者为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赋予这些美丽的石头独特的喜爱。

玉石精致而灵动,温婉而含蓄,与东方人的气质极为吻合。

一块玉石的形成据说要经历百亿年之久,凝聚着天地万物的精华。

在紫禁城中,最能体现玉的尊贵价值的器物就是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皇帝玉玺。

这里是交泰殿。是紫禁城内廷后三宫之一,清朝皇帝使用的25方宝玺曾收藏于此,其中的23枚宝玺都由玉石雕刻而成。

在紫禁城建成后的五百多年时间里,这里总会重复发生这样的故事。一个神秘的人,携带着一个神秘的包裹,要求进宫献宝,他们都宣称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秦朝传国玉玺。’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那块著名的天然宝玉和氏璧,后来被雕刻成为秦国的传国玉玺。秦始皇曾希望借助这块宝玉的神力护佑他的王朝千秋万世。而后的各个王朝,也无不渴望获得和保有这枚传国玉玺。传国玺的流传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相传明朝灭元时,蒙古部落将玉玺带到了漠北,从此之后,真正的'传国玺'失去了踪迹,而各种仿制的赝品层出不穷。这是存放在紫禁城中,不知何时何人进献的一件所谓“传国玉玺”,据专家分析它其实是用泥土制成的。

乾隆皇帝对和氏璧的传说并不以为然。他更看重的是本朝御玺。

乾隆十一年以前,交泰殿贮藏宝玺多达三十九枚,真假混杂,其中就包括那枚假的传国玺。乾隆认为即便是真的秦代玉玺也不能与大清国的宝玺放在一起。乾隆十三年,在他为《宝谱》所做“御制交泰殿宝谱序”中提出:自古以来宝玺就没有固定的数目,现在交泰殿贮存的宝玺年头长了,记载也失实了,又有重复的,所以要加以考证,按次序排列。宝玺的数目为二十五枚,这是乾隆皇帝根据《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所定。他知道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永远不灭亡,将宝玺的数字定为二十五,就是籍《周易》所记,祈求上苍,保佑大清的江山能延续二十五代。但实际上,乾隆之后,皇位仅仅往下传了六代。

除了玉玺之外,玉器在紫禁城中无处不在,它们既是生活用品,也是最主要的装饰品。各个宫殿的多宝格陈设的艺术品中,玉器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玉的颜色有5种,分别是白色、青色、黄色、碧色和墨色。故宫的玉器涵盖了玉的各个种类,其中新疆和阗玉又占据了主要地位。

穿过养心殿宝座后面的通道,我们来到了皇帝休息的后寝殿,这里陈设着很多玉器。在进门的东西两侧摆放着两个碧玉盘。盘的中央刻着一首诗。这首诗大致讲了公元1755年至1760年乾隆平定准葛尔的这段历史。平定西域后,和田玉内运的道路被打通,这件事对于中国宫廷玉器的制造,有着极大的意义。从此以后,新疆和田玉从开采、运输到制作,在法律上被皇家垄断。

公元1787年,大清乾隆五十二年,八月十六日。一批造办处的官员在大内太监的陪同下手拿量尺小心翼翼地走进乐寿堂。他们一边丈量尺寸,一边还在小声讨论着,看来是要摆放一件重要的物品。如此兴师动众,他们要摆放得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原来,这是一件来自新疆和田的密勒塔山的巨型玉石雕刻的《大禹治水图玉山》,这件5000多公斤重的玉雕,直到今天仍被称为世界之最。位于昆仑山脉的密勒塔山海拔近5000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每年只有七八九三个月才能进山开采玉料,在当年极端原始的开采条件下,这件玉料从山上移至山下,最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开采已经很不容易,可是把重达五千多公斤的玉料运到万里之外的北京,路上还要跨越千山万水,这就更是一件极难完成的任务。这块巨大的玉料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来到紫禁城。

那块玉料就是人们所称的和田玉。

巍峨险峻的昆仑山,海拔4、5000米的地方终年被皑皑白雪覆盖,美丽的和田玉大部分就静静地埋藏在这里。采自山上的大块玉料和源自水中的珍贵籽玉,使这里变成了闻名遐迩的宝地。每年七、八月的时候,山洪爆发,把大量的山石带到了白玉河的下游,其中的玉石经过年复一年的搬运、冲刷,最坚硬的部分幸存下来,留在了河床的两侧,形状与鹅卵石相似,表面十分光滑,这就是我们今天称为玉中极品的籽玉。

玉的开采和运输由宫廷垄断,最美的玉石也由皇家专享。这是一张公元1767年,大清乾隆28年新疆地区的春季进贡清单,进单中详细地记录了当年新疆地区玉料进贡的数量、种类和重量。其中仅这一次,就有和田贡玉79块,叶尔羌河贡玉95块,总重量达五百多斤。驻疆大臣每年春秋至少两次将玉料运至京城,乾隆时,每年至少会有四千斤左右的玉石从和田送到京城,多时还能达到一万多斤。充足的玉料使宫廷开始大规模地生产玉器。

当时紫禁城养心殿的造办处里有一个被称作玉作的机构。每天会有四到五名玉工在这里为皇帝雕玉。这个部门最早成立于清顺治初年。到了乾隆时期,由于对玉器的需求增加,在紫禁城又建了一个如意馆,里面也有工匠雕玉。许多乾隆时期的玉器精品就出自这两个地方。清朝末年一个叫唐荣祚的人写过一本《玉说》,书中的玉作图把清朝皇家制玉的过程详细地描绘了下来。

专家李博生

从开料、出粗坯、出大形,到细作到最后剖光,实际应该说加上最后的收尾工作叫做五个步骤。从有铁器以后,既然是完善了专业化做玉这个行,那也就是说脚蹬手磨这种制玉方式一直延续了三千多年,丝毫没有再变化。现在这些机器设备虽然快,虽然没有它不可行的东西,但是它由于快,玉的表面的那种感觉就开始有变化了。

那件来自新疆密勒塔山的巨型玉料到达紫禁城后,并没有结束它的行程,因为它的雕制不在这座宫殿里,而是在千里之外的扬州。当时宫廷里如果有大型玉件或雕玉繁忙时,会把玉料送到苏州扬州制作,那里是当时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又有久远的玉作传统,因此成为最重要的制玉基地。直到现在,这些地方还以雕玉而闻名。

专家杨伯达

那么乾隆这个年代,它的玉器高潮我觉得还表现在几个玉器的制造中心同时出现。比如苏州、扬州、南京、杭州。这在中国历史上,这样一个王朝,同时几个(玉器)制造中心,中心区同时出现、都是繁荣的,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乾隆时期的扬州,雕工精巧达到极致,市场上曾经出现大量玲珑剔透的玉器,做工繁复。它们被当作贡品进贡给皇上,结果遭到乾隆皇帝的严厉批评,并下谕旨,禁止再镂雕这类玉器,因为容器镂空之后就没什么用处,即使不是容器,通体玲珑的话玉质的美也就完全消失了。

这道谕旨很切中当时玉器制造的奢华风气。这件青玉六出戟有盖匜,是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的精品。它是依照乾隆的指示制造的一件返朴归真的器物。

当那块巨大的玉料经水路,用了三个月被运到扬州后,乾隆皇帝特为这块玉石写下一段文字,意思是:用这块巨大的珍宝来弘扬古代大禹治水的事迹,这不是仅仅满足感官享受的玩物可以比拟的。

这件仿宋人名画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在扬州经过六年才雕琢完成,于乾隆52年运回北京,以后就一直安放在紫禁城的乐寿堂。让我们近距离观赏一下这件故宫的至宝:他高二二四公分(不包括同座),宽九十六公分,重约五千三百多公斤,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这件故宫的至宝从和田运到北京,再从北京往返扬州,到最后完成时,前后历经十年,耗费数十万人工,花费的银两无法计算。

乾隆年间,是紫禁城宫廷玉器最繁荣昌盛的时期。这时期的玉雕大多体大厚重,造型整齐对称,创造了独有的皇家气派,造就了中国玉器工艺的又一个高峰。所以西方在十八到十九世纪,直接称清代玉器为“乾隆玉”。

乾隆皇帝酷爱玉器,现在故宫博物院的三万件玉器,多数为他所藏,乾隆为他的儿子后来的嘉庆皇帝起名叫颙琰,琰是美玉的名字;永琰的十六个兄弟也都以玉器的名字命名,乾隆自己则被后人称为玉痴。乾隆最爱的珍贵玉器,收藏在这种叫百什件的盒子里,(展示百什件)百什件共分为九层,每层有若干个抽屉,抽屉中的每件玉器都有它专用的小格子,格子形状与玉器完全吻合。

这是“弘历鉴古图”。一个叫丁关鹏的宫廷画师,真实地记载下乾隆皇帝鉴赏古玉的情景。

上之所好,下必流行,当时藏玉赏玉在宫廷内外成为时尚,玉器也成为大臣们进贡的热门物品。

公元1754年,乾隆十九年12月29日,和硕怡亲王弘晓的进单中有汉玉拱璧、文带、文玩;公元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4月29日,和硕肃亲王的进单中有玉盒、玉洗、玉兽等。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我们还查到了当年乾隆最宠信的大臣和绅给乾隆皇帝的贡品清单,上面列有玉佛、玉果盘、嵌玉香薰等等很多玉器,这是当年和绅的亲笔签名。

一天,乾隆皇帝正在把玩大臣们进贡的玉器,突然一件玉盃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此盃看上去颇有汉代的风貌,但用手抚摸却感觉混浊而不温润,见多识广的乾隆皇帝心里犯了嘀咕,便传唤雕玉世家出身的玉匠姚宗仁,结果,姚宗仁一看就脱口而出:“皇上,这是小人的祖上所做,因为这是祖传的手艺,因此看得出。”后来,乾隆皇帝在<御制玉盃记>中专门记述了这件事的经过,同时姚宗仁也被乾隆皇帝降旨,按作成假玉盃的时间扣除薪俸,如一月做得罚他一月钱粮,如二月做得罚他二月钱粮。

玉器的鉴赏要靠经验和常识,但是,一些古玉器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文献记载也不全面,使得一些器物本来的作用几乎无人知晓。因此,对玉器的鉴定,就是收藏大家也难免出错,有玉痴之称的乾隆皇帝也闹了一些笑话。

这种外方内圆中空的筒形玉器,乾隆非常喜爱,他经过研究,认为这是古人抬举重物时使用的一种辅助工具,并把它称为釭头。乾隆皇帝将自己的见解做成诗,命玉匠刻在玉器上,然后,这些筒形玉器有的放在御桌上做成了笔筒,还有的加上铜胆和盖子插花,以便乾隆随时把玩。然而,在他去世九十年后的光绪十五年,古玉学家吴大澂考证出乾隆所称的釭头其实应该叫做“玉琮”,是古代帝王祭拜大地时所用的礼器。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玉器按时代可划分为元代以前的古玉、明代玉器以及清代玉器三部分。在元代以前的玉器中,有当代考古发掘的精品及传世古玉中的珍品,其中包括了从新石器时代至元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作品。在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等各种门类的中国古代文物中,以玉器的收藏历史最为久远。

这件玉兽形玦是紫禁城旧藏玉器中最古老的作品,它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

岁月的浸润使它的表面形成许多色斑,这是古玉独有的特征。这块玉玦表现的是一种神化了的动物,反映了古人的动物崇拜。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玉璧。据《周礼》记载,它是远古时人们用来祭天的。

玉器在古代多用作祭祀用具,人们认为玉石与大自然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与金银、瓷器不同,玉器的制作更多依靠的是玉石本身的天然条件,玉器加工的最高境界不是破旧立新,而是因材施用,通过对玉料形状色彩的巧妙利用,达到人力与天工浑然一体的效果。这大概也蕴含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理解。

清代的翡翠白菜和肉形石是玉器“巧做”的代表,翡翠白菜的玉料中白色部分雕成菜帮,翠绿色部分被雕成菜叶和叶上的昆虫,白色和绿色的过渡十分巧妙自然。而肉形石无论色彩还是纹理都可以乱真,人们似乎都能闻到红烧肉的香味。这两件作品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块玉石从中心被取走了一件碗坯,苏州工匠利用余下的材料雕成了“桐荫仕女图”,这是一件表现江南庭园景色的作品,四周有茂密的蕉叶和玲珑的假山,玉料中间的凹陷处顺势雕成两扇半月形扉门,半掩半开的扉门内外各有一名少女,透过门缝相互窥望。乾隆皇帝曾经把这件巧夺天工的作品和春秋时的和氏璧相提并论。

无论是代表皇权的玉玺,还是寄托情趣和风雅的装饰品,这些精美的玉器世代流传。遗憾的是,创造这些艺术品的工匠和艺人,我们大都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字。但在玉器界,有一个人的名字无人不晓,他就是明代雕玉大师陆子冈。

专家李博生

值得提的就是他的所有大、小作品都有他的“子冈”落款。这就牵扯到了民间传流着很多他的逸事。皇帝有一次突发奇想,把他召到宫里来,子冈不许你落款,你给我做一个东西,结果陆子冈回去以后想来想去,听说是做了一匹马,(做了一匹马),果然没款,据说当时皇帝身边的大臣也在反复看这个东西,真没有款,皇帝想,还是听我的旨意了,结果他的宰相有一次再仔细看的时候,发现马耳朵里头刻着“子冈制”三个字,又不敢告诉皇帝,那怎么办呢,时间一长皇帝把玩,结果也发现了,发现以后呢,皇帝倒是高兴了,笑了,并没有惩罚陆子冈。

由于陆子冈技艺高超,从清初开始,仿制陆子冈的“子冈牌”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专家李博生

这个子冈牌子前人没有,那就是说陆子冈创出来的这个形制,它是一个长方形,他的长方形是很讲究的,按现在来讲,应该是按黄金分割比例来的,很漂亮,它的边,框子,里边作出的活,起出来的活,还有底子的均匀平整,也是后人很难达到的。

流传至今的子刚作品很多都真假难辨。目前,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子冈题款的玉器,款识字体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都可称得上艺术精品。

如今,子冈题款的玉器成为许多收藏家追捧的珍品。

除了陆子冈,历史上还有芝亭、朱永泰等宫廷雕玉的名家,他们是千千万万雕玉人的代表。正是他们为中华艺术宝库留下了永世的辉煌。

乾隆去世后,清朝的国力迅速衰落,因此对玉器的需求大大减少,玉器的制造开始走入低谷。这是乾隆的儿子嘉庆时期雕制的仿古碧玉出戟尊。这时的紫禁城内,每年从新疆运来的玉只有两千多斤,还不到乾隆时的五分之一。道光元年,皇上下旨和田、叶尔羌暂时停止进贡玉料。后来直到满清覆亡,玉料进贡再也没有恢复。

紫禁城的玉器收藏在清末又有了一次短暂的兴盛时期。这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慈禧非常喜爱玉器。

这里是内廷西六宫中的长春宫,是慈禧当年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到处可见慈禧珍爱的玉器。

国家内忧外患,并没有妨碍慈禧对奢华的需求,为了投她所好,王公大臣们四处搜罗奇珍异宝,慈禧用过的玉饰,把玩过的玉器,足能装满3000个檀香木箱。在日常生活中慈禧也离不开玉,饮茶用的是玉茶碗,用膳用的是玉筷、玉勺、玉碗。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逃离北京避难时,也没忘记带上她珍爱的玉器。慈禧最喜爱的是来自云南、缅甸的翡翠玉。慈禧的爱好影响了当时民间对翡翠的使用,佩戴翡翠的风尚也一直流行到今天。

如今,当年慈禧太后住过的宁寿宫被故宫博物院设置为珍宝馆。那些曾经是帝王们独享的玉器,在这里被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和品味。

故宫博物院现藏玉器三万多件,这些珍宝凝结着大自然千年万载点滴孕育的精华,跨越了人世间从古到今纷繁变化的沧桑,它们像是生活在这座宫殿里的精灵,在这些古老的殿堂里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光芒。它们在岁月中积累,积累起一种文化精神的厚度;它们在静默中等待,等待着今人和后人在心灵的深处,细细倾听他们无言的诉说。

字幕:

故宫博物院现藏玉共计30311件。

藏品中清代作品20000多件,明代作品5000多件,明以前作品4000多件。

这些珍品覆盖了自新石器时代起至清代末期约七千年的历史。

目前都得到了妥善系统的保管和研究。

(0)

相关推荐

  • 民族的国宝,珍贵的乾隆孝粉碗

    乾隆年制汉白玉碗,真品是文物;真品品种十分少见;真品收藏价值比较高的;真品有一定市场潜力的. 用强光手电紧贴玉石的背面,然后进行平移,如果在移动的过程当中,没有出现光线突然变暗的情况,那说明玉石的内部 ...

  • 庆香港回归20年,繁华的世界怎能没有你的芊芊玉影

    香港,英文名称为Hong Kong,一般对香港普遍的注脚是这样的:香港是一座世界级城市,是全球最安全.富裕.繁荣的地区之一,也是国际和亚太区重要的金融.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有"东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明代

    明初,明太祖不仅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以巩固其统治,而且还积极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使中国封建经济得以急速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相继形成了以北京.苏州.南京等地为首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明代(下)

    明初,明太祖不仅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以巩固其统治,而且还积极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使中国封建经济得以急速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相继形成了以北京.苏州.南京等地为首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明代(上)

    明代我国城市经济高度繁荣,玉器的需求量亦日益增强.在这种形势下,琢玉名匠辈出,玉器品种更加丰富,不管是文房用具.装饰品.陈设品等无一不有.随着商品化生产的发展,玉器艺术品数量空前高涨,琢玉技术也取得了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清代(上)

    碧玉兽耳活环香熏,清, 通盖高13.4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0.5厘米. 青玉甪端,清, 高12.5厘米,长19厘米,宽8厘米.清宫旧藏. 玉质暗青色,有微斑,局部染褐色.甪端为卧姿回首状,兽 ...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一瞥

    北京故宫号称藏玉超过三万,但是人们很难有机会看到它的全貌,在这方面,北京故宫的开放程度远不如台北故宫.同台北故宫一样,北京故宫藏玉主要以清宫旧藏为主,但是太多富丽堂皇的明清玉器难免让人提不起精神.而台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清代(中)

    在中国玉器的发展过程中,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此时期继承发扬了数千年传统的琢玉技术和风尚,集历代之大成,创造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作品. 青玉龙凤尊,清, 口径18. 2×7厘米,足径16.8×6.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一瞥(二)

    古玉吧 在这都是朋友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一瞥(一)

    北京故宫号称藏玉超过三万,但是人们很难有机会看到它的全貌,在这方面,北京故宫的开放程度远不如台北故宫.同台北故宫一样,北京故宫藏玉主要以清宫旧藏为主,但是太多富丽堂皇的明清玉器难免让人提不起精神.而台 ...

  • 故宫王亚民:玉器、玉文化及其民间藏玉

    玉器.玉文化及其民间藏玉 --王亚民(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兼紫禁城出版社社长) 玉的历史,也就是玉开采和使用的历史,远远超过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在中国,细数诸多文物艺术,能超过并伴随中华文明,见证华夏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