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五十四(怎样认识“两面派”)

攀比之风造成了写诗和虚荣密切联 系了起来,导致明知写诗要提高,却一边喊着“欢迎拍砖”,一边又囿于局限而不得不害怕指出短处,乃至因此而气急败坏歇斯底里狗急跳墙也成了必然,唯不知如此下去,写诗与艺术、与美,还有什么干系?

写诗只有改掉了“两面派”,笔下才不会出现“两层皮”,知识就会顺着生活和修养的轨道,按正常表达需要,随着文字自然流露出来。比如,该用什么知识就用什么知识,该怎么写就怎么写,也就是所谓“指哪打哪”,而“打哪指哪”。

事实无不证 明,做什么事情一旦到了自然、精准、经济和恰到好处,也就没有了任何奴用知识可言,自然而然就见不到了“两层皮”,反而能见到的是多少人刻意追也追不来的表里如一。表里如一本身就具有试金石效应,有无尽的好处。

不难理解,一般知识死记硬背再多,也仅仅是写诗在文字普遍意义上的表面物质基础,再有个性也是主观处理的结果,不具有内在既客观又自然的支撑作用,至多关乎写诗外在的怎么具体表达和技巧层次,如该用哪些字词和概念,不该用哪些,怎么用才好,都无法直接代替在文字个性意义上的深层精神基础,如写的是什么,有没有内涵,是不是真的生活和修养,带不带精气神。

认识“两面派”,既是为了在学习中养成分辨力,并保证学习到真正带着内涵写诗,也是为了自身实践中走正路,发挥良好的创造力,尤其是对不失自知和良知地,来认识各种各样素材本身的内涵,并从中提炼艺术内涵,极其有用。

这也是用人的内涵才能见诸艺术的内涵的道理。尽管如此,认识“两面派”也算不上什么高深本领,仅是最起码的分辨力的体现。分辨力是洞察力的看门者,如果连“两面派”都看不出来,首先就会有上不完的当,又怎么能提得上学习到真东西,并形成合理的内涵素养,乃至凝聚成明明白白的修养精华,来清清楚楚地写诗?

认识“两面派”是一个人最基础的能力,这不是个该不该、有没有必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到的问题,如果从来对这方面都不曾想过,或害怕想,抑或总欲主动和被动地回避,这对写诗的人便意味已经自动选择了主观,而关上了客观的眼睛,如此再怎么写诗,再怎么对写诗发表言论,还不是既蒙己又蒙人?

若是这样的写诗者,发言者,仅凭他目光短浅盲目自大的固步自封,还有什么自己的内涵可写?又有的提炼否?任何内涵和内涵的提炼,一方面离不开内涵的原在,有内涵方才有的提炼,一方面总得长出提炼内涵的眼睛,保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提炼能力,反之若一问到内涵的地方,就总是要么空空如也,要么闪烁其词,则什么都说不上了。

内涵是人的精气神的具体基础,写诗和诗里的精气神也是从人的精气神体现出来的,如果人的精气神只是一张皮,再怎么漂亮,还不是气球一般撑不了多久?一言蔽之,提炼内涵还是从有内涵开始的,没有内涵怎么提炼也提炼不出来,如同水中捞月,除了枉然还是枉然。

这提示了,一个写诗的人,到底应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什么东西是火烧眉毛的,什么东西是不该轻易贪念的,而且一旦贪念了就总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劳而无功的。

这同时也提示了,一个真正想学会写诗、想把诗写好的人,该怎么才能真正摸到规律,是走在规律上好,还是瞎猫碰死耗子好,该不该从随波逐流中摆脱出来。

“两面派”,从实际观察,有故意制造出来的,也有误打误撞出来的。故意把自己制造成“两面派”的人,是最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这些人,不管喜好冒观点也好,还是麻木不仁也罢,都必定因为自私自利,让好多事情自己做不来反幻想别人做得来,而逃不出在写诗时,不得不伪装成有情有义的样子,以借助蒙蔽他人来满足打发自我空虚的企图。

这也包括,正处于百无聊赖,一事无成中的人,往往因少有公开发言和展示机会,便自以为不得志,转而借助写诗来说些梦话,以便通过赚眼球、刷存在、糊弄人,获取一时半会的快感,实际是幻想捞点阳光就灿烂。

误打误撞成了“两面派”的人,则往往是那些从初学写诗就走入弯路的人,且多是由于受功利观念和速成意识等不良风气影响所致,实际是不合理先入为主的结果,同时也造成了这些人习惯成自然地并不觉得自己是“两面派”。

这种情况,如果是初学意识很好的人,或许能有好的自我定位,一旦搞清楚“两面派”、“两层皮”是怎么回事,改起来并不困难,但对于已经进入了自恃任性中的人,其表现十之八九早已迷途难返,甚至自以为得道,也就比“揣着明白装糊涂”还顽固。

“两面派”把没有内涵伪装成有内涵,现象上是把不诚实伪装成诚实来蒙人,本质上则是把不自信伪装成自信来满足自己。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这种做法的后果反而是,让人把本来一定程度的有内涵,也变成了不自信,导致从怀疑自己开始衍生为怀疑一切,反过来又不得不觉得非自恃和任性便无以满足。

就是说,真正的内涵如果用不起来,宁可继续通过修养来寻求改变,也不要让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充斥其中,不然或许在主观上没有蒙人的故意,在客观上却是同流合污的,最终害的还是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