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静桩功-太极拳修炼的不二法门(上)往期作品

一、 太极拳修炼

打太极拳或叫太极拳锻炼是一种既柔和又缓慢的有氧运动方式,尤其对老年人非常合适,国内外从事太极拳锻炼的人有数千万之多,如果锻炼方法对头,可以对许多慢性病患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如果能坚持持久锻炼,可以使习练者的体质由弱变强,如能找到要窍,还可以防身御敌。

但当前社会上很多练习者,由于习拳方法存在问题而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尤其是某些太极拳辅导站的辅导员、指导教师们,老了以后,膝关节损伤病痛者为数不少。在我所在的大院里,有好几个太极拳同行,他们现在都不能步行和爬楼梯了,双腿站不起来,太极拳也不能打了,有的甚至坐上了轮椅,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这种膝关节病在太极拳界被叫做“太极拳职业病”。还有一些太极拳武术爱好者由于过多追求武术效果,上了年纪后,病魔缠身,很是痛苦。

2008年夏天,我和拳友老戴等多位朋友在北京郊区的松山上疗养期间,结识了一位也来疗养的陈式太极拳名师,年仅50岁,他教出的徒弟曾在全国太极拳推手比赛中拿过冠军,可他对我说:“我爱太极拳,因为他给我快乐,我恨太极拳,因为他把我的腿毁了,不能再练了”。在我认识的老前辈和同龄的太极拳师中我还看到很多老了以后有驼背的、有弯腰的、有坐轮椅的、有不能走路的;更有一些颇负盛名的名师,有的英年早逝,有的年轻时满身是病,他们未老先衰,活不到应享的天年。但是,另外有些太极拳大师们,他们就不一样了,功夫又好、且都能活到九十岁以上,他们腰板硬朗,背不驼,走路轻快。太极泰斗吴图南大师,一派仙风道骨、思维敏捷、步履轻灵,高龄时还勤于笔耕,写出了《太极拳之研究》一书;还有京城太极拳大师杨禹庭被称为太极拳艺术大师;上海马岳樑太极拳大师等,他们都活到九十岁以上,同样练太极拳,结果如此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思想上偏于追求技击

因为太极拳姓武,是武术竞技的一种形式,所以有些练习太极拳者追求太极拳高级技击而偏向于竞技锻炼,结果是练的多养的少,消耗过大,常年如此必然体质损伤,老来无有不病者。

而一些太极拳的练家,专攻功夫,偏重于“劲、形、招、意”的武术方面的训练,所以功夫大了,脾气也大了,平时动辄发人,有理无理都不让,长年累月不是早早病魔上身,就是英年早逝。

吴图南大师在《太极拳之研究》一书中说:“你们是想推手赢人哪?还是想活的长一些?讲发放,伤人伤己,讲柔化得养”。太极先贤张三丰先生早就告诫后世说:“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做技艺之末也”。这就是说练太极拳是为了延年益寿,是大道、是本,技艺是末,不能本末倒置。

王宗岳在《十三势行功歌诀》中曰:“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说的是太极拳十三势的目的在于延年益寿、达到永远不老而青春常在。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浦说:“太极拳打人之事非日常所需,而健康实为须臾不可相离也”。陈微明说:“太极拳为养生祛病的妙术,御侮其余事尔”。

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说:“习拳是为了健身,其次是为了寻求理趣,再次是为了自卫”。内家拳名师倪清和说:“从前人学拳是为了保身顾名,现在人学拳是为了安顿身心、镇定精神、填补空虚”。

2、 不注重心性的修养

人由于先天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的积习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性格,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性格缺陷,表现为有些人不顾他人的感觉随心所欲、随意发作,恣意伤害他人;有些人好表现自己、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在太极拳界里,有些人喜欢贬低某些太极拳名家,经常把大师也不放在眼里,老子天下第一;有些人好搬弄是非,搞小动作,唯恐天下不乱;有些人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再有些人性格暴躁,盛气凌人;这些不注重心性的修养者,长期精神不健康的结果,除了伤害了别人外,更直接伤害了自己,折了自己的阳寿。

3、 习拳方法偏颇

在太极拳练体的方面,很多人没有尊重师传或者不知道正确的方法,不明白需要经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训练步骤,然后再找到正确的入门之道,先由静功入手,再练动功,练拳架和推手是最后的事,可现在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一入门九练拳架,练拳架时也不论年龄大小,一律强调四平架,姿势低而平,长期屈膝摩擦,造成膝部负荷过重,磨损过多,膝盖当然要出问题;这种练法对青少年来说还不存在大问题,但对中年以上的人来说,问题是非常严重了,上了年纪后必然影响到步行等,降低了生活质量。

4、 未悟修道层次

太极拳是道门拳,有内家拳的性质,它是集道学文化的精华发展而成的,是道家修道的“动修”之功,道家修炼时先静中修,再求动中修,所以是性命双修之学。道家修炼的目的是“内修丹道、外用武术”。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太极拳在技击领域有极好的武术效应,所以就偏于武术领域的锻炼,现在的大部分太极拳爱好者都偏于武术的锻炼,这是正常的,但还没有悟到修道的层次。张三丰在《太极道诀》中说:“练太极拳为入道之基”,练太极拳是为了修道。司马迁在《史记》中又明确指出:“老子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可知修道是“大道”,是生命大道。老子《道德经》就是专门研究大道的理论的。何为道?道即仙,仙即道,仙道仙学是道家的文化,相传于炎黄,集成于老子。张三丰先生《大道论-上篇》中云:“仙道者,长生之道也”。可知长生之道就是大道。吴图南先生说:“我们研究太极拳的人认为技击乃余事耳,就是说太极拳修炼是大道,技击是太极拳的余事。道理很简单,因为您的技击术无论多么高超,当您人死了,也就没有用了。故还是应该以养生长寿为主,以技击为辅,这就是太极拳先人的本意,也是历代太极拳先人们的一贯主张”。

学者不可不明白太极拳的锻炼与修炼的区别,不能只停留在锻炼筋骨、活动腰腿或者专攻太极拳技击之术的“招、术、形、劲、意”的锻炼上,重要的是转而进为修炼悟道的层次,其结果就会大大不同了。

二、 老子道德经是太极拳修炼的理论基础

中国的道学文化始于伏羲,相传于炎帝、黄帝,集大成于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中既讲了修道养寿的大道学问,又讲了用兵的大道学问,既讲了治国的大道学问,又讲了修身的大道学问,所以麦小舟在《再生的老子》一书中说:“老子是哲学的巨人,道德的高峰、政治的先知”,老子文化具有普世价值。

《道德经》第一章是全经中最重要的一章,被称为全经的总纲,读懂它就能悟出大道的概念,老子所讲的“道”不是平常普通的道,例如茶道、酒道、拳道、棋道等,而是关乎宇宙万物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道,这个大道表述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归于无而有无相生”,人类生存发展之道,归根到底就是长生久视之道,这个长生久视之道要通过老子所说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方法来达到,修之于身的方法就是根据《道德经》第一章有和无的理论,即“修有”与“修无”的关系,“修无观妙有,修有观返无”。无论是修有修无,或者有生无,有归无,或者有无相生,最终都落到了“无”字上,无怪乎历代道学修炼家都理解为“道就是无”,“道即虚”、“道即空”。由此可知万事万物只要都能归无,就可创新,就可发展。人修了无,回到无,就可创生出新的生机,就可以夺造化,就可以再生而返老还童,延年益寿,这就是道家逆修的理论依据。现在明白修有就是正修,修无就是逆修,所以道学专家说“要修仙道,先修人道”。可知正修是筑基功夫,是养身健体、养性炼精、强身补脑。逆修是内修精气神,由三返二、由二返一、由一归无的修炼。

因此,练太极拳者必须由一般的武术锻炼进而为具有道学修炼的过程称为“大道之修”,这个大道之修主要体现出修无的过程,即“归无、还虚、返空、回零”的修为。

综上可知,太极拳的上层修为要以老子《道德经》为理论基础,以太极之理修道,以太极之术练拳,修道为了养寿、明理、悟道,是体是本;练拳是为了强身防身,是用是末。道为本,技为末。

太极拳修炼中的太极拳推手的形式,已将其原推手技击的形式转化为武术艺术的形式进行接触交流,相互体会并验证修为达到的层次和境界。同时通过这种艺术推手的切磋来体验上层功夫的效果并获得理趣性,此时的推手不反映胜负和输赢,故称为推手修炼或养生推手。

太极拳锻炼和太极拳修炼的区别在于:由外形形体之动带动拳式进行的任一动作皆锻炼,其结果是意形双重的,练法是后天的。由神和气主导,带动拳式进行的,任一动作皆修炼。其特点是“神主明、气主动、腰主形”,这种形不妄动、心无妄相,由神主导,由内气静极而动、动极而静,进而返无的过程称为修炼,将一般的太极拳锻炼由练“形、术、招、内劲、意”方式进而为修心积德、修心养性,而进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还虚”的过程称为修道。

三、 太极拳修炼之模式

上述对太极拳修炼理论、修炼的重要性、修炼的内容都已讨论清楚,现在重要的是太极拳修炼该按照什么样的模式进行呢?模式不清楚,或者模式选择有误将直接影响到修为的进程及成果。

在太极拳修为中,正确的修炼模式是“无为入、有为练、返无为”,这个修炼的程序是不能错乱的。这是道家先贤们在修炼中体悟到并告诫后人的。张伯端先生在《悟真篇》中指出“夫修命主要在乎金丹,始于有作,终于无为”、“但见无为为妙药,岂知有作是根基”,意思是说讲到修命,主要任务重在修炼金丹(内丹),修炼金丹要从有为有作开始,最后归到无为修炼。大家只见无为修炼是妙药,而不知有作有为的修炼是根基。张伯端还在《金丹四百字》里曰:“不可执于有为,不能形于有作,不可泥于存想,不可着于持守,不可枯坐灰心,不可盲修瞎练”。

张三丰先生在《道言浅近说》中说:“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侯三关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即有为,有为之后复还无为而已”。张三丰又在《玄机直讲》中说:“夫功夫下手不可执意有为,有为都是后天的,今之道门都流于此弊,故世罕真传;也不可着意无为,无为变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金刚经》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何为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主观而为,不忘为,不强为之意;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自然而为,是先天性的,是无知无欲的。清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卷三》中说:“但下手之初,务将杂念杂尘一切扫除,庶有混沌之象,所谓无为者也”,“无为入”是“静功”的层次,也是“静功”的修炼方式,所以无极静桩功的修炼是最佳的选择,其他的静桩方式,如马步桩、混元桩、三体桩、提手桩等桩式都体现出有作有为。

静功一旦静定之后,由太极原理可知,进入“无极而太极”,也就是说无中生有,静极触动,此时在身上生出真炁,真炁如原始星云般旋转,中心一穴,称为气穴,这时就要转入有为练的层次,在这种高度宁静的状态下,一灵独现,而凝神入气穴之中,让阴阳交合,神气相合,然后进入丹道周天的修炼,这种修炼在道家称之为“炼丹”,这就说明“无为入”阶段是专修静功,无非一静而已、一松而已,属于性功修炼。

以后又为什么要立即转入“有为练”的阶段呢?因为“无为入”在“了性”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命体之固的修炼,一旦性功未了,而命体已坏,就前功尽弃了,所以要由“无为入”的性功修炼层次立即转入“有为练”的命功修炼的层次,是极其正确的。正如张三丰先生在《大道论》中提醒我们说:“伯端翁云,闭息一法,若能忘机绝念,亦可入定出神,奈何精气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有迁徙之苦”,说的是静修静心闭息无为之术,进入无我无人、无天无地而忘机绝虑的大静大定时,修炼也能出神功,可是这种功法对精气神还没有锻修,这种神功属于阴神之功,而不是阳神之功,终归要坏的;所以一旦命功修炼有成,在了命之后,必须立即进入返无为的高层次性功修炼。正如清刘一明先生在《悟真歌》中解曰:“古真云,性命必须双修,功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为修性修命之道,修命有作,修性无为。有作之道者以术延命也,无为之道,以道全形也,故金丹之道,必先有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还我本来的命宝,命宝到手后,不为造化所移,于是要抱元守一,行无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直超最上层妙道矣”。此时又如石泰所言:“镇日玩真空”。

四、 无极静桩功—太极拳修炼的不二法门

无极静桩功是太极拳修炼的入门功夫、无上妙法、不二法门。太极拳上层修炼的筑基功除无极静桩功外,还有太极松功、太极拳架功、太极丹摆功等其他功法。

为什么太极拳修炼必须先由无极静桩功开始?因为根据《道德经》的理论,修炼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修无和修有的修为,修无莫过于无极静桩功的修炼。

为什么要求静?如何求静?根据《道德经》的理论,第十六章指出,要“致虚极,守静笃”;第四十五章:“清净为天下正”,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可见世间不论芸芸万物、芸芸众生都要归根复命,归根复命就是静,静是根本。第二十六章中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可见制躁和浮动的最好办法是入静。黄帝内经《素问论》中进一步指出:“静则藏神,躁则消亡”。

如何静法?《道德经》第十五章曰:“孰能浊之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之以久,动之徐生”。王重阳在《五篇灵文》中说:“欲先天至阳之气发现,则别无他求,只有一静的功夫耳。”静功之道只在祛妄念上做功夫。陈撄宁先生在《静功修炼法问答》中说:“静功之道,重在静字”,胡海牙先生在《仙学指南》中说:“一静而已”,《修真全旨》中说:“不合虚无不得仙,能到虚无可炼丹”,可知由静还要到虚无,才是修炼的正道。《韩湘宝卷》中说:“大道全凭静中得,岂在贪谋意外求”。

以上就是静功修炼的理论依据和圭臬。几千年来,无论儒释道哪一流派,修炼均从静功入手,然后再进入动功修炼,只练动功不练静功不入道,也有阴阳偏颇之弊。

静功的方式很多,有静坐、静卧和静站三种方式。在太极拳体系中以静站式为最佳,因为坐式和卧式偏阴,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和三十岁以上的人坐式容易引起筋骨血脉的瘀滞,站式偏于坐卧之静与行者之动的动静之间,得阴阳之中道。道学学者胡孚琛教授说:“丹道入手以站式为优。人类从动物进化到能直接行走是一场身体革命,可知站立式人类入道之门”。又因为太极拳为立地成拳之势,所以静站功是最佳的选择。实践证明站式的修炼效果明显比坐式、卧式优越得多。

如何入静?陈撄宁在《静功修炼法问答》中说:“第一步身体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第三步把自己的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何为无极?无极不是无为,无极是一种态,一种无无之态,故称无极态。何为无为?无为是一种修法,就是说在无极态中,以无为的方式、站桩的方法修炼静功,称为无极静桩功。

何为桩?桩者,站桩也,桩为基。何为基,基者基础也、基地也。张三丰在《论无极桩》一文中说:“桩功以柱为基也,练拳先站基,站基得练气”。

怎样进入无极?即要求形无极、心无极、法无极。何为形无极?即无形无相,不式不势;何为心无极?无求无欲、不思不念;何为法无极?无法无则,不言不诀。就是纯任自然,一静而已。

对无极静桩功的入门要求是:一不意守,二不形动、三不调息、四不求物、五不周天。正如《听心斋客问》中云:“客问虚静无为?曰:心归虚静,身入无为,动静两忘,到这地步,三宫自然升降,百脉自然流通”。

五、 无极静桩功-站姿要素

无极静桩功站姿的理论依据和站姿要素?

1、 易学理论:《周易-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出了太极阴阳的概念,太极由无极而生。

2、 宋周敦颐的《周子太极图说》直接导出了太极原理:“无极而太极”。

3、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中道指无,一指太极,二指阴阳等概念。

4、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直接导出了太极拳原理:“太极者,无极而生”。以上说明了无极是根本,修炼必然从无极开始(修有)。

5、 《黄帝内经》直接指出了独立站桩守神法:“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6、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也说:“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7、 《管子心术》中说:“毋代马走”,“毋代鸟飞”,“毋先物动”,说明以静待动。

8、 《道德经》第五章中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9、  庄子《大宗师》中说:“堕肢体,黜聪明,离行去知,同于大通”,此为坐忘即站忘。

10、 中医理论又说:“人身上有两口井,下有两口泉,井口对泉眼,真水取不尽”。

根据以上理论为依据,无极静桩功的站姿要素归结如下:

(1)、两脚自然平行,其宽以走路之宽为准,相当于与两肩的中宽相合,是最自然和最舒服的状态,并有一柱擎天之感,有利于内气中脉上下直通。如两脚站宽与肩外宽相同,则有膨散全身能量之弊,如两脚相距过小,则有内气阻夹之弊。

(2)、两手自然松垂,两小手指贴近两腿风市穴,接近裤线处为佳。任何抱球式、混元式、三体式等等均不符合无形无相之要求。

(3)、两腿自然站立,不屈不弯;任何腿部弯曲如马步式、川字式、踏步式均不符合大道之理。

(4)、两肩松沉胸虚涵,两肩松沉而不能含胸,含胸必成驼背。

(5)、颈项竖直神虚领,项颈竖直才能气拔背,神贯顶。

(6)、尾闾中正脊背直,尾闾中正才能不挺肚,不突臀。

(7)、两会一点一垂线。

现在社会上无极桩站法千奇百怪,有外八字、内八字、两腿弯曲、有两手捧球式、有两手摸脐式、两手合拜式,这些式子均不符合无极大道之理。

六、无极静桩功修炼法诀

无极静桩功是性命双修、形神兼练、内外共修的功法,其修炼法诀:

1、  正直其体、虚领(灵)其神,空虚其心,真一其意,静沉其气。

2、 无极静桩功“六字诀”:一领、二沉、三直、四松、五静、六敛。

一领:“领”字诀为第一要领,领指虚领神,才能神不丢,神不丢才能凝神入气穴,再后要进入神虚灵之态;

二沉:“沉”字诀为第二要领,沉指气松沉,才能形体放松,五脏归位,五体安适;沉要沉得自然,还要沉到丹田,然后才能得气聚气。

三直“直”字诀为第三要领,直要求一正三平四直三鼓。一正是头正,三平是肩平、胯平、脚平;四直是指腿直、尾闾直、颈直、脊椎直;三鼓指腿弯鼓、命门鼓、颈项鼓。

四松:“松”为第四要领,当身心安排妥当后,就要进行静中松的锻炼,此时可用内求整体放松法或用五线放松法,或默念松字诀:松松松,松松松,体也松、肉也松、气也松等等。松要注意先由上往下松,一松到底、一沉到底、再求一松到顶;

五静:“静”字诀为第五要领。静的第一步身不动;第二步把心收回来,做到心静而安,心安而定;第三步要做到排除杂念,做到外想不入、内想不出。

六敛:“敛”字诀为第六要领,放在最后。敛什么?敛脐鼓命门,敛脐指收敛带脉,带脉一敛,则十二经脉气道正直而不懈散,有利于上下通气。敛脐也是防止气沉腹丹田时使腹部区膨大臃肿,历史上的许多太极名家在晚年时都存在这一病态。

敛脐之“敛”是排在最后的一个要领,开始修炼时不能注重敛字诀,很多人把敛脐变成了收肚子,结果是内气向上下两分,所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3、  两会一点一垂线:“两会”指会阴和百会,“一点”指两涌泉穴连线的中点,“一垂线”指这个连线即是中垂线,也是重心线,也是气机发动线。

下期待续

(0)

相关推荐

  •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3) | 世界道学网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3) 第五十一章     养德     老子曰: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 ...

  • 慢练方能出真功!揭秘太极拳慢练的奥秘,助你窥得太极大道

    慢练方能出真功!揭秘太极拳慢练的奥秘,助你窥得太极大道

  •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2) | 世界道学网

    ]智者在呼吁,圣者在行动,传播道德经,天下有和平,要偃武修文,人类才文明. 老子面对现实,顺其自然.身在战争之中,心存道德仁义.不得已佳兵利器,不得已惩恶扬善,不得已除暴安良,不得已误伤无辜.事已如此 ...

  • 无极静桩功-太极拳修炼的不二法门(一)

    黄震寰 |2013/8/5 太极拳修炼 壹 打太极拳或叫太极拳锻炼是一种既柔和又缓慢的有氧运动方式,尤其对老年人非常合适,国内外从事太极拳锻炼的人有数千万之多,如果锻炼方法对头,可以对许多慢性病患者有 ...

  • 无极静桩功-太极拳修炼的不二法门

    一. 太极拳修炼     打太极拳或叫太极拳锻炼是一种既柔和又缓慢的有氧运动方式,尤其对老年人非常合适,国内外从事太极拳锻炼的人有数千万之多,如果锻炼方法对头,可以对许多慢性病患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如 ...

  • 无极静桩功 -太极拳修炼的不二法门(二)

    黄震寰 |2013/8/5 老子道德经是太极拳 修炼的理论基础 贰 中国的道学文化始于伏羲,相传于炎帝.黄帝,集大成于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中既讲了修道养寿的大道学问,又 ...

  • 无极静桩功——太极拳修炼的不二法门(一至四)

    无极静桩功-太极拳修炼的不二法门(一-四) 一. 太极拳修炼 打太极拳或叫太极拳锻炼是一种既柔和又缓慢的有氧运动方式,尤其对老年人非常合适,国内外从事太极拳锻炼的人有数千万之多,如果锻炼方法对头,可以 ...

  • 无极静桩功 -太极拳修炼的不二法门(三)

    2013/8/5 无极静桩功-太极拳 修炼的不二法门 肆 无极静桩功是太极拳修炼的入门功夫.无上妙法.不二法门.太极拳上层修炼的筑基功除无极静桩功外,还有太极松功.太极拳架功.太极丹摆功等其他功法. ...

  • 无极静桩功修炼

    无极静功方式有坐式.卧式和站式.当然炼功以坐式与站式为佳,但为什么选站式的无极桩功呢?人们知道,身体动时属阳,静时属阴,坐式和卧式阴气较重,易引起筋骨血脉瘀滞阻塞和容易引起瘫痪.尤其是中老年人,原本血 ...

  • 大道太极无极静桩功修炼

    一."道"的内涵就是阴阳,就是性命,就是太极. 二.大道太极无极静桩功是性命双修,形神兼练,内外共修的功法,调节人体脊柱平衡和五脏六腑平衡,达到身心内外和谐,使练习者从肉体,气血, ...

  • 无极静桩功修炼纲要

    人体由形与神所组成,形为生命的生理结构.形由精气合成,精为生命的物质基础,气为生命的活力,神为生命的主宰.无极静桩功是形神兼修的.其修炼纲要:"正直其体,虚灵(领)其神,空虚其心,真一其意, ...

  • 无极静桩功修炼“进阶”功中体验及认识

    --在大道太极2016研讨会上发言 吴子玉 黄老师在阅此稿时加了评语并对两处作了修改.评语是:"文章极好,大道太极修炼层次,步步进阶.过程生动!" 两处修改是:1.将此文的标题改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