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期:小讲堂:上篇《临屏题图诗作与点评》沧海云翥、拥雪听琴】

编者按
群主:沧海云翥
老师:拥雪听琴
思君 《五绝》
文/白云
日暮长山远,思君秀女迷。
独闻催念紧,备马速身骑。
白云姐的作品,采用的是仄起仄收式,平仄韵无误。
起句:日暮,点明了时间是傍晚时分,长山,一词两意,一是山的名称,如长白山什么的,二是形容词,形容长长的山峰。
骑一词两音,动词,名词,动词为平,骑,名词为仄,动词为平。
起句:夕阳西下,一眼望去,连绵的山峰远入天际。
承句:思君秀女迷,这句表达不是很清晰,思君,放在首处这是主语,也是全文的重点
秀女迷,这里指的是这位美丽的少女,也对这景色迷恋了,是吗?
白云姐,是迷恋这景色对吧?
如果,是迷恋景色的话,那么,句首的思君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思君,即男女之情,容易被景色分心的话,说明感情不是那么强烈,没有那种寻君如箭迫不及待的心情
起句铺景,那么美,我们都知道,起承两句是一联完整的表达,也就是说,一句话,分两句来完成
那么,两句结合起来,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个女子被景色迷恋了,而不是,为那个郎君。
所以,你不能一句一个意思,并列在一联上,各说各的
如果,是列景,前句是景,后句是景,这样的并列句式,就没问题。
跳跃要有个支点。
什么叫起承?起,文章的起端,平直,也就是平铺。
承,承上启下,承要春容,就是在起句上递进伸展
好,到转句:独闻催念紧,
转,有变化,转为作者自身情感,章法结构正确。
独闻,一个人牵着马,立在山头,闻即听,听到什么呢?
催念紧,就是自己催促自己要出发去找郎君了
念,是念头,心中一念,也就是我们说的:想法。
念头,想法,是能用闻来形容的吗?
不能,对吧?所以,在这句中,闻字,造成病句。
如果说,有第三者在旁,你说给他听,我们快赶路吧,那行。一个人的念头与想法,就不能成立一个闻字。
合句:备马速身骑。
因为,有了催着自己赶路的念头,所以,备马上路,是自然而然的事
纵观全文,画面清晰,但中心平庸,收尾匆促,感觉,如果,是五律,故事肯定就会有下文了。B
点评:沧海云翥
题图《赞秦良玉》/静
鸳鸯袖握将,卸马秀衣装。
彊场失兄弟,须眉自古传。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抚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里。
静的作业,是人物史记。
起句:鸳鸯袖握将,从人物的简介中,秦良玉是在夫君死后代领夫职的,所以,为念夫君,以鸳鸯作为起笔,不错。
握将,在这里是说,掌握兵权的意思。大概意思是这样,为什么要突出一个袖字呢?
又是三仄尾,袖是仄,这个袖字,如果,没有典故,这个字就没有太多的实义。
起句,总的而言,对于静来说,表达还是不错,一句话就概括了秦良玉掌握兵的故事原因。
承句:缷马秀衣装,缷马,就是说明是打仗归来,打仗归来,秦良玉缷甲换回闺房女装,秀,在这里,一词两意,一是动词,穿与著的意思,二是形容词,美丽的意思。
这句的全意是:秦良玉打仗归来时,换回女装。这句,在结构上,属于故乡发展进行式的关系。
转句:疆场失兄弟,转,仍然是发展进行式描写,说秦良玉,疆场上痛失勇兵良将。
合句:须眉自古传,须眉,指的是男子,这句的意思是,勇战沙场的汉子,自古传扬。
这是一首人物描写,主人公是女将秦良玉,所以,须眉,造成整文败笔,前面写得再好,也没用。
好,这篇点评结束B
点评:沧海云翥
《远征》/风雨同舟
上平五微
塞外烽烟起,长坡就夕挥。
雁离春即返,君别几时归?
同舟的五绝,仄起仄收。题目 远征。
起拍,塞外烽烟起,点出“远征”的背景,图外联想起拍,别致。
承句,长坡,应该是实写地势。就夕挥,这三字,指谓不明朗。有典,挥戈退日,是不是用这典故这个写分别,而不是写战斗了。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瞋目而捴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而波罢。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捴之,日为之反三舍。夫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夫死生同域,不可胁陵,勇武一人,为三军雄。彼直求名耳,而能自要者尚犹若此,又况夫宫天地,怀万物,而友造化,含至和,直偶于人形,观九钻一,知之所不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这是挥戈退日的典故,就夕挥,感觉很生硬的简化堆砌词语了,有点凑韵的味道,就兄弟的意思,不如 长坡湿别衣,这样更达意。
转句,雁离春即返,大雁离去了,春天就回来了/或者,大雁离去了,须待到春天才可以返回,看来是后面之意。
君别几时归?结句因转句之衬托比喻而发问,全诗止于这里而留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转结有力,整个作品,除承句后三字有瑕疵外,立意布局,起承转合,都完成得不错。
拥琴听雪老师改后:
塞外烽烟起,长坡湿别衣。
春回离雁返,君别几时归?
点评:拥琴听雪  
学习报名平台:
碎玉书斋诗词学院招生部,QQ群号:488237235欢迎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