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修复5000件文物,连X光都找不到破绽,谁说中国没有匠人?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我们了解到“文物修复师”这个小众行业,这是一项伟大而寂寞的工作,他们站在历史的洪流上对抗时间。

刘胄,就是长沙一位80后文物修复师,他足够年轻,32岁,却已有近20年文物修复经验;

他是南派文物修复师中的翘楚,被称为“南派鬼手”,20年修复近5000件文物。

他最为人称道的成绩,是将一件挖掘时破损成47片的商代青铜鼎修复如初。

青铜的修复接近有价无市,有人直接打了2万请他修复,他花费了半年时间拼接还原......修补之后连X光也找不出破绽。

不同器物,有不同的修复方式,青铜器之外,他还复原了各种古物。

▲2015年 商代青铜鼎修复

▲2013年 胡林翼祖父 胡显韶真容像修复

▲2013年 木雕观音像修复

近20年的古物修复经历,经刘胄修复的文物门类涵盖了青铜器、瓷器、木雕、字画、杂件,出土漆器等等。

即便是修复一幅最简单的破损古画,对于外行人来说,光看这个过程就觉得好难,太需要耐心和细心了。

先清灰:

再干揭裱和湿揭裱:

最后成功地把这幅千年古画,分割成了这一堆碎片。

接下来就是展现拼图功力的时候了。

这是最后的作品,完成了它的复原。

为了把这活儿做到极致,他甚至可以为此“负伤”。

刘冑修复过一个清朝的香炉,为了维护物件原有的年代感,他为其粘贴了新锈。

做旧的时候带着手套容易影响手感,柔软的指腹也能更好的处理修补细节,刘冑就直接用手指混着胶水,将锈一片一片粘了上去,右手指甲上的青灰色污渍,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沾上的。

聊起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份低调枯燥的职业?

他说与其他小伙伴的家庭环境不同,他从小就与神像、法器、字画等充满神秘感的旧东西打交道,在古玩店一泡就是一整天。

加上刘胄祖上属于道教,本就是负责修复法器的,爷爷奶奶又喜欢收藏古玩,从小就受到家里的耳濡目染。

只不过早先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这方面的兴趣,大学学的并不是相关专业,毕业后,在报社干了四年。

但后来发现,文物修复这个东西在他心底已经扎根很深了。于是全身心走了文物修复这条路。

刘冑的工作室摆满了修复文物需要用的工具和材料。各种型号的锤子、锯子、钳子满满当当...

当问起刘胄印象最深刻的,最难的一次修复经历时,他说文物修复其实已经是一门非常专业和严谨的学科了。

它有一套完整复杂的标准和方法,如果说还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应该不在技艺层面,而是修复的立场和态度。

文物修复的理念有两种:修旧如新,或者修旧如旧。

国内主要的修复态度是以保护为主,原物坏了,就要给它补得结结实实的,最后能永远不会再坏。比如一个东西碎了,用焊接的方式给它焊一下,是无法再打开的。

而国外的修复理念大体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东西碎成两半,用胶水给他粘上。

以防修复的手艺不行,或者材料老化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把这个东西变成两半,还原到修复之前的效果,也就是说,需要有退路。

这么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刘胄有自己对于修复更深的理解。

他现在追求的是还原造物者本身的愿望或者是器物本身最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修复这个动作的意义,是最大程度地还原现场。不管是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都要根据每一件器物的具体情况来对待。

没有定法,可能是面对一件文物最好的态度。

“我曾替一位终身信佛的百岁阿婆修复过佛像,最终的成品很特别,我刻意保留了断面,甚至将断面支起来形成一段中空,提醒着看到它的人,有些东西我们不应该忘记。”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阿婆为了佛像的面部不被损坏,无奈之下将佛像从胸口锯成两半。直到事过境迁这尊佛像才能重见天日。

在这尊佛像背后,有一个方形的孔,用来填充中草药和符咒,这是一种开光的仪式。

其中三颗红豆代表左右眼和天眼,中草代表骨骼,青蕊代表心脏,其他中草药分别代表五脏六腑,这样佛像才有血有肉,具备了神性。

有趣的是,我在拿到它的时候,发现孔洞里竟然生活着许多蜘蛛!也就是说,生命和精神在这尊佛像上流转,并将继续流转下去。

最后我保留了这些小蜘蛛,让它们和佛像一起回到它来的地方。”

刘胄还曾为父亲手工做过一个浇花用的水勺,因为父亲是左撇子,他特意把开口开在右边。

他始终相信,与大量复制的工业品相比,手工作品有情感的注入,仿佛赋予了物件生命一样,相处越久,情感越深。

这是一本族谱,据主人介绍,这本家谱是他们家族仅剩的一本手写孤本,当年破四旧的时候,被太爷爷藏在地下室幸免于难,但因为年代久远,又保管不当,虫蛀蚁噬,已经辨不清原来的文字。

刘冑将破碎的书页一页一页标好序号,将其浸泡在专业药水中脱酸后,先去除了纸张上虫害的一部分,又花了不少时间将书页碎片重新凝聚在新的宣纸上,裁剪装订成一本崭新的族谱。

“这本族谱是他们家几百年来唯一留下的东西,是人家祖先曾经活在世上的最后证明。书没了,这个家族的根也被折断了。”

一副找不到后人的祖宗画像,在古董店挂了15年,落了15年的灰。刘冑将它买下后细细修缮。

“这幅画上是一对清朝的夫妻,上面的文字是男主人在临终时对他儿子口述的生平经历。没什么人愿意买别人家的祖宗画像,但我不买它,不把它修好,这个人就从历史中彻底消失了。”

还有一件来自日本的九谷烧达摩塑像,主人是个日本人,和一位中国姑娘结婚后留在长沙生活。

因为想念家乡,特意遣人从日本拍卖会上买下了这尊明治年间的达摩像,预备放在家中做个纪念,没想到在运输途中遭到破坏,整个达摩像碎成了61块。

着急的主人找上刘冑,希望他能够将其复原,刘胄没有推辞。他将碎片拼凑完整后,又将缝隙填充进瓷粉。

最终复原出来的达摩像不仅从模样上看不出一丝修复痕迹,连敲击的声音都和完好时一模一样,主人看到后连声道谢,惊叹不已,“在日本,几乎没有人能复原到这种程度。”

顾客们感激刘冑,刘冑也感谢他们,他觉得这是一种幸运,“修东西不在乎它贵不贵重,这都是老百姓的文物,有情感的东西我去修复它,是福分。”

还有很多人因《盗墓笔记》想来跟他拜师学艺。

他收学生有一个原则。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做这一行,要有与这个快时代对抗的慢决心,就得把文物修复当作一个爱好来做,如此才能长久下去。

每年招生,他都会给学生备一份礼物——90000块打散的拼图直接倒在桌上,让他们找出其中的3000块,一起将拼图重新拼完。

这个过程往往要耗费一两个月,极其考验人的耐心,也检验着学生们对文物修复专业的热情。过了这一关,他们才算真正地将一只脚踏入了这个神秘行业。

但耐得住寂寞,并不代表要与这个时代背道而驰。在他身上,旧时代与新时代丝毫不违和,还能互相交错交响。。

平日里,刘冑也喜欢琢磨一些新东西,他会在抖音上开直播,和网络红人一起修复清朝地契;会在B站录视频,讲解“张无忌”铸造的铜钱;

也会应邀出席湖南台的《巧手神探》节目,在镜头前为大众科普各类有趣的文物知识。

“我做这些,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行业背后蕴藏的民族情感以及它也有新的一面,让它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文物是我们触摸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文物修复需更多年轻人的热爱与传承,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个行业里来。

任何值得耐心等待的事物,必然蕴含着时间的价值,在快节奏的时代,这份对品质的坚守更加弥足珍贵。

普通的人,寻常的事,只要坚守,亦能成就非凡,带来感动人心的幸福。

安心只为一件事,坚守只为一个梦。一辈子只要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对得起时光。

参考资料:

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

B站:《古老神秘的梅山传人,80后文物修复师刘胄自述家族传奇》https://b23.tv/1SpyZA

感谢刘胄采访和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