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上海弄堂

每年到了八月,总还是莫名怀念起弄堂。那时的夜,不成市,但处处是景;不成寐,却人人皆狂。

小时候,大上海的弄堂生活最迷人的时段莫过于八月。盛夏傍晚的十字街头,纳凉的人群如溢出澡盆的水,从形形色色的门洞中流出,迅速占满马路边角,或摆摊下棋,或躺椅而卧,或围坐小酌,夏蝉鼓噪,市井百态,尽收眼底。

弄堂门口的26路电车是老上海人记忆中的“活宝”。这是一条横贯城市东西的线路,一头连着淮海路的喧闹,一头系着徐家汇的文雅,在武康大楼下的六字交叉路口,离开大马路,一侧身斜入僻静的天平路,向西南的天主教堂奔去,留下的这一片分水岭,便成了狂欢地。
夜幕降临时,也是上海屋檐下最为灵动的时候。弄堂里的小径七拐八歪,加盖的房屋都是层层叠叠,分不清面目,屋内的摆设却都清清楚楚,敞开着房门。七十二家房客户户点火,迎接放学和下班;家家起灶,操练柴米油盐。孩子的打闹、小贩的吆喝和主妇的吵架,热气腾腾,此起彼伏,张家的衣服要收了,李家的煤球不够了,王家的晒台漏水了,赵家的马桶要倒了……所有的生计在此刻交汇,每家的日脚在此处碰撞。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都市里的村庄,70%的上海人居住在弄堂,他们早已习惯了摩肩接踵,孜孜不倦地呵护着这一方的习俗、方言和烟火气。
没有什么车,夏夜的马路便属于市民。人头最多的是路灯下,每一盏昏黄的灯下,都有一个江湖。起先,“大怪路子”的牌局和“四国大战”的棋局,各分天下。打牌的大多生猛,赤着膊,围观的人也不敢多语。后来,随着牌局从邻居间的切磋演化为弄堂间的对抗,“大怪路子”的牌局蔓延开去,“不归汉”越来越多,引得无数主妇找上马路,那时,真是遍地英雄下夕烟。上海的滑稽剧团还创作了一部经典独脚戏,剧名就叫《路灯下的宝贝》。
人气最旺的在电波中,每一台小小的收音机,都是一个世界。夏日纳凉是快乐销魂时,每个人都可以是“空中的梦想家”,在袁阔成、刘兰芳的评书中熟读三国、岳飞;在《说说唱唱》曲艺节目中和马侯、姚周南北大师相遇;在《简·爱》《尼罗河上的惨案》等电影录音剪辑中,被邱岳峰、童自荣、刘广宁迷得神魂颠倒,后来有了《滑稽王小毛》,石库门里的马路天使走进了广播剧。
最热闹的夜,当然属于电视。它的出现,预示着弄堂生活的重大转变,即公共空间的诞生。电视机是稀罕物,白天锁在柜子里,晚上拿出来示人。各家各户端坐小板凳,拿着蒲扇,围坐屏幕前,成了全家老小的一种仪式。为了排队占座,常常还闹出邻里纠纷。每逢世界杯的夏夜,弄堂的气氛便热烈得像沸腾油锅, 午夜时分,传来一阵欢呼,又一个球进了!球迷的亢奋不断扰动着清梦,弄堂门口公共厕所前的空地,成了临时议事厅,爷叔们意犹未尽,三两成群,头头是道,每个人都是乌鸦嘴“贝利”,每个球都是“上帝之手”。就这样,电视机从九英寸看到十二英寸,主角从罗西聊到马拉多纳。似水流年,弄堂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世界杯也成为其永远的记忆。
弄堂,如今已成往事,弄堂里的人,也日渐凋零。我无法给我的孩子讲弄堂里的故事,那是不可触摸的时光。每年到了八月,总还是莫名怀念起弄堂,毕竟,我们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原乡人。那时的夜,不成市,但处处是景;不成寐,却人人皆狂。

关于我们:

(0)

相关推荐

  • 喜欢上海的理由②|徐锦江:阅读建筑,收藏愚园路上的乡愁

    第32届上海旅游节 "有人说,乡愁是回不去的老房子,是家乡消失的小路,是依然白发的童年或天堂里的父母.在我,就是那条路上的砖墙房子,四通八达的弄堂,和呢喃的上海话弄语,就是那条路上一点一滴的 ...

  • #老寿读图#第62集昆山花园路

    老寿读图,精彩内容就在"读". 昆山花园路是一条很短的小马路,如果不是喜欢上海老建筑或者居住在这周边,肯定会忽略. 我写过这条小马路上的相关文章,详情可以点击:#老寿眼中的上海#昆 ...

  • 上海最美街道,全长2434米,每走几步就是一处风景

    新华路,上海人眼中的上只角, 它于上海而言,意味着什么? 昔日曾经荒芜一片的田野, 早已变成鳞次栉比的花园住宅. 深深浅浅的藏在弄堂的背后. 成了上海有名的第一花园马路. 从淮海西路到延安西路, 东西 ...

  • 只有老上海才见过的蜗居

    三代同堂8个人 蜗居在9平米的陋室里? 这样的景象估计会让 很多年轻人匪夷所思 是的,仅仅十几年前 在上海,这样的景象还很常见! 下面,就带大家看看 尘封二十年的上海蜗居画面 2013年夏 杨浦区定海 ...

  • 金家坊,上海即将消失的弄堂名(周末速打卡)

    金家坊,上海即将消失的弄堂名(周末速打卡)

  • 上海解放初,为什么不取缔妓院?

    读上海点 沪申故事 1949年,上海与北京不一样,北京解放后立即取缔了妓院,上海解放后,妓院却依旧准许领照营业,两年半以后才被全部关闭. 上海解放 从清朝起,京沪两地对待"官妓"( ...

  • 上海弄堂,有最绵长的记忆

    沿着狭长的弄堂一路走往纵深处,走进记忆的纵深处. 过年的时候,表弟在家族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说,外婆家的老房子终于要动迁了,要不要大家去拍照留念.外婆家的老房子从我大学毕业那会儿就说着要拆迁.多年过去 ...

  • 上海弄堂个烟火气

    讲述:郭健 上海弄堂个烟火气 作者:王国杰 讲述:郭健 推荐:丁迪蒙 辣辣石库门里过日脚,顶顶讨厌个要算生煤炉. 改革开放前,上海还呒没普及煤气,只有洋铁皮做个煤炉.生煤炉其实是体力生活.一筐煤球就是 ...

  • 上海弄堂童谣小全

    又是儿童节.没啥新的感想.反正现在的儿童似乎不快乐,起跑线上的日脚不好过.家长也变忒了,半自觉半无奈,给了孩子许多本该不属于他们的他们也未必欢喜的物事. 我曾经整理过33首上海童谣出来,收在拙著<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一部上海弄堂的百科全书

    繁花落尽,满眼风烛残年 提到魔都上海,大家的印象会停留在有20个地铁口的人民广场.气派繁华的南京西路.被戏称为"厨房三件套"的三座摩天楼.若再深入一点,可能会想起石库门.七浦路,记 ...

  • 老上海,旧时光——上海弄堂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走进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得上是开始看上海的生活,商业大街.灯红酒绿人人体面后面的生活.上海人爱面子,走在商店里.饭店里.酒吧里.公园里,个个看上去丰衣足食,可弄堂里就不一 ...

  • 作为一个上海弄堂长大的男孩,没被身边的东北小兄弟带跑偏也算功力深厚了

    看海报,近景人物周冬雨,景深人物是一个身材消瘦的男孩儿--本来以为电影<阳台上>是一部文艺片,没成想充满了笑点.原本是个复仇的故事,却被一个东北小哥们带得差点忘记了初衷,作为片中的男一号, ...

  • 上海弄堂里的故事是说不尽道不完的

    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多少故事典故.多少名人记忆,都与上海里弄交织在一起.那种石库门里弄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传,有一副官邸的脸面,它们将森严壁垒全做在一扇门 一 ...

  • 黑白叠韵的上海弄堂——从小说到电影的《后门》(作者:冯艾弥)

    冯艾弥 您知道香港电影<后门>么?这部上个世纪60年代的黑白电影,根据民国时期上海作家徐訏短篇小说<后门>改编,1960年由邵氏兄弟(香港)制片公司出品,在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摘 ...

  • 老上海弄堂的生活竟是这样,灶台和水龙头都上锁!

    你有住老弄堂的经历吗?你想过现在的"共享经济"是怎么来的吗?在我看来,"共享经济"其实是现在的人向过去取经的产物罢了.以前,在老弄堂里,"共享&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