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写草书才有灵魂20余年经验,从4个方面诠释小草进阶的秘诀

草书是五体书中最能抒情达意的笔墨语言,但是想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我们常说,精临、背临、意临这三个阶段是由临帖走向创作的必经之路,但往往大多数人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研习后还是不能进入自由创作,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阻碍?

也有人说专攻一帖临个几年甚至十几年,终能水到渠成,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这回事,大多数人也没有能够水到渠成、随意挥洒,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阻碍?是临帖还不够深入吗?

继续往下看,你或许会找到一些答案。

李双阳老师作品

“草书盛世”下的草书创作状态

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洪彪先生曾言,我们所处的当下,正是千百年来难得的“草书盛世”。虽然这个观点是否属实尚待商榷,但不得不说,最近20年来,研习草书的人数增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从十二届国展的稿件数量来看,在七个稿件类别中,仅草书就占据了五分之一的比例。

这种现象,似乎也印证了所谓的“草书盛世”的观点。但却鲜有人意识到,虽然草书群众基础日益壮大,但真正的草书大家却寥寥无几,呈现有“高原”而无“高峰”的状态,整个草书在当下的现状就显得有些不容乐观。

李双阳老师作品

近年全国书展中的草书作品来看,客观地说,当代草书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很多年轻书家都能在展赛中获得不错的成绩。我们从国展的作品中可以观察到这些作品中的用笔大都能做到笔笔到位,只是此类小草又过于斤斤计较于点画,有失大气和畅达,而且容易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不看落款根本无法分辨出是哪位作者的作品。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正是因为当下人对于草书的学习太过于局限,把功夫都放在了技法的研究上,不论什么草书经典,只要有价值便拿来借鉴。草书没有娴熟的技巧不行,但草书也并不单纯是技巧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对草书的深入理解,以及草书创作理念的提升。也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草书创作中的进步才会快于他人。

草书最高的境界是“写静”

很多人以为草书就要恣意奔放、率性张扬,但能熟练运用技巧而不炫技,知草法而不为法度所缚,动中寓静、狂而不乱,有气势、不逾矩,却是草书最高的标准。

在技法完备的基础上,要对笔墨具备更深入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会上升到笔墨的精神高度。没有理解的笔墨都是浅层次的,只有真正理解了草书的笔墨价值和精神内涵,才能够体现出高度与境界。

具体到草书的创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一、用笔

书法中,点线是最基本的,也是书法的生命所在。无点线质量的书法,一切都无从谈起。用笔作为最直接表现书法线条的基本要素,为人们所探索。用笔难,难在技巧的表现力上,难在笔力是否刚劲有力。书法是最讲法度的,创作中,笔必须提得起,笔笔要有起有收,不可妄为。

二、结字

字法,是书法造型中比例、和谐、节奏、虚实等美的造型规律,安排字的点画结构的法则,是书法构成的重要部分。书法空间的切割、字形体势的造势,方圆结合,点、线、面的呼应、连带,这些构成了书法最为丰富的造型语言,使得整个作品动静分明,开合有度。

书法创作在结字过程中,恰恰是因为有了笔画连接、断开等的丰富性,使书法的形态具有了诸如方折、圆转、藏头、护尾,在结体上产生欹侧、向背、顾盼、错落等,进而达到矛盾统一。在创作之时,懂得用增减线条来进行变体,化繁为简或从简入繁,使结体有“通透”“圆融”“简便”之感,以造成整个空间布白的疏密有度,从而达到风规自远,形神兼备。

三、章法

章法作为创作中最为直观的构成元素,直接影响我们的审美判断,它贯穿整个创作。一般而言,章法就是墨色的自然天成以及点线面的协调统一。如果理解过于片面,就会使我们对章法的理解陷入程式化。

任何一件成功的作品,都是收放有度、寓动于静、动静结合的。这也体现了矛盾统一和虚实相生。在创作中,若章法过于放,布白过于动荡,那可以取二三个较为安静宽博的结字来“破”一下,以便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一旦遇到不同结构特征的偏旁部首的组合而提高了书写结构的复杂性,那么有了这个原则或指导方法,就能抓住核心,以不变应万变。

四、才情

书法在“达其性情”这点来说,无疑草书首当其冲。缺少了情感的投入,是不可能真正进入到草书创作的境界的。在草书创作中,不仅需要笔墨技法的锤炼,更需要作者具备诗人般的浪漫情怀,草书非兼有精熟之技法与浪漫之情怀不能为。

然而,当下书家作草书,更多是为入展获奖而去,一幅作品反复设计,精心安排,虽然从技法方面可圈可点,但往往缺少了最为重要的情感的抒发。而这种没有感情投入的草书的大量存在的后果就是,看似学草者甚众,实则是一番虚假繁荣的场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