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学习榜样,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前一段时间,在XX学校做科研培训活动时,我们播放了一段该校XXX老师关于教科研访谈的视频材料。之所以播放这段视频资料,主要是因为XXX老师是该校XX学科的名师,尤其是在教科研方面的能力比较强。因此,想让学校老师看看身边的名师是怎样做科研工作的,也想借此机会告诉大家:学习的榜样就在我们教师的身边。
然而,在视频资料播放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认真观看,而是要么在窃窃私语,要么看手机或改作业等。课后,也有部分教师反映说:XX老师我们太熟悉了,并没有感觉到教科研做得多好啊;XX 老师看不出来多么优秀啊;XX老师的有时考试成绩还不如XXX老师呢。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播放这样一段视频资料很好,因为也让大家知道了我们身边一样有值得学习的榜样。
而事实上,这一段教科研访谈的视频资料,曾经在其它学校播放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课后也能够引起别的学校教师对XX老师的仰慕之情、赞赏之音。那么,同一段教科研访谈的视频,在本校和其它学校播放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呢?
俗话说:“久居之处无美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西方人也常说:“仆人眼里无英雄。”我国著名诗人雷抒雁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首极有哲理的诗《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什么瑕疵。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这些俗语与诗歌,都说明了“距离产生美”的道理,同时也揭示了距离远近的现实意义。
上述的案例中,其它学校教师之所以对XX老师的教科研访谈节目很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这些学校的老师之前并不认识她,因此感觉XX老师以及XX老师的教科研访谈内容都是新鲜的、鲜活的、新奇的,教科研的一些观点和做法也认为有一定道理,因此是值得好好学习的。而本校教师呢,恰恰经常和XX老师在一个学校上班,甚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经常有一些交叉。因此在该校的老师们看来,XX老师确实有一些方面比较优秀,但同时也看到了XX老师的一些缺点与不足。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数似乎成了衡量教师和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准,XX老师可能教学成绩有时还不如那些“苦教”的老师们那么的“耀眼夺目”,因此部分教师可能就并不认为XX老师特别优秀。
事实上,我们也不得不警醒的是,在我们部分学校中也发现了一种可怕的现象,即嫉妒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在每一所学校,都会有部分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无论在班级管理还是学科教学或者课程建设方面,成为了学校中的那个“佼佼者”。因此,他们获得了应该得到的荣誉或晋职晋级的机会。于是,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心理出现了极度不平衡的现象,即对这部分优秀教师出现“羡慕嫉妒恨”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会出现人身攻击的情形。显然,这部分教师是不可能向身边这些优秀教师学习经验的。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那么,本地的和尚难道就不会念经吗?非也,只要是真才实学的和尚都是会念经的。那么,外来的和尚一定就会比本地强吗?我们看也未必。其实,这是一个思维固化的问题。事实上,案例中的XX老师也经常在外地或外校讲学或上公开课,而且颇受欢迎,已经成为部分高等院校的特聘专家。这说明,XX老师的学科学术成就还是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认可的,当然这是以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基础的。
在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往往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效仿。因为他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学校中的“佼佼者”或者名师,其最主要因素是依靠自己的钻研、努力和付出。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优秀教师非常熟悉本校教师的情况,了解所教学科的教学基础和学情,以及洞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学校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中的这些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平台和机会,这显然对本校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行文至此,我们建议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妨用好两把镜子:放大镜和显微镜。用好放大镜,就是平时要多观察、多留意,好好钻研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这些优秀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尽量放大优秀教师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相反;用好显微镜,就是平时多反思自己身上的“阴暗处”,多分析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尤其要和优秀教师对比中反思自己的差距。也只有用好了这两把镜子,才能够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才能够明白向谁学习、学习什么?我们过去常常习惯于“舍近求远”地学习外地经验,我们也常常本能地“舍本逐末”借鉴他人成果,而恰恰忽视了我们应该学习的“贵人”——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当然,学习和借鉴外地或他人经验也是必要的,但我们更要关注和学习身边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优秀教师。
不言而喻,我们身边的学习榜样——优秀教师,才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楷模。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于二七区兴华街第二小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