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符观、汾阳文峰塔 【山西汾阳】
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今天的汾阳在汾水的西边,是宋之问、狄青故里,历史文化沉淀深厚。汾阳6个国保中,太符观拔头筹。
太符观在汾阳和文水之间的杏花村镇上庙村,“借问酒家何处有”,这镇子酿酒的、勾兑酒的、卖酒的辐辏于此,是山西最大的酒业基地。汾河东那边不远的清徐是山西最大的老陈醋产区,酒醋同源,“酒都”“醋都”隔河相望。
公交车停在307国道路口,步行到太符观来回2公里。时值晌午,开门的庙头去市里溜达了,无奈只有等待。这上庙村竟然没有饭店,只能走到隔壁村张兴村去吃碗饭,我回来,他也正好回来,节奏严丝合缝。
太符观为道观,“太极、符命”之意,其始建年代失考,院内碑载,道观设于金代承安5年5月,是太符观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年代了。
太符观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前面有宽绰的院子,核心建筑就是山门、大殿及2个配殿后土圣母殿和西五岳殿,为金-清建构,规模不大。
山门开三间,外接八字照壁,琉璃瓦覆顶,墙上嵌着华致的琉璃团龙。进门靠右有几通隋代造像碑及其他宋明清碑,风化漫漶,多有不清。
最高大的是北宋嘉祐7年(1062年)《狄武襄公神道碑》,它曾在狄青墓前,后移至到太符观保护。
宋仁宗赵祯御题篆额“旌忠元勋之碑”,王珪撰文、宋敏求书丹、张景隆镌刻,碑身高达4.6米,是山西第二高碑,碑文约3000字,“生莫与荣,没莫与哀,旗常之载,其绩有来。”洋洋洒洒记述了狄青一生的功业。
狄青墓道碑
大殿叫“昊天玉皇上帝之殿”,坐北朝南,矗立在月台上,其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歇山式,蓝色琉璃瓦剪边,板门前有铁狮子一对,下有石卧狮2只,左右开有直棂窗.
檐下斗栱五铺作双杪不出昂,拱眼壁绘有龙形。此殿是太符观最古老的建构,建于金代,已逾800岁,虽明清国朝多次修缮,其宋金风不减。
殿内为彻上露明造,正中神台上设有神龛,双龙绕柱,龛内为玉皇大帝坐像,左右各有侍女、天官3尊,共7尊,为明代遗存。
东、西、北三面山墙上绘有清代的“朝元图”,太符观注重防火、防盗,和山西的很多庙一样,都是铁笼子伺候,壁画和塑像都很难做到全方位拍看。
明嘉靖年间铁狮子
大金承安5年(1200年)《太符观创建醮坛记》碑
后土圣母殿为东配殿,明万历11年(1583年)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出廊,素瓦单檐悬山顶。
殿内主塑“后土娘娘”,两旁是“接生婆”“麻疹”“子孙”“通颖”“智慧”“婚配”等8位圣母娘娘,从生产、治病、引蒙导幼教育到婚配,社会功能算是比较齐全了。
圣母加旁边的侍者,共有明代彩塑35尊,圣母殿也成为太符观彩塑最多的殿。山墙上绘有清代的“燕乐图”壁画,是圣母宫中丰饶的生活场景。
绘画手法细腻婉约,一如王叔晖的工笔画。东西山墙上装饰有华丽复美的悬塑,是圣母出行和回宫的立体表现。
五岳殿为西配殿,清顺治14年(1657年)重修,与东配殿形制相同。殿内正中塑有五岳神坐像,两边是江河淮济4水的“四渎”神像,塑像都是模式化,最精彩的是东西两壁上的悬塑。
大门一开,华彩瞬间释放,让人无法矜持,其曼妙感超于圣母殿。“五岳巡幸”和“四渎出行”悬塑图复杂庞大,满目琳琅,目不暇接,只见旌旗招展,车辚马萧,巍岳耸峙,云雾缭绕,场景闳阔,热闹非凡。
太符观曾有明代万历年建的紫微阁,其建筑已灰飞烟灭,但阁中的彩塑28星宿得却保存了下来,现藏于山西博物院,去过博物院的都能有缘一睹太符观明代塑像遗存,以下为其中一尊。
文峰塔在汾阳市里东2公里处,毗邻文湖,周围有汾州府文庙、汾阳王府和魁星楼等新构,与塔、湖形成了城边景致。
贾樟柯的电影《小武》《站台》《任逍遥》《山峡好人》《山河故人》都有着汾阳的影子,其中《山河故人》里就有文峰塔4次出镜,贾樟柯镜头里的老家汾阳永远是灰麻麻面孔,但我的是汾阳蓝。
文峰塔建于明末,由本乡进士朱之俊倡建集资而成。文峰塔流行于明清,就是为祀文曲星、提振文风的塔,旁边有的还配置魁星阁等建筑。
其高84.9米,八角13层,每面开窗,远视秀颀,近观震撼,超拔伟岸,是中国最高的砖塔。
文峰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塔檐下悬有铁铎及仿木斗栱,双栱出单杪,麻叶耍头,转角饰垂花柱,枋下刻有波浪线。
塔体轮廓线笔直,次第层层收分,直逼云天。从第一层塔门可进入塔内,可惜大门紧锁,不让登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