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评判他人,就是冒犯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离婚七年》系列已转去小号更新
请点击下方链接关注小号查看
文/晏凌羊
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在网上,只要你有个弟弟,一定会有人说你爸妈一定重男轻女,你给弟弟资助一点钱也会有人说你是扶弟魔……我也被这么说过。
搞到后来,我也不敢斩钉截铁说我爸妈不重男轻女,毕竟,从小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是我弟,而被送去外公外婆家养的孩子是我。
这次回老家,我更新了一个事实:我不是在弟弟出生以后被送去外婆家的(以前我一直以为是这样),而是在断奶后(八个月)就送过去了,那时候弟弟还在我妈肚子里,性别未知。
我在外公外婆家长大,享受的物质生活比在自己家里要丰富得多,享受的宠爱也比在自己家里多很多。我外公、外婆以及几个姨都把我当宝贝宠着,那时候我唯一的缺憾就是几个月才能见父母一面。
上初高中以后,因为学习成绩好,我得以去县城、市区上学,但花销也会大一些。
我弟呢,成绩相对差一些,只能在乡村上中学,花销是少很多,平时和周末还得帮忙家里做家务、干很多农活。
当然了,如果他能考上好的学校,那我爸妈应该也会咬牙送他去的,但这不没考上嘛。
换而言之,我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多半是倾斜到了“学习成绩更好的我”身上的。我弟享受不到这些,反而帮着承担了一部分家庭义务。
至于我是不是扶弟魔,这就看你们的标准是什么了。我资助我弟的,还不到我拥有的十分之一,以至于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会不会有点抠。
我爸妈,从来没要求我给过我弟一分钱,他们还经常跟我说:你就一个人养家,要多为自己着想一点。
我老家那个破宅子,前两年因为出了点宅基地纠纷,我爸妈想卖,他们一开口就是:卖合多少钱,你们姐弟俩平分。
我说:“就那么点钱,我也看不上,你们真要卖了,就都给我弟吧。”
我爸妈说:“要不要平分,是一回事;分了以后你怎么处置,又是另一回事。”
祖宅最终没卖,但我爸妈的态度让我觉得心里挺暖的。
我爸妈或许受传统父权观念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可能确实有一些父权思想,但在具体对待我和我弟时,我真没感受到他们有多“重男轻女”。
为了防止被防杠,我还写了防抬杠提示:
1.我只是在说我的情况,没有否认别人家存在重男轻女的问题。
2.你觉得我爸妈重男轻女,那就重男轻女呗,反正,全世界就数您最了解我的情况了,比我都了解。
得,还是有几个人说:对你没恶意,但我觉得你爸妈的这些表现,恰好说明了他们重男轻女。
我:???
罗志祥被周扬青锤爆的时候,郑爽跑去点赞周扬青并回复了一句:你的九年,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他。
这条微博,真是看得我有点尬,说不出的别扭。
郑爽就说第一句话就蛮好的,但我觉得,瞎替别人“觉得”还爱着,可真的不是个好的语言习惯。
我都离了七八年了,但凡提及前夫,讲述一个事情,也依然有人替我“觉得”我爱他、放不下他。
我只能回复:行行行,你说我还爱那我就是还爱,你说我没放下那我就是没放下。我爱不爱、放不放下,我说了不算,你说了才算。
我说,我只把前夫当成半个亲人+半个朋友。
对方说:“不,你还爱他的,我看得出来,你不要不承认了。”
我说:“我没觉得我爸妈重男轻女。”
对方又说:“不,你很重男轻女的,只是你不愿意承认。承认自己不被爱,很难。”
啊,争夺赢了这种对别人人生的定义权,Ta们是不是比升职加薪还高兴?
行吧,行吧,我怎样,你们说了算。毕竟,全世界就数你最了解我的情况啦,我是当局者迷。
您那么聪明、那么睿智、那么有洞察力,力气应该花去研究股票走势,花来研究别人的人生太浪费了。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替别人“觉得”。
比如,替张爱玲“觉得”她没放下胡兰成,替周星驰“觉得”他没放下朱茵。
这真的不是一个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
一个人,怎么能替别人“觉得”呢?“觉得”这种事情,不是冷暖自知的吗?
哪怕你觉得自己一点恶意都没有,但对别人来说,也构成了冒犯。
这种冒犯,来自于你的自以为是,也来自于你没有持平等姿态看待对方(把别人当成了任由自己去评判、审视的客体)。
换而言之,当面评判他人,就是冒犯。
之前我还讲过议价的正确姿势。
“这东西,给你X元钱,你卖不卖?哦,不卖啊,那给你Y元呢,卖吗?”
这是正确的砍价方式。
议价的错误话术是:“你这东西啊,这里不行,那里不好,相比那谁谁谁更是不咋地。我自己这不容易,那也不容易,你看你能不能给我便宜点?”
后者讲事实,讲规则,讲诉求,不浪费时间,更容易达成目的。
前者则只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讲自己才认可的道理,而且对他人充满了评判甚至是PUA别人……很容易适得其反。
我个人也非常反感那种“卖惨式议价”。
一个东西,你觉得以某个价格买下来划算,那就买;不划算,且人家不同意以你出的价格卖给你,那就不要买。
站在原地跟人家不停磨价格,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
这中间,对方若是再摆出那种“我很不容易的,我每个月就挣两千块钱,你给少一点吧”,我更是烦躁得想原地爆炸。
商业社会,有谁容易啊?人家也要通过卖东西谋生的啊。
搞这种道德绑架,玩的不是交易,而是乞讨。
你们发现没有?所有不招人喜欢的说话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居高临下,没有平等心。
他们只把自己视为主体,而把别人视为供自己评判的客体。
他们总是没办法遏制住自己在别人面前的那份来自地位上、经济上、心态上、智商上的优越感。
我真的觉得,一个人但凡要是稍微表现得沾沾自喜一点,就很讨人厌了。
以前,想在人前凹老板造型,就称公司同事为“员工”。
后来,我突然意识到这很不妥。
哪天要是公司垮了,人家一个个的都比我年轻,上哪儿找不着饭吃?而我一个创业失败的中年妇女,可能去哪儿都没人要了。
于是,在下次表述的时候,我小心翼翼换了一个词:公司同事(或者,公司团队成员)。
“我手下那帮小孩儿”这种称呼,我是万万不敢用的。
都不是黑社会老大,都只是合作伙伴,谁是你的“手下”?别人只是比我年轻,不一定比我幼稚。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会的,别人不会。别人会的,我也可能不会。我可能是比别人多点资历、多点钱,但光“没他们年轻”这一点,就是劣势,因为我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成长了。
人都有自恋的时候,所以,平时说话的时候抑或是行文过程中,我一直希望自己能避免这一点。
尽量的,不要去任何“特定的人”面前秀优越感。
智商上的,道德上的,经济上的……任何一方面的优越感,都不要秀。
很有可能,你很快会被打脸的。
看到别人倒霉、狼狈,首先该想到自己:如果跟他人易地而处,我是不是真能做得比人家好。
确定自己真的会做得比别人更好之后,才勇敢地发出谴责声、批评声(比如,我确定自己绝不会杀害孩子)。
其他时候,沉默都比“上赶着指点别人”要优雅。
以上。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在小号更新《离婚七年》系列小说,即将收尾,但是,每一篇后面,都有人在教我做人,比如这个收入水平比我高几百倍的...我还在辛苦码字赚钱的时候,人家已经看不上这点碎银两了,然后出来教育了我一番。
这种,哪怕是先夸人、再教你做人,本质上表达的意思还是:你,不如我聪明;你很蠢,需要我的指导。
真的很爹啊。做人不能随便大小爹啊。其实,真对我有很大意见的话,可以背后偷偷去说啊,在我听不到的地方。
小说即将收尾,大家有兴趣追这个系列的话,可关注下方公众号哈。
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