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人过四十,莫管2人,人过五十,莫管2事!
《示诸生》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问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乾坤是易缘非尽,心性何形得有尘?
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臣。
每个人内心都有良知,只要发挥出自己的良知,就可以成就德业,何必外求书籍、旁人。
体悟本心,而不是在古书中搜寻,不但浪费精力,还白白丢了清明的本心。
人过四十,莫管二人!是哪两种人呢?
第一种人就是忘恩负义的人。《红楼梦》里的贾雨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初贾雨村,还是一个穷孺时,多亏了甄士隐的全力支持,给了他五十两纹银,才能进京考官。
后来贾雨村当了官,在审判一个被拐案子时,无意间发现,被拐女子正是甄士隐的独生女儿,甄英莲。
贾雨村这时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将她救出来。可是他却没这么做,而是为了讨好官吏,胡乱判了案子,对被拐的甄英莲不闻不问,装作不知。
贾雨村刚入仕途时,为官的经验尚浅,得罪了同僚,再加上被上司参了一本,即命革职。
但不久他又经林黛玉父亲林如海的推荐,贾政给他谋了个金陵应天府的职位。
原本贾雨村应该感恩戴德,把这份情谊一辈子记在心里,有朝一日,即便恩人有难,他也应该鼎力支持。
可是他却在贾府陷入危险境地时,不仅没帮贾府说好话,还落井下石,甚至还有意置贾政于死地。
当然他最后的结果,也没有春风得意,而是同样被贬被抄,身陷囹吾。
第二种人就是落井下石的小人。这个世界上也不缺乏小人,小人往往也是隐藏得最深的一种人!当年的曾国藩在战场上能够站稳脚跟,凭借的就是识透小人的一种智慧。
人过五十,莫管二事,是哪二事呢?
第一件事就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很多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本来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硬要承担下来,最后完不成,别人便会嘲笑你,这样一来,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就全毁了!
苏东坡在《贺欧阳少帅致仕启》中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真正的聪明人凤毛麟角,多的是自作聪明的愚人。
亦舒也曾说“聪明人,无谓争意气”。
所以说没钱没实力,没能力,就不要去管做不了的事情!
第二件事是别人的闲事!狄更斯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
王阳明有一句话说得好:“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精力都用在修炼自己,哪有闲功夫来多管闲事呢?
人生短短数十载,我们需要的是先管好自己,而不是管别人的闲事。
别人的事情,别人自然会管,与我们无关。
懂得少管闲事,是一份处事的智慧,更是一份为人的修养。
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阐析:有人问王阳明:“安静无事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路清晰,可是,一旦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不知道冷静处理了,这是为什么?”
王阳明说:“这是因为你只知道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人只有在具体的事情上多磨炼自己,才能做到静亦定,动亦定。所以,你必须在事上多磨炼自己,让自己见识多了,历练多了,自然遇事不再慌乱,能够从容处理。而如果你只是爱静,爱空想,那是叶公好龙,遇事依旧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修的功夫, 表面看是收敛, 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王阳明心学中粗浅的认知罢了!
人的一生就该读一读王阳明
我喜欢读王阳明的书,是因为他总能在我迷茫的时候,让我找到出路,教给我很多人生经验,可以说我活了这么多年,王阳明在我人生道路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很多故事,从官场故事,或者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自从王阳明的心学诞生以来,几乎影响了整个世界,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名人都曾受益于心学,而心学在流传到日本后,成为了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推手,成功帮助日本崛起。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曾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殊不知在这个物欲横飞的年代,又有几个人真正领悟王阳明呢?人们都把目光放在短视频上,为了内心的一时满足,不愿意学习提升自我,最终庸庸碌碌一生。
当内心浮躁的时候,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读一读王阳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层楼!
王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在名利场中奔波、与世浮沉的现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盘针的时候了。
在这两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场披荆斩棘的王阳明,也可以看到在战场有勇有谋的王阳明,更可以学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闲来时读一读,净化心灵,对于喜欢历史,喜欢文化的人来讲,王阳明是必读之物!
《传习录》《知行合一》两本书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而且还能代代相传,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