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仄平平仄平仄,您真的活用了吗 | 李识经

— 您真的活用了吗? —

仄仄平平仄平仄

文 | 李识经

2018年12月8日下午,梧州市长洲区诗词写作学习群骆志成老师分享了一首七律《咏长洲》,其颈联为:“要津水道千帆竞,枢纽电输百姓讴。”显然,“枢纽电输百姓讴”犯了孤平的毛病。孤平句一般出现在句型“仄平”结尾的韵句。例如“仄平”结尾的五字韵句句型为:

正格:平平仄仄平

其他: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平(第三个字为平声字救了孤平)

孤平:仄平仄仄平

孤平是作近体诗的大忌,最好能够避免。如果出现“仄平仄仄平”句型时,第一字用了仄声为拗,只要把第三个仄声字改为平声字即可救回来,从而完成本句自救。如唐·李白的《夜宿山寺》:“不敢高声语,恐(拗)惊天(救)上人。”

不是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吗?怎么还会出现孤平?

这时覃天宝老师说道:所谓“一三五不论”,不是绝对的,有时要“论”。否则就要犯孤平了。再说“二四六”分明,有时则不分明,如下两种特殊句型:

特殊句型1:平平仄平仄(正格:平平平仄仄)

特殊句型2:仄仄平平仄平仄(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分明了。此特殊句型多用在首联起句仄起仄收以及尾联起句。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律诗中的对仗是有它的规则的,这个规则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对立的,且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特殊句型用在颔联或颈联,平仄便不相对,似有不妥之处。特殊句型2的第六字本该是仄声的,因已改作平声,则与对句的第六字是相粘而非相对。检索此类句型的律诗,都没有在颔联抑或颈联出现过。不知当否?

我对覃老师的说法基本赞同,但特殊句型在颔联或颈联也常出现,唐宋诗作里屡见不鲜,我个人也常用。下面且来看看古人的诗作里如何使用特殊句型。

1)用在首联(起句)的情况:

空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唐·杜甫《咏怀古迹(其四)》)

2)用在颔联(承句)的情况: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唐·王维《竹里馆》)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唐·杜甫《月夜》)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二首(之一)》)

3)用在颈联(转句)的情况: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之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4)用在尾联(合句)的情况:

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宋·释仲皎《静林寺古松》)

有时麾斥惠山云,行雨归来半身湿。(宋·张蕴《毗陵天庆观龙》)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唐·杜甫《月夜》)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王维《观猎》)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宋·陆游《夜泊水村》)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宋·林逋《山园小梅二首(之一)》)

纵观古贤作品,或是平声韵抑或是仄声韵,特殊句型均会在诗中各联(句)出现,且在同一首诗作中可多次出现。当诗作中出现特殊句型,其对句节奏点平仄与特殊句型正格的对句节奏点平仄一致。特殊句型在诗作中的“平仄”可看作是正格的“平仄”,如“回看射雕处”的句型为“平平仄平仄”,看作正格时为“平平平仄仄”,那么对句的平仄为“仄仄仄平平”或“平仄仄平平(千里暮云平)”等,反之亦然。值得注意的是,平时在使用特殊句型过程中,句型1第一个字、句型2第三个字均应为平声字。习惯上,大多数特殊句型用在绝句中的第三句和律诗中的第七句。

特殊句型(如平平仄平仄)是从正格(平平平仄仄)中衍变而来,因为用的人多了,慢慢地就默认了这个句型。它的出现有助于拓宽句型,使句子的表达形式更灵活多样。

在与王世繁老师交流时,发现部分诗句中在使用特殊句型时还会出现“拗”的现象,即本该用平声字的位置用了仄声字,从而需在对句适当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字,谓之“救”也,如:

例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唐·杜甫《登岳阳楼》)

例2.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唐·崔涂《除夜有怀》)

特殊句型本身就是拗句中的一个特例,如例1、2中的第一句均为特殊句型的拗句,姑且称为“拗中拗”句。例1中第一句“昔”字仄声拗,第二句“今”字平声救;例2中第一句“那(通'哪’)”字仄声拗,第二句“明”字平声救。此类拗句较少出现,但不排除不出现,所以作为一种常识,了解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担任诗词刊物的编委们。

在创作时,可根据措辞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选用特殊句型,勿刻意求新、勿滥用。诚然,格律是基础,容易掌握。意境是灵魂,需要感悟,不断修炼。

李识经,80后,网名枫火梦舞,广西藤县人,现客居南宁。古典诗词爱好者。

本期编辑:那居

相关链接:

1.一张图读懂《雏凤清声》诗集成长足迹

2.唱和集 | 钟家佐先生《九十感言》(1-50)

3.九思堂 | 岑路诗选一组(17首)

4.八桂诗坛杂忆(18)钟家佐的桂北行

5.黄英章 | 题画诗(从诗书画印说开去)

6.黄盛 | 浅谈诗美

7.雷炳钧 | 为怎样的诗“点赞”——在南宁四中《耕耘文学社》讲稿(第二节)

8.黄怡艋 | 略谈词之择调及声律要求

9.八桂诗坛杂忆(19)钟家佐石桥龙岩题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