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夜帖》赏析
高山 音乐: 姚炳炎 - 中国十大古琴名家名曲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一夜帖
北宋 苏轼
册页 纸本 墨书 30.3×4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作品质朴敦厚,用笔凝重,笔画丰腴多肉,且结字扁斜,前半段的情感平和,后部逐渐趋于起伏。下面具体分析:
一、用笔、结体
“半”字横细,竖则粗厚,对比鲜明。出锋有力。不完全垂直,而是略有斜度,也是苏轼结体特点。
“月”字中间两横连成一笔,位置居右,字内空间左疏右密。
“龙”字笔画左粗右细,左密右疏,形成对比。
“借”字结体上左低右高。右部“昔”字上部相对用楷书方法写、下部连绵上静下动,上松下紧。字内下部留出空白。
“翻”字左上相对是楷书写法,右部用草书方法,动静对比。左侧长横舒展,右侧相对收敛,左放右收。左高右低,左方右圆。
二、章法
“得”、“即”二字由牵丝连绵起来。作品的后部,动势加强,字法由楷到草。字间关系由断开到连接,形成字组。气息连绵。
“纳”、“去”、“也”三字一气呵成,气息顺畅。
“一”、“饼”二字连绵,“饼”字右部并字两点连接竖,两竖先写、后写两横,改变笔顺方便连续书写。
“好”、“事”二字几乎一笔完成,“事”字除竖之外的结构用一组横的连接替代,这一组横长度、方向、粗细、起收动作都有细微变化,非常丰富。中间竖钩起笔位置在“好”字内部,形成了字间穿插,使字间关系更加丰富。
“季”、“常”二字连绵,“常”字末笔竖充分伸展,左右摆动,下部自然出现飞白,十分爽利。
这两行中,“恐”字较大,笔画较粗重,与前后字距离相对远,后面“王”、“君”二字相对小,形成了一行内大小节奏的变化。后一行的“与”、“才”、“取”三字大小对比也较明显。“恐”、“才”二字错位,这些大字形成互相避让。
上面这个局部中,右面一行字距相对均匀。而左面一行节奏有趣:“却”、“寄”较近,形成一组;“团”、“茶”一组;“一”、“饼”、“与”、“之”又一组,组间空白相对多。这个疏密节奏的变化与右侧一行字距形成对比。
这个局部,“也”字下部形成了大空白,与开始几行的均匀布白形成了对比。
观鱼书画介绍
观鱼书画院,国内知名书画在线教育平台之一。依托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学术能力的资深教师团队,秉承“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提供系统国画、书法等课程。打造正统教学大纲、名师在线直播、学习互动社区、专属课后督学“四位一体”的教学特色,致力于教授正统书画技法,提高全民艺术素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针对书画爱好者从入门到进阶不同阶段的学习特征,以美育人,使其逐步领略和掌握以花鸟、山水、人物之意,书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之境;以笔墨丹青之法,赏如诗如画之韵。所见所思皆跃然于纸上,文化哲理俱蕴含于画中。
观鱼书画课程介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