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朱仁康研究员治疗带状疱疹验案
王某,女,33岁,初诊日期1958年4月4日。左腰部及左大腿出现集簇小水疱,剧痛已3天。7天前左腰部及左大腿外侧出现大片红斑、小水疱、刺痛加重,不敢触碰,坐立不安,虽服止痛片亦未解痛。大便干结。
检查:左侧腰部及沿左大腿外侧,相当于腰1~2节段,可见成片集簇之小水疱,部分为血疱,基底潮红。脉弦而带数,舌苔薄黄。
诊断:蛇串疮(西医诊断:带状疱疹)。辩证:心肝二经之火内郁。
治法:泻心肝之火热。
方药:川连9克,黄芩9克,焦山栀9克,大青叶9克,番泻叶9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赤芍9克,花粉9克,青黛1. 5克,水煎服。外用玉露膏。
4月6日二诊:服2剂后,水疱已见结痂,刺痛明显减轻,大便三日未行,舌苔黄糙,脉弦数。方拟通腑泄热。
生川军6克(后入),黄芩9克,焦山栀6克,大青叶6克,连翘9克,丹皮9克,赤芍9克,忍冬藤9克,2剂。
4月8日三诊:疱疹大部干结,疼痛基本消失,大便畅通。前方去大黄加花粉9克。2剂后治愈。
案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评按】蛇串疮多发于腰胁部,又名缠腰火丹,西医名带状疱疹。中医认本病多由心肝二经风火蒸灼,或脾肺两经湿热久居,发于肌腠所致。故治疗上宜从心肝脾肺诸脏入手。本例患者,根据皮损部位和皮损特点及兼证可认为是心肝二经之火内郁为患。遵照“火郁发之”之旨,医者遣大队清热、凉血、除湿解毒之品以祛心肝火热。二诊时发现患者大便三日未行,加入善于涤荡阳明之实,通腑泄热的大黄以釜底抽薪,皮损很快有了好转,疼痛亦随之减轻乃至消失。三诊时虑及营阴亏耗,加入花粉以清热生津,以善其后,《本草纲目》称花粉味甘微苦酸,微苦降火,甘不伤胃,酸能生津。全案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外涂玉露膏,清火缓急止痛。内外兼治,疾病得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