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楚云飞的国军军装错在哪里,影视剧错了几十年,能改吗?

大家还记得电视剧《亮剑》里面楚云飞的美式军装吗?好看又帅气,精气神十足。很多人可能看不出军装错在哪里。其实不只是《亮剑》,几十年来,国内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国军军装大多是错的,并且以后也不大可能会改,因为观众已经适应了。但适应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我们还有必要明确一下真相。

不得不说,楚云飞这身装扮确实帅气

楚云飞的服装错在什么地方呢?

就是上面那个大翻领。电视剧里有一个情节,楚云飞对着镜子穿军装打领带,边整理衣服边说:“我就是喜欢这美式军服的小翻领,到底是民主国家,军服都给你讲道理,让你的脖子享受自由,不受束缚。”

哎呀,这来自美国的“自由”

不知编剧是有多崇美?且不说美国是不是真的民主, 单是这翻领体现美式民主的说法就让人很不以为然。

显然,翻领军服的设计是模仿西装,而西装的翻领最早可追溯到日尔曼渔民,他们这样设计,只是为了捕鱼方便,怎么会想到民主不民主的问题?再往高雅处说,即便像有人说的那样,这种翻领源自英国王室,也只是体现了一种英式的绅士精神而已。所以,翻领来自欧洲而并非美洲,与所谓的美式民主毫无关系。由此看出,编剧要么是崇美,要么是想说明当时国军的军装来自美援。

解放战争中,李云龙缴获的国军军装带有武装带

果真如此,这就又是编剧臆想出来的一个不尊重史实的错误。

抗战后期,美国给国民党军队的援助只有武器弹药、医药、汽油、通讯器材等,并不包括军装。虽然当时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出现过美式夹克、皮鞋等,但从未给中国军官供给过美式翻领军装。大家如果去翻一翻国军将领的老照片,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穿的仍然是中式军装。

中式军装

当然,那个时期可能也有将领接受过美军顾问的私人赠予,或者像孙立人将军那样从美国留学回来带回军装,但在国外留学的将军毕竟是少啊,而且他回国后能在正式场合穿吗?显然不可以。不仅纪律不允许,也显得太扎眼了不是?

孙立人将军正式场合从未有翻领军装

所以,美式翻领在抗战乃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它正式在国军中亮相是1959年。1959年3月24日,国民党公布了《陆军服制条例》,将陆军军装的领子由原来的中式立翻领改为西式大翻领,并像西装那样配上领带,但这已经是国民党败退台湾十年后的事了。

孙立人将军在台湾时才穿着翻领军装

《亮剑》军装的错误还有一处,就是武装带。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西方军队普遍配备武装带。它最初是为军官佩戴军刀所制,为防止军刀过沉把腰带坠偏影响军容,就把肩带斜跨来以平衡刀的重量。武装带传到中国以后,中国军官虽然很少佩戴军刀,但穿军装扎武装带显得英气非凡,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军官的武装带与普通士兵扎在军装外的外腰带还有区别。

李宗仁、蒋介石与白崇禧

外腰带有窄有宽,通常是士兵用的;而武装带的腰带部分全是宽的,如果是扣眼式的,则全部是双排扣、斜肩带,所以国军中也称之为“斜皮带”。当时如果有人说:“那家伙有出息了,都扎上了斜皮带!”就意味着他当上军官了。不过,解放战争时期,国军进行服装改制,将用了20多年的武装带改为布腰带。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看那个时期的国军将领照片有没有佩戴武装带的。

武装带已经改为布腰带

说了这么多,那么什么样的军装才符合史实呢?

答案是立翻领中山军装。

一直到抗战胜利前,国军军官穿的都是中式军装,即立翻领的中山式军装,再扎一条武装带。抗战胜利后,武装带改为布质的束腰带,又在肩部加了一个肩袢[pàn]。不过,这个肩袢上并没有军衔的标志,军衔仍然体现在领章上。国军军装的改制,也体现了中山装的变化过程,算是国民党忠于三民主义,不忘初心的一个象征吧。

武装带已经改为布腰带

我们总结一下:抗战时期的国军穿中山式军装,有武装带,无肩袢;解放战争时期,国军仍然穿中山式军装,武装带改为布质腰带,肩膀上加了肩袢,军衔贴在领子上而不是肩袢上。

啰嗦了这么多,我们也不求以后的影视剧会把军装改过来,但大家再看到像楚云飞的参谋那样穿美式翻领佩戴武装带的,起码也知道对错了不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