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叶
瓠叶
《诗经欣赏》—小雅 ‧都人士之什·《瓠叶》
(峻岫)
这是一幅古代普通人饮酒待客的生活画卷。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瓠叶》,大夫刺幽王也。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饩,不肯用也。故思古之人,不以微薄废礼焉。”[《毛诗注疏》]也就是说:《瓠叶》这首诗歌,讽刺周幽王,丢弃了古代的礼仪,不能奉养宾客,虽然“有牲牢饔饩之物,而不肯用之以行礼,故作诗者思古之人,不以菹羞微薄而废其礼焉。”[《毛诗正义》]“牲牢”指牛羊内,“饔饩”是指蒸煮的美味食物。也就是说,虽然周幽王让大家吃的很好,但是不如古代虽然吃得一般,但是礼仪非常周到。以讽刺周幽王时期奢靡风俗大行其道,但是大夫们得不到尊重,不如古代,虽然吃的很粗糙,但是大夫们受到了很高的礼遇。但是《瓠叶》“毫无刺意。”[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而且诗歌强调“君子有酒”,“而下三章言'献’、'酢’、'飨’,主宾之礼悉具。”[清·姚际恒《诗经通论》]何来讽刺意味?因此朱熹认为《瓠叶》是“饮宴之诗。”还有人说《瓠叶》是:“不以物薄非礼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宴席上只有“幡幡瓠叶”和“有兔斯首”。瓠叶和兔肉都是不值钱的食物,“大抵古人宴宾,情真而意挚,不以丰备而寡情,亦不以菲薄而废礼。”[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歌分为四章,第一章,诗人写道: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注释】“瓠”:葫芦。“幡幡”:瓠叶飘动的样子。“亨”:同“烹”。“酌”:斟酒。“言”:助词。“尝”:品尝。
瓠叶翩翩舞,采来做羹汤。君子备好酒,斟满请客尝。
第二章,诗人写道: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注释】“有兔”:有一只兔子。“斯首”:一只兔子。“炮”:炮制兔肉。“燔”:用火烤熟。“献”:主人向宾客敬酒曰献。
兔肉有一只,烧烤味道香。君子备好酒,敬酒献客尝。
第三章,诗人写道: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注释】“炙”:烤肉。“酢”:回敬酒。
兔肉有一只,烧烤味道香。君子备好酒,回敬主人香。
第四章,诗人写道: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注释】“酬”:劝酒。
兔肉有一只,烧烤味道香。君子备好酒,斟酒答谢忙。
《瓠叶》就是一首普通人家的饮宴诗歌。主人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也没有什么珍馐佳肴,有的就是瓠叶,就是兔肉,最简单、最普通的食材。“言幡幡瓠叶,采之烹之,至薄也。然君子有酒,则亦以是酌而尝之,盖述主人之谦辞,言物虽薄而必与宾客共之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主人拿不出什么珍馐美味,但是主人有好酒,有热情,有真诚。
诗歌简短,反复吟诵之中,突出了主人的热情和真诚。第一章最后一句是:“酌言尝之。”意思就是请您品尝。第二章,最后一句是:“酌言献之。”“献”就是敬献,进献。一片真诚就在这个“献”字里头了。第三章,最后一句说是:“酌言酢之。”“酢”是互相敬酒,相互应酬的热闹场面。第四章,最后一句是:“酌言酬之。”“酬”还是劝酒。食物虽然简单,但是热情始终洋溢,情绪始终高涨。《瓠叶》是两千多年前中国饮酒文化的画卷,反映了古代普通中国人的热情和好客。(署名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