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则泰国广告短片,无数家长都泪目了
有人说,泰国的广告从来不会令人失望,要么有创意,要么能打动人心。小白妈表示一万个赞同啊!
这不,泰国最近又出了个公益广告短片,主题是关于孝心的。看似平淡的内容和拍摄手法,催泪能力却是一流的,小白妈看着看着就泪目了,分享给大家↓
故事是这样的:
一名年轻教师芭乍与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相依为命。为了在工作时也能随时照顾母亲,芭乍将母亲带到了自己的课堂上。
每次芭乍讲着课,母亲就静静坐在教室最后的一把椅子上。
但问题来了,因为孩子们年纪尚小,注意力本来就很容易分散。教室后面老师的母亲,很多时候都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导致课堂上分心。
而且由于诸多不便,芭乍老师也会有让孩子们帮忙照顾母亲的时候。
这样一来二去,家长们虽然了解老师的处境,但难免也会有诸多埋怨,甚至萌生了让孩子转校的念头。
家长们的这些怨言自然也引起了校方的注意。于是校长找到芭乍老师,表示校方愿意给芭乍老师找专人照料他的母亲。
芭乍老师谢过了校长的好意,但他坚定地说:这是我自己的妈妈,我是绝对不肯让别人代替我照顾的。
虽然芭乍老师还想再说点什么,但是他慌乱地发现,在门外坐着等他的母亲不见了。
于是他夺门而出,着急地开始找寻自己的母亲。放了学正准备跟家长回去的学生们,立马反应过来老师的母亲走失了。
而令家长们惊讶的是,这些一个个身材小小、声音稚嫩的小朋友,竟然都自发地加入到了芭乍老师的找寻行动中来,纷纷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去找寻那位常坐在教室后面的老奶奶。
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为了一个陌生人而满校园奔走,一个个都惊呆了。
孩子们有的会突然给妈妈来个深情拥抱,有的会突然一脸认真地对妈妈说:要是我长大了,我一定会给妈妈开车。
而感染到孩子们的,毫无疑问是芭乍老师对母亲悉心照料的点点滴滴。
校长把家长们聚集到一起,探讨芭乍老师的问题。他阐述了芭乍老师对自己母亲的深深爱意,并提到,其实很多学校都想要芭乍老师过去任教,而芭乍老师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才会选在留在这里。
他说,芭乍老师说过,是母亲给予了他生命,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所爱的人。要是有哪位家长,认为芭乍老师不适合在我们学校任教的,不同意芭乍老师这种行为的,请在此联署单上签名。
家长们没有一个签字的。相信在他们的心里,对孩子的教育也有的新的认识。
视频的最后,在一名学生和自己妈妈的注视下,芭乍老师成功地找到了母亲,并深情地拥抱了她。
而那名学生也紧紧握住了身边妈妈的手。
暖心又催泪的小故事,道出了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话:百善孝为先。然而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很少有人能做到。
是啊,视频里的芭乍老师,首先是为儿子,然后才为老师。如果一个老师都没法对自己的母亲尽到孝道,又何谈教出善良、正直的学生们呢?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家长也为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唯恐孩子学不到海量的知识、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广袤的眼界。但对于孩子品德的培养,却是家长们在百忙之中容易忽视的。
但殊不知,品德教育才是教会孩子做人的关键,对孩子的影响尤为深远。现在的熊孩子比比皆是,有故意推孕妇的,有割断工人消防绳的,有把小朋友关进电梯的……这些熊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是疏于对孩子管教的父母。
没有生来就坏的孩子,只有没有教育好孩子们的父母。如果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没有唤起他们的感恩之心,再好的教育也是徒劳,甚至是危害:高知倘若没有良好的品德,也很有可能沦为高智商的罪犯;头脑灵活的商人倘若没有良好的品德,也很有可能转而赚黑心钱;父母都引以为傲的孩子倘若没有良好的品德,也很有可能成为残害父母的凶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有这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个儿媳妇对自己年迈的婆婆百般刁难,还让婆婆用一直都不洗的木碗吃饭。这些都被儿子看在眼里。有一天,这个儿媳妇突然发现儿子在削一块木头,于是好奇地问他在干嘛。儿子回答说“我在削木碗啊,等你老了给你用。”是啊,对孩子进行不良品行示范的父母,总有一天会自食恶果。
相信这个广告短片里的家长们,也一定被芭乍老师的所作所为所打动了。他们明白了教育的更深远意义:我们首先得让孩子成为人,然后才为能人、智者,才能胜任诸多社会角色,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养孩子需要用心,咱们做家长的,不仅要多多重视孩子的德育,也要多多关心家人,心存善念和感恩之心才是呀!小白妈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