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题款与用印
题款和用印,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全篇不可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起着交待主题、明确宾主的作用,而且具有调节、平衡和装饰的功能。历代书法家对题款和用印都是非常讲究的。
题款,也称落款
一、单款与双款
款式有单双之分,上下之别。单款,也就是指下款,内容包括:正文的出处,书写的年月、地点和自家姓名。
双款,即同时题写上款和下款。上款写索书或赠书对象的姓名、称呼和谦词;下款题书写时间、地点、自家姓名和谦词。如须交待正文出处,可视情况署在上、下联均可。
二、题款位置
单款均应署在作品的左下方。
题双款,如书赠对联一类,多将上款写在右联的右上方,下联落在左联的左下方。其它格式,一般都写在作品的左方;如两行题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联写在后行;若用独行款式,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写上款一般低于天头一、二字起笔,下款则应高于地脚一、二字收笔,还要留好盖印的位置。
三、宾主称谓
颇有讲究,要合于身份与辈分。
对于前辈、长者和敬重的人一般称先生、老师、某老、某翁,下书赐正、鉴正、指正、大雅等谦词;
对于同道行家可视情况称方家、法家、学兄、道长等,下书法正、教正、雅正、斧正、正腕、正字、正笔等谦词;
对于友人、同学、同事一般称同志、书友、同窗、大兄、贤弟、小妹、学友等,下书惠存、存念、留念、清赏、命书、雅属等谦词;
对于晚辈可称贤契、学生等,下书清赏、嘱书、铭记、勤勉等。
当然,对于各种称呼,尚有很多适当的词语,应当机动灵活的运用,不必生搬硬套,以得当避俗为上。应该提及的,对索书或赠书对象为表示亲切,尤其对长辈一般不写姓,自己署名,也可不写姓;有的则习惯在姓名前写自己的斋号。
四、时间、地点
属于下款内容,一般按时间、地点、姓名(字号)顺序排列。时间可以用公元纪年(阳历),多数书家为求古朴典雅,喜用天干地支纪年(阴历)。月份题写有多种,常用的按四季区分或写月的别称,如春月、荷夏、金秋、冬月、腊月等。须注意农历、公历不要混用。书写地点,一般用雅称、别称,如写:书于冀、京、宁或塞外、江南、峨眉山、扬子江畔、泉城等等。
五、题款字体的选取
原则是“今不越古”、“动不挈静”。也就是说较晚的书体为正文,则不用早期的书体题款;动态的书体为正文,则不用静态的书体题款。
常用的惯例:正文是甲骨、钟鼎、小篆、汉隶,则用隶、行、楷、行草题款;正文是楷、行、草书,则用行书、行草为宜。以求“文正款活”、“文古款今”。
当然同一书体不是不可以用,但显单调。楷、行、草书当可互用,但正楷为行草落款,未免呆板。草书落款,因字较难识,采用者少。实践中行书落款对哪种书体均能适合,应用也最为普遍。
六、题款字大小
除正文是蚕豆、杏仁般小字外,均应小于正文,具体以合乎比例为当。
另外,以上所说,均非金科玉律,更不能一味求全,应视作品空位的大小,灵活掌握,力求简洁精炼。有的作品只见二、三字的署名,被称作“穷款”,这也算是一种题款的规格。总之,题款要与正文协调一致、相映成趣,才是好的作品。
用 印
用印,是书法作品的最后一道环节,对整幅作品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缀美妙趣。所以,文、款、印被称为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
书法印章,大致为两类,即名章与闲章。名章篆刻作者的姓名、字号、斋馆,通常为正方形,以示严谨庄重。闲章,是对名章而言,称其为“闲”,其实是“闲”而不闲。它起着衬托装饰、点缀美化和轻重平衡的作用,同时通过其篆刻的内容表达作者情操、志趣和抱负。闲章因其用料常随石料的选形而顺理成章,所以也称随形章。闲章根椐作品中的用途又分为引首章、腰章和压角章。
一、名章
用于作者署名的下面,横式的作品也可盖在署名的右边。根椐情况可使用一枚,或者同时使用朱文、白文两枚。两章间应间隔一个章位的距离,两章的大小也不宜悬殊。名章不宜盖出正文地脚字下端的水平线。
二、引首章
也称起首章,多为随形、长方、椭圆形等。篆刻警句、名言、佳句、趣话、雅语等内容,也有刻年号肖形、籍贯雅号一类内容的。引首章盖在作品右上方起头一、二字中间右侧,或较疏虚的位置上。为与正文内容相应,引首章应多备几枚使用。
三、腰章
长的条幅右上只盖一个引首章中间显得空余太多,可以加盖腰章。内容多为作者籍贯或属相的肖形印。腰章比名章、引首章都要小一些,多为小圆、小长、小方形。
四、压角章
多为方形章,盖在下角,表示压角镇边不飘浮的意思,起稳定字画重心的作用,但书法作品不多用。
五、在一幅作品中盖印不宜过多,尽求“惜红如金”,令其适宜和谐。所用印章,均应用石料篆刻,不得以其它材料的隶、楷体实用图章代替。篆刻是一门艺术,印章务求考究。印泥也须专用印泥,不能借用一般的印泥,以免作品渗透浮油。
干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中国古代分 别拿天干和地支序列中的奇数和奇数、偶数和偶数相配,共组成甲子、乙丑等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 、日、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最初用于纪日,后多用于纪年。现在农历纪年仍用干支。
月令
一月: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华岁,肇岁,月正,太簇,岁岁,芳岁,献岁,寅月,开岁,杨月,首阳,春阳,妆阳,三之日,泰月,征月,端月,孟阳,三微月。
二月:仲春,仲钟,大装,花进,卯月,竹秋,夹钟,丽月,杏月,甜春,四之日,令月,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杪春,花月,辰月,姑洗, 月,桃月, 月,晚春,末春,蚕月,嘉月,桃浪,桐月,雩风,尖月,樱笋时,小清明。
四月:孟夏,初夏,首夏,槐夏,梅月,维夏,麦月,槐月,纯阴,乏月,阴月,麦侯,余月,麦秋,巳月,中吕,清和月,正阳。
五月:仲夏,恶月,郁蒸,中夏,鸣蜩,蒲月,皋月,榴月,蕤宾,午月,端阳,超夏,小刑。
六月:季夏,暮夏,杪夏,暑月,且月,林钟,精阳,伏月,季月,荷月,焦月,溽暑,组暑,未月,极暑。
七月:孟秋,新秋,首秋,兰秋,早秋,初秋,上科,初商,兰月,巧月,瓜月,瓜时,霜时,申月,相月,京月,夷则,肇秋。
八月:仲秋,挂秋,正秋,大清明,壮月,南吕,桂月,酉月,怀月,竹小春,仲商。
九月:季秋,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玄月,咏月,朽月,菊月,季白,戌 月,杪商,无射,暮商,霜序,季商。
十月:孟冬,初冬,开冬,吉月,阳月,坤月,良月,亥月,正阳月,小春月,应钟,小阳春。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畅月,辜月,葭月,龙潜月,黄钟。
十二月:季冬,末冬,残冬,严冬,杪冬,穷冬,暮冬,腊冬,腊月,涂月,嘉平月,蜡月,严月,冰月, 月,丑月, 月,穷节,大吕,星回节,除月。
季令
春:阳春,青春,三春,九春,芳春,青阳,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昊天,长嬴,朱明。
秋:金秋,商秋,素科,三秋,九秋,素商,素节,高商,商节,金天。
冬:三冬,九冬,寒冬,安宁,玄英。
节令
正月初一:元旦,元日,元朔,元正,元春,元辰,正朝,三朝,改旦,三元,岁朝。
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灯节,上元。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令节,上除。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天,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午日,蒲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乞巧节,星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菊花节。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宁岁。
每月初一至十称“上浣”。
每月初一称“朔”,“旦”,“额。”
每月十五称“望。”
每月十六称“既望”,“望后。”
每月末日称“晦”。
每年清明节前一至二日为“寒食节”。
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 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 ,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绘画题款用:
敬赠,持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