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历史文化名村——东山下的刘家垅村
说起“东山”,很容易让人想起《山海经》中的东山。而今天我要说的是辰溪东山,很多人可能觉得很陌生,其实它就是我们熟悉的辰溪第一山之称的——罗子山。
据县志所载:罗子山古称东山,距县城100公里,共90峰,属雪峰山系,主峰海拔1378.9米,为辰溪最高峰。一山跨三县,绵延占地200多平方公里。晴日里,站在顶峰,可远望辰、溆、中方三县,山坡、河流、村庄清晰可见。因唐代罗公远之子在此峰修练羽化登仙,故得罗子山之名。在罗子山中有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村——刘家垅村。刘家垅村位于罗峰之下,以刘、陈等姓氏为主,是七姓瑶首领陈文武的故乡。村内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特有的楠竹和高山优质稻米酿造的特色瑶乡竹酒享誉少内外。
刘家垅村便处于罗子山绵绵山脉的环绕之中,村落梯田层叠交错,云雾缭绕,溪水环抱,远离闹市的喧嚣,宛若世外桃源。村落最先为七姓瑶之一的刘氏家族从辰溪县石马湾(今安坪镇)迁入罗子山刘家垅,解放时期名为火箭人民公社,“文革”时期改为刘家垅大队,80年代后改为刘家垅村。
刘家垅的建村及得名还有着两姓让地的故事:刘家垅原叫许家垅,刘姓住分家寨时,罗子山脚下住着三姓人,宋姓、许姓和黄姓,黄姓族人经常欺负邻近异姓。许姓人不愿与黄姓人记仇,将开垦出来的土地转让给刘姓,就迁至龙头庵定居了,于是刘姓刘万正率领第五子国民进许家垅,改名为刘家垅,随后宋姓也将土地让给刘姓,建立刘家垅村。
俯瞰刘家垅村,三面群山环山,前面有小溪流过,群山包围配合梯田和植被形成多层次的景观带,整体环境体现了一种回归自然的思想,是背山面水的祥和之地。村落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建筑呈扇形排列,巷道四通八达。民居主要为瑶族风格的坡地建筑,沿山地地形而建,错落有致,与周围的梯田交相辉映,形成一种瑶乡特有地形的韵律感。因地处南方,雨水较多,建筑采用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坡屋顶,坡屋顶具有造型美、不积水,防水性能好等特点, 利用坡屋顶空间再做一层,不占日照间距。
刘家垅村的人文底蕴深厚,曾经的“七姓瑶”首领陈文武便是刘家垅人。陈文武,男,一八八七年农历五月初九出生于罗子山五岔水一个瑶族农民家庭,读过私塾、习过武,十四岁后开始务农。从光绪年起,陈文武就跟随父亲处理族内事物、参加打土匪。民国十四年,罗子山七姓瑶族推选陈文武为各村寨组织的御匪护民、保卫瑶乡的“挨护团”大队长,民国三十七年改“挨护团”为“七姓瑶民团”。一九五0年“民团”解散。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三日陈文武被选为辰溪县首届人民代表,一九七一年元月二十五日,陈文武病逝,享年八十三岁。
从黄溪口出发,上行18里便到罗子山水库,沿着水库前行数里便到刘家垅村。这里林木森然,苍松成屏,翠盖蔽空,群峰隐落于云雾半空。山风吹过秀竹婆娑,满山笋老都成竹,一路花草干是茶。正如清康熙初年,本籍举人、号称清初辰溪四大才子之一的米元倜,游罗子山时所作《登罗公山》七绝诗所云:
直上白云第几重,纷纷晓露湿孤松。
自知不是神仙侣,空坐罗公九十峰。
罗子山中的刘家垅周围群峰竞秀,林木森然,周围更有“人工湖”罗子山水库、“仙人谷”、“樵云庵”等名胜之处,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寻古、观赏、休闲和度假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