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印印经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范之博大精深
隋唐印式作为朱文印的最高典范,博大精深,风格多样。自南北朝发端,经过隋代的整合,到唐朝达到了鼎盛。官印严整宽博,上承南齐“永兴郡印”,一路蟠绕,笔画不顾一切的扩展、延伸;私印顺应书画鉴藏的需要,铸造出了作为篆刻艺术萌芽的元朱印一类作品,给赵孟頫等创作元朱文提供了范本。
根据印文不同的生长状态,隋唐印式呈现出了多样的面貌:有的端庄严整,印文结体自然平正,安详稳妥,体现出了朱文对白文汉印的追摹;有的空灵悠远,排布方式更接近于先秦古玺,大开大合,生动活泼;有的层叠迷离,扭动的线条匀称地交织在印面,造成纷繁复杂的纹理,启发了宋以后的九叠篆官印。
隋唐印章的制作方式大致可分为铸凿和焊接。铸印印风,能于浑厚苍茫中见精微,流动中见迟涩朴茂,有水墨淋漓之趣。焊接印又称“蟠条印”,是先铸好印体,印面内凹成腔,再根据文字造型蟠绕焊接在印腔内而成。其制作便捷,是隋唐印章的常规作法。线条雅洁劲挺,交接富有变化,呈现出悠远诡奇的艺术效果,刚健而不失婀娜。
印面逐渐变大,小篆取代了缪篆,白文变为朱文,焊接、蟠绕致使线条重组、扭曲、变形,加之日久年深的诱蚀残损,幻化出了一个魂奇、神秘的朱白视界,成就了隋唐印式的千姿百态,为印学史铸造了新的辉煌。
永兴郡印
此印是南朝官印,开启了隋唐官印的先声。线性十足、蜿蜒盘屈,在洁净的世界里,心情地延伸、扩散,触及到每一个角落,展示自身优美的体态,婉转流美。四字对角呼应,“永 印”诙谐,“兴郡”祥和,既展示了单字的为所欲为,又谐和了整体的亲密无间。如此境界,通情达理!
右一羽开府印
此印虽是盘绕而成,却极具书写意味,布局疏密有致,收放开合视整体需要,多有妙造。六字对角呼应,字组优美。分朱布白,手法娴熟,有碑版、金石意趣,又兼具书写之美。因铜质的锈蚀斑驳,边线凹凸扭曲,使线条更迟涩凝炼,极见温婉缠绵。
广纳府印
该印营造出了娴散随意、自由自在的场面。以蟠条缠绕出了当时的篆书时尚,具有汉唐篆书的风神,而更见活泼自由, 极富书写意味。线条凝炼浑朴,形态温婉,少了正襟危坐的虚假作风,亦没有后世工稳印风易犯的矫揉造作和布如算子的毛病,多了一份从容,展示了心灵的律动。
观阳县印
以单个字符为单元来安排空间的疏密变化,极意展示文字的魅力,线条舒展的酣畅,结构顾盼多姿。密集的线条里包容了许多细微的变化,将印面的结构与灵动的字符统一在娴雅的氛围中,凸显出独特的意韵,开启了后期流派印的温婉典雅之风。
桑乾镇印
造化神工将原本繁密如织的图象,残损、幻化成此。空白处幽远渺茫,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婉转盘曲的长线,有序地排叠在一起,完成了对空间的整理,使其浑然有象。虽形状各异,却能流动四方。而幽深的留白又如五湖四海,一片汪洋,与漂浮其上的红线一起,荡漾开来,游向远方,自在消遥。
崇信府印
笔画残损,使留白增多,空灵闲散,文字跌宕欹侧,有先秦古玺意趣。而铜锈漫漶残蚀,又使图象具砖瓦文的浑朴天成。时间的侵蚀,使形态不复原样,边界也被打开了,后面会怎样,令人无法预测。走进迷宫一样的内里,伴随着残存的痕迹,让美妙的感觉尽情生长。
千牛府印
该印空灵简约,排线舒缓,所有运动和结构的细节中都散发出轻松、稚拙的气息。盘曲蜿蜒的线条流淌出诗一样的情思,凝固成画意。体势婀娜,形态不一,利用部分结构的移位来造成奇险的构图。线条的残蚀,使文字造形陌生奇异,面目一新。对角呼应,又穿插镨落,构筑成一个生拙动荡的紧密整体。
右武卫右十八车骑印
此印排线紧密,穿插组合成了陌生诡异的字组,消解了单字的独立品格,随之而来的是缤纷异样的整体感受。线条有如屈铁,繁复得密不透风;笔线尽情游走,交接出有意味的陌生形状,虚幻迷离。铜条的几处四陷、残损,是鬼斧神工,使全局疏密有致,跌宕错落而灵动多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中书省之印
此印具大唐气象,雄浑朴茂,大气磅礴。浇铸而成的疆域,在内部展示着自身的丰富多彩。圆浑的笔触在扩展延伸中滋生出遒劲刚强的身姿,却能优游不迫,分割出诸多美妙的空间,能体形宽博,尤其显示出古藤般的强韧。
唐安县印
铜条在排叠、盘屈中延伸了横向态势,使雄浑的线条有了飘动的意味。扁平的体形结合了锈蚀的质感,让文字更具妖娆,亦庄亦谐。线条肆意生长,缭绕其间,使内部生机勃发, 极见生命律动。
会稽县印
该印以蟠条围成,信手拈来,文字亦庄亦谐,妙趣天然。篆隶书流转装饰的风神跃然其上,而局部或为楷法,或为大篆金文,随意构筑,得大自在。虽是铜片焊接而成,却极具书写意味,线条弹性十足,造型生动活泼。视线一旦停留,便随之进入一个明净祥和的境界,红线优游不迫,白地悠远空灵,心在其中,流连忘返。
金山县印
四字纯用铜片盘绕而成,遇有支笔,再用短线接连而上。此唐官印取长补短之法,使篆书造型鲜活而又陌生,营造稚拙有趣的画面。布局上松下紧抢占左下角,使右上、右下虚空一片,疏密有致、极见情性。“金”字上头饰笔,自信而不失优雅;“山”字摆动,舒展自身,活跃了整体。
都亭新驿朱记
六字错落起伏,收放有度,展示出了篆书独特的风神。局部字符兼具三代金文意趣,高古朴拙,以之构筑整体,则腾挪有致,瑰丽异常了。制作手法的特殊性,使缠绵缭绕的铜线更容易构筑圆浑饱满的意象,将蟠条印的美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立马第四都记
此印利用简单的字符单元,构筑出迷幻神奇的朱白世界。时间滋生了铜锈,使不可能的成为可能。左右逢源,合成一家,又删繁就简,使文字走出自身,远离过去,展现出新的风采。该印有先秦古玺跌宕起伏、幽远空灵之妙,横势极强,残蚀的笔线积蓄了一股力量,向外、向里扩张,随时准备撑破边界。
颍川图书
该印方圆兼备,形状诡奇。“颍、川、书”三字圆转、婀娜,笔势相互往来,彼此照应。“图”字虽与主流极不和谐,却呼应了边界的方正,虽弧傲倔强,却也体现出了合理性。尤其是与另外三字的柔美形成了冲突,产生了张力,实功不可没。长线残碎成点,使内部更见丰富迷离了。
永安都虞侯记
此印虽是五代产物,却极具金文意趣,浑然有象,生机盎然。六字排列自然大方,有书写意味。以汉碑额篆书似的排叠蔓延,构筑出了金文的意象,使文字产生了游走的感觉。朱白相互驱遣,婉转的留白与凝炼生拙的红线相映成趣,宛若天边的流云,时卷时舒。
开山寺记
此印是唐代寺院用印,以铜条蟠绕焊接成字。全印线性松弛,如以笔漫步,着手成春。字法因蟠绕而生奇异之象,如“开”字结构因铜条粗细变化而重组,宛如京戏脸谱;“寺” 字上部舛误,以“止”为“之”,下部简省,以“又”为 “寸”。此一变,使平常易识之字化为诡异之象,为印面平添顿挫。底边缺失,气象开张,天作之合。
汗赭
此印铁质,形体巨大却朽烂泰半,所幸印面尚好,使我们得以窥见唐人楷书印章之一斑。两字笔画上少下多,结字则上疏下密,使得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此人工之法。现存印面上,“赭”字残损严重于“汗”,这使得“汗”字疏而实,“赭”字密而虚,疏密关系在笔画虛实上实现了互换,此天工之法。天人合一,遂有此佳作!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篆刻小站」,搜索「wenbaozai365」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