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观念也就随缘吧

图:Tsuchiya Kōitsu

人们以为的好运气不外乎出生在富贵人家,又或者在穷困潦倒之际突然听说自己继承了远方表舅的一座城堡,彩票中奖,创业赶上风口等等吧。大多是跟金钱相关。

钱很重要,生活里我们谈责任和自由的背后实际上谈的也是钱。对钱的渴望也比较直观,但把运气仅限于飞来横财是过于狭隘了。

有什么样的父母,遇到什么样的老师,碰到什么样的同事,结交认识了什么样的朋友,无意中看到了什么书,获得了什么启发……都是运气。

听起来有点像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承认运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作用。正确理解运气,不会对自己的处境过于自责,归咎于是自己不努力所以活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人们也应该明白,很多人并不是不努力而让处境变得艰辛。原因有很多,能说的不能说的。但与此同时,你若稍微仔细观察身边人的生活状态,另一个事实是,有不少人确实早早自我放弃,混吃等死,但给自己的安慰是,嗨,人生都是运气。

我们把跟努力没有直接相关的环境因素都统称为运气,其中有些完全无解,有些则不然。比如一个人成长在农村贫困家庭,这没法改变,但他若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去哪里奋斗。又比如一个人在学校里非常不适应,学习成绩很差,被老师忽视,自我怀疑自我贬低,是一条人生,但如果有人告诉他,只不过是学校的那些标准化考试并不适合他,要学会去寻找自己更擅长有激情投入的事情,若他能有机会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是另一种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运气可以改变。当然跟风水大师嘴里那种改运不一样,这里说的让运气变更好,需要眼界以及正确的观念。

说个自己的例子吧,回想起过去的愚蠢也是历历在目。十多年前,大学刚毕业,厦门几千的房价在我眼里已经高不可攀了,我一脸疑惑,这得赚多少钱才买得起啊。当时只要看到那种说中国房价存在大量泡沫的文章,就觉得十分有共鸣,没错,都是炒出来的。看到骂开放商的文章在心里也是暗暗点赞。有个专业名词叫“验证性偏见”,它是指一旦人们认定自己判断出的原因,就会下意识地尽自己所能去寻找角度去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不愿去了解真正的原因。幸亏那时是没有社交媒体,否则我必然丑态百出。

今天的房价大家都知道了。当年的我对房价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其实很可笑,只是自己的和身边认识的人的收入水平,第二,一些迎合大众情绪的文章,这种文章在包括当时的我在内的一群愚蠢的脑子里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于,有专家背书。看这类文章的时候哪里有思考,只不过是立场为王,站在一条线上就行了。用一个成语来说,一厢情愿。因为这种情绪上的不甘心和收入导致的某种不公平感,彻底没有了稍微理性点的逻辑思考。房价的问题特别简单,一句话,供求关系在快速城市化和超发货币这两大背景之下的变化。至于那几百套组合拳,不是税就是各种繁杂的限购条件,只是舆论上哄人民群众开心而已。

如果问题是今天哪个城市的房价涨还是跌。这个有些算命的会告诉你他们的答案,我不是算命的,没法回答,因为跟未来完全无法预料的政策有巨大关系。但毫无疑问的是,不管自己的喜好与否,人口聚集的趋势不会变,大城市的住房需求就是旺盛,一个模糊但不会错的结论,只要经济不出现意外之外的恶化,长期看大城市的房子的价格是稳的。

我认为十几年前,有些明白人是完全能看到今天的房价的。很少,但一定有。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直觉都能知道房价被严重低估了。你说我当年要是也看了这些人的文章我会怎么想,会觉得非常有道理吗?不会的。因为情绪上不允许,觉得对方不过是在胡说八道。这就是知识结构和眼界不同造成的。没辙。

当然,通常年轻人都没钱,就算知道了在当时也买不起。但这不是重点,比较重要的是人应该逐步学会拥有一种更冷静的敢于接受现状的务实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至少要知道我们都很容易陷入“验证性偏见”,这会导致我们作出比较糟糕的选择,最后会被归为运气不好。倾家荡产的赌徒们一定觉得是自己只是运气不好。

观念也好,或者叫理念也好,涉及的不只是宏大的社会问题,具体到个人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几乎所有人都焦虑迷茫过,没有的人才不正常。但是如何应对焦虑和迷茫是需要通过认知解决的。急于求成是人类通病,也是造成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别说赚快钱了,就说读书和学习,畅销的总是那些神秘速成法和各种绝招。上当受骗不奇怪,只是认知缺陷。

我得承认运气不错,十年前有机会碰到一些不错的作者一些不错的书,并恰好有个机会不得不耐心学习。当然大致有关自由意志主义的理念跟今天没什么差,但很明显十年前的我跟今天可真是没法比。很简单,持续地阅读思考写文章,就一定有进步。也算用自己做实验来验证从来不存在速成法。多年前让我大开眼界的一些认知,大致是一个框架,一个观察世界的相对正确的框架,离成品的完善还有十万八千里。在观念的完善和表达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就一点也不着急。

即便是正确的理念,你或许以为都知道了,也依然需要日复一日地重复,在阅读中强化,扎实。就像我现在看书,大致的观点一点也不新鲜,但是某些书里哪怕有那么一两句话,某个例子,甚至某种角度的解释让我觉得有意思,就没白看。没有耐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人对这个世界的整体的认知无法精密地切块分类,这一堆我都知道了,嘿,某某政策不合理!嘿,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嘿,要努力要奋斗!要珍惜时间!嘿,心中有爱才能让自己体验到幸福!!还可以列出很多,但也不过几十条。好,再说历史事件,来几条浓缩版的史实,最好能有戏剧性的细节,饭局上侃侃而谈。

是不是知道了这些之后整个人就牛逼了厉害了,想不到一个人要掌握正确的理念要开阔视野是如此简单。这其实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了,急于求成,只看标题和结论。今天尤其普遍。

注定是记住了一些口号罢了,浮游在大脑皮层,投机取巧。应用在具体事例中也不够生搬硬套。遇到稍微改头换面的谬论就彻底懵了。

理论都很抽象,生活却很具体,生活中需要去体验的各个方面都是抽象无法触达的。哪怕只是用理论生搬硬套解释现象,没有生活经历的人也常常陷入一种误读。这种感知能力的获取,需要的是理论思考与生活体验的反复磨合。最怕的是自以为聪明的“我都知道了”。如果一个人能够认可一切知识和能力不存在神秘的速成法,那么同样道理,绝对不存在看一两本书几篇文章就有一种“我都知道了”的现象。

说来说去,知道这些本身也是运气。人和观念就是一种缘分。随缘吧,就像你们能在这里看我的文章,就像这个标题打开率一定很低,就像我明明知道那些自认为“我都知道你要说什么”的人不会打开我却偏偏就是要用这个标题。在看的都是缘分,妙不可言。

上篇:3场恋爱3份工作


(0)

相关推荐

  • 凡事随缘就好

    人这一生,没有永恒不老, 也不会有下辈子, 不管你有多么厉害,多么优秀, 也活不过百年, 百年以后, 也化作黄土白骨,和花草树木并存, 从前的我们, 总是为了生活在努力打拼, 不管人生多苦多累, 都得 ...

  • 人和人,远近随缘,聚散有时

    网上有一段很扎心的话: 人与人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 当初的细微差别会发展成巨大的鸿沟.  这条鸿沟, 是经历.格局.圈层的不同, 里面又隔了岁月变迁, 盛满了各自人生的酸甜苦辣, 时间长了, 变得不可 ...

  • 两千年前就决定了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想观念的分道扬镳

    我们国家疫情出现时,很多地方还没有强制要求,百姓就已经减少出门上街,自觉的带上口罩了. 可反观西方制度的国家却截然相反,不但政府不上心,老百姓也反对隔离措施,甚至为了带不带口罩的问题,都可以打出&qu ...

  • 人和人之间,聚散随缘,不去强求

    人和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也没有三六九等.但却有不同的水准和水平,也有不同的人品和三观.你和一个小人争输赢,赢了他也会报复你:你和一个胡搅蛮缠的人论短长,你永远都解释不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不 ...

  • 为什么老师向学生灌输“人和人之间智力水平没有差别”的观念?

    直接说智商低肯定会打击到学生 即便是一百个不愿意,那也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前的智商水平是有高有低的.然而,对于学生来讲,后天的学习也是一种提升智商,增加学习经验,提升学习能力的一种主流方式.后天的学习 ...

  • 世间一切值得你耗费时间的人和事,都与你有缘,随缘就好

     编辑 / 陈明 我每天用文字储蓄一点时间,日积月累,息中生息,心灵便拥有了额外的财富.虽没有成为富翁的企望,但我确信,这些时间储蓄,可以帮我获得重温人生的快乐,并因此将我的生命稍稍拉长.不断地储蓄时 ...

  • 人和人相遇贵在随缘,心和心相交贵在理性!

    生活时常跟我们开玩笑,你期待谁,谁就会让你失望:你在乎谁,谁就会伤害你.谁不虚伪,谁不善变,谁也不是谁的谁.又何必把一些无关的人,无关的事,看的那么重要. 有什么话,什么事都藏不住,忍不住说出来,慢慢 ...

  • 人和人的根本差距在于认知体系

    人的所有言行都是建立在认知体系上的.所以,认知体系不同的人没有办法沟通,也不需要沟通,这就是所谓的"宁与同好争好恶,不与傻瓜论短长".马斯克也说过同样的话,意思是岁数大了他也明白了 ...

  • 女巫:豆瓣9.3,一上线就被禁,堪称养家之人和致命女人的结合

    去年,有两部关于女权的影视作品让我印象深刻,一部是刘玉玲自导自演的<致命女人>,一部是讲述阿富汗女性地狱般生活的<养家之人>. 我今天要推荐的一部剧,可以称得上是<致命女 ...

  • 鸡毛飞上天:陈江河的“生意经”,人和生意都要靠“养”

    从前,生意要靠慢慢地"养",人与人的关系也要靠"养": 如今,节奏快了,捷径多了,想快速到达目的的人也多了,"养"的过程却被人渐渐地忽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