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从脾论治早期糖尿病肾脏病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第二位的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脏病的意义重大。
糖尿病肾脏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糖尿病肾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
糖尿病肾脏病常见的体征:凹陷性水肿
1.糖尿病肾脏病是多因素致病,其中包括遗传因素。
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等参与了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在遗传方面,男性发生糖尿病肾脏病的比例较女性为高;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非洲及墨西哥裔较白人易发生糖尿病肾病;同一种族中,某些家族易患糖尿病肾病,凡此种种均提示遗传因素的存在。1型糖尿病中40%~50%发生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在观察期间也仅有20%~30%发生糖尿病肾病,均提示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脏病多在起病10~15年左右,而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脏病的时间则短,与年龄、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酒、吸烟,且同时合并其它多种危险因素如肥胖、高尿酸、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其它基础疾病等有关。
微量蛋白尿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
2.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有哪些临床特征?
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又称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1)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常见症状有乏力,易疲倦,不耐劳累,腰酸、腰胀,休息后不易缓解,晨起眼睑浮肿,午后下肢胫前或脚踝部轻微浮肿,用大拇指按压后有凹陷,皮肤不易弹起;(2)小便有泡沫,异味明显,下肢凹陷性水肿;(3)化验检查:尿常规见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升高至20~200μg/min。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或开始下降。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eGFR越低提示病情越重
3.中医如何从脾论治早期糖尿病肾脏病?
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转输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若脾气虚弱,失于运化,中气下陷,统摄无力,精微流失下注而形成蛋白尿。治疗当从脾论治,常以健脾益气,固涩升清为法,方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进行加减。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协助党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固摄升清
临床上,常以此方为基础,结合不同个体症状、体征及舌苔、脉象,进行辨证加减。若患者伴有四肢冷、大便溏者,可酌加黑附片、炮姜等,以温阳益气;伴有血尿者,常配伍侧柏叶、地榆、小蓟、藕节等,以凉血止血;脾虚容易引起湿浊内停,见眼睑或下肢浮肿,可配伍茯苓、大腹皮,豆蔻、砂仁、薏苡仁等,以祛湿化浊、利水消肿;见泡沫尿伴有蛋白尿者,可重用黄芪,酌加金樱子、炒芡实等,以健脾固摄;伴有血瘀症状者,可配伍地龙、三七粉等,以活血祛瘀通络,或选用地榆、川牛膝、丹参、泽兰以凉血活血、解毒消肿;若合并湿热内蕴见舌苔黄或厚腻者,可配伍苍术、厚朴、藿香、白茅根、蒲公英、车前草、白花蛇舌草以燥湿清热解毒;合并大便秘结者,可酌加大黄、火麻仁、生地黄、瓜蒌仁等,泻热润肠通便;若伴有夜尿频者,酌加覆盆子、益智仁、桑螵蛸等,以固精缩尿。
中药复方可发挥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肾脏保护作用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可改善症状,消除水肿,减少蛋白尿,持续、稳定地改善和保护肾功能,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
关爱自己,关注健康
糖尿病肾脏病起病隐匿,在发病初始时(1期、2期)因症状少或没有症状,很难被察觉,容易被忽视。因此,临床上部分病人在诊断糖尿病肾脏病时就已经是三期。这也提示广大糖尿病患者:早期、定期筛查糖尿病肾脏病尤为重要,千万不能靠感觉,“跟着感觉走”不可取,容易遗漏诊断,以致于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