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如何保障双职工家庭未复学儿童安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肖慧玲、田雨鑫
单位 | 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0年3月,深圳某小区两名女童坠楼,经抢救无效死亡。两个因意外而亡的孩子,大的9岁,小的才5岁。鲜活生命的消逝,再次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作为社工,我们不禁思考:疫情当前,复工复产双职工家庭未复学儿童安全如何保障?
现状:孩子独自在家,存在安全隐患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共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取得了显著成效。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恢复经济,企业、工厂逐步复工复产。与此同时,问题也显现出来。复工复产后,学校未复学,各个托管机构亦未开放。双职工家长虽万分担忧,但又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儿童独自在家,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如失足坠楼、触电、煤气泄漏等。
社区: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后顾之忧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社工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促进无疫小区建设。疫情相对平稳后,针对复工复产和未复学儿童,部分社区召开了主题工作会议,社工也参与其中,为相关工作献言献计。如J社区相关工作会议中,社工抛出了未复学儿童安全及照顾问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排队有序签到
最后,形成了会议决议:社区防疫工作常态开展,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将目光转向独居老人和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各先锋队队长和社工要全面排查数据,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照顾好“一老一小”,为复工复产人群解决后顾之忧。
社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结合社区相关会议精神,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J社区的社工团队就复工复产双职工家庭未复学儿童的安全保障服务,进行了探讨。认为可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工力量,开展安全教育、风险排查及社区照顾服务,具体如下。
一、线上安全教育,提升家长及儿童安全意识。
首先,收集儿童独自在家的常见安全问题及预防方法,分类整理成简介易懂的文稿,在居民微信群、QQ群、公众号、美篇上发布,宣传安全信息;
其次,联系安全教育讲师,开发儿童居家安全教育线上课程并针对家长和儿童开展;
最后,组织线上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巩固居民安全知识。
1.联动排查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一方面,联动社区网格员、社区物业人员、社区社工开展重点区域(如小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路径、架空层等)安全隐患排查,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社区领导、及时解决。
另一方面,联动心理咨询机构,开展社区弱势群体三级心理评估,了解其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出需要关注或重点跟进的对象,进行个案管理或心理治疗的转介,以预防出现意外事件。心理评估可以社工机构为单位,针对其提供服务的社区,进行统一测评,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如至诚机构自3月20日起,针对已进驻并提供服务的31个社区开展了困弱群体、脆弱群体心理健康测评,至4月10日共计测评1684人。后续,至诚将重点跟进测评结果异常人员,提供预防性或治疗性服务。
2.搭建社区临时照顾平台,照看未复学儿童。
针对有条件的社区,可充分运用多功能室、四点半课堂等服务场地,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未复学儿童照看服务。以J社区为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社工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研发了复工复产双职工家庭未复学儿童照看服务,为孩子们提供临时照顾、网课支持、运动健身、知识拓展等服务。
认真上课的孩子
3.制定准入机制,签订安全协议。
在社区内宣传社区照看服务,说明准入标准、名额先到先得,家长可自主申请。接到家长的申请后,社工团队会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只有符合双职工家庭,父母皆复工,7-12岁子女未复学且无人照看,同一居住单位内所有成员在深自主居家隔离满14天、持有绿色健康码的条件,才可纳入预照看对象。确定预照看对象后,对孩子和家长进行初步面试,确保其情绪稳定、认知能力正常。双方确认无误后,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就照看期间的安全问题,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
4.保障防疫成果,合理安排服务。
考虑到疫情尚未结束,仍需保持警惕,社工在开展照看服务时,非常重视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门口放置有额温枪、免洗洗手液、消毒喷剂。孩子进入服务场地时,需测量体温、消毒鞋底、洗手。为保持安全距离,一人一桌、人员间隔1.5米。劳逸结合,引导孩子认真上网课的同时,适当开展运动、知识拓展等服务。
如网课期间,监督孩子认真听讲;网课结束后,引导孩子先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后,下午五点至六点组织孩子进行无接触的运动或知识学习,如手指操训练、健身操训练、传统知识学堂等。J社区复工复产双职工家庭未复学儿童照看服务自3月12日开展以来,共服务160余人次,获得了居民、社区领导的高度认可。
课余健身操
5.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社工有心。
在持续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的同时,社工需要保持专业敏感,动态观测服务对象的需求,并积极介入。践行在“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的指导意见,思居民所想,应居民所需,让居民在特殊时期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