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汉族社会“认同宗”风俗探究

  “认同宗”,是旧时汉族社会的一种风俗。即认同姓人为同宗族。此俗自古已然,大致有几种情况。出于对有德者的仰慕,并借以光大自己如李唐统治者自称出老子后,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并以《史记.老子传》升于列传之首;五代后唐郭崇韬以汾阳王郭子仪为远祖,西征过河中,祭汾阳王墓。

此外,攀附权势显赫者,以取富贵如晋孙弼及堂弟髦、辅、琰四人与孙秀合族;唐李揆见大宦官李辅国,执子孙礼,称为王父;宋史正志与史浩异族,拜浩而父事之。又有本非同姓而强为联宗者,如北周文帝赠唐瑾姓于文氏,于谨称其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等等。后世此种“认同宗”、“连宗”(也写作“联宗”)的现象,多出于势力弱者向势力强者的靠拢,势力强者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也往往与主动趋奉的寒门小生户来往并连宗,认作叔侄等,连接在一起成为同族本家。一般,“认宗”递名帖写明宗族关系即可,“连宗”则须举行仪式,至祠堂中会集族人,按辈分写入家谱,此后就按本族人、本家人的“礼数”来往。这是封建宗法社会中因权势而互相联络、利用的一种手段。《红楼梦》第六回:“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