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儿女同进北大,母亲直言:不会花20万报班,陪孩子做3件事
对于孩子发展来说,10岁之前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而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引导。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就像是一张白纸,而父母是在白纸上画下框架的引导者,落下的每一笔都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提,所以启蒙教育如何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蒙的一双儿女,在4年里接连考上了北大,成为北大校友,一时之间,两个孩子都考上顶尖院校的消息,成为合水镇人人热议的话题,而询问刘蒙平时如何教育孩子的话题更是络绎不绝,刘蒙坦言,自己从来没有一年花20万让孩子上补习班,而是从小开始,坚持每天陪孩子做3件事。
1、沟通时与孩子调换角色
刘蒙发现,当孩子如果只是一味的被灌输知识点,只是听家长、长辈怎么说,缺乏自己的思考以及答案时,是一个需要警惕的苗头。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不仅要充当知识传输的角色,更要承担倾听的角色。
在大儿子与小女儿放学后,刘蒙总是会拿出半小时左右的时候,当孩子把作业完成后,刘蒙会充当一个学生的角色,而孩子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孩子给自己分享这一天里学到的知识有哪些,而那些已经充分掌握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里,就是把知识充分吸收转化的过程。
2、坚持陪孩子阅读20分钟
刘蒙认为,很多时候家长也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去纠正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充足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从孩子能够简单阅读的时候开始,刘蒙就坚持,每天拿出20分钟时间,跟孩子一起阅读。
在阅读过后,在一起分享互相的阅读心得,你读了什么故事,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在这样从简单到深入的阅读方式,逐渐培养健全孩子的思考逻辑,这一点是不能只靠父母需要灌输引导的必需品。
3、记录问题反思总结笔记
刘蒙一直鼓励孩子,无论遇到问题或者灵感,一定要学着去用笔记录下来,因为记忆可能会褪色,但是用笔记录下的却能伴随自己的一生,而且记录反思总结的过程,其实也是梳理思路、提升逻辑能力的过程。
让两个孩子从小养成用笔记录的习惯,并且每天都要去反思总结,为孩子未来正式学习打好了基础,自律习惯的养成,恰恰是孩子成绩拔尖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