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男子因父母管教太严欲轻生:控制,其实是最糟糕的教育
精读妈说:爱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掌控,而是父母立足做好自己,活出自身的幸福和精彩,拥有愉悦积极的生命状态,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滋养。
作者:慢热的喜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父母的掌控欲太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知乎看到一个帖子:
“我的妈妈总是替我做决定,我感觉我活着一点意义都没有,没有自己的私生活,我的人生已经被她掌控了。
她每次都说是为了我好,只要我不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在我面前诉苦。
我真的不想听妈妈的话。
我读了不想读的高中,考上了不想读的大学,可能还要去干不喜欢的工作,嫁给不想嫁的人。
我不想听妈妈的话了,我想叛逆一次。”
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掌控欲很强的父母。
正如有句话所说: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事事掌控的父母。
越被控制的孩子
越叛逆极端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浙江台州一位50岁男子,因为父母管教太严,感觉自己没有人生自由,一个人走上了高架桥,爬上了护栏想要往下跳。
还好巡逻的交警经过,上前制止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可能有人会觉得,都50多岁的人了,多大的事至于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可一个孩子的绝望和无力,从来不是父母的一句话,而是长年累月的情感匮乏和情感掌控。
有位教育学者说:没有想自杀的孩子,只有让孩子想自杀的教育。
有研究表示,每一种自杀方式都是有心理意义的。
跳楼代表的心理意义是:向往飞翔,追求自由和放松的感觉,逃避现实,还有就是内心有很大的落差感。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通过积极正面行为无法获得归属感的孩子,才会选择采取消极负面的行为。
自杀是一个孩子对社会最后的控诉和抗争,本质上是孩子对世界生无可恋的绝望。
《凉子访谈录》采访过一个叫鲲鹏的男生。
因为爷爷是军人的缘故,父亲对鲲鹏管教极为严苛。
从一年级起,父亲就要求他考试必须考到300分,考不到就一分一个鞭子,他常常被抽到皮开肉绽。
鲲鹏尝试过小心翼翼跟父亲沟通,父亲只说了一句,你过来,抬起手就朝儿子扇了一个耳光。
军事化的管理,绝对的控制达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带来的结果是,鲲鹏没有越来越听话,反而患上了重度抑郁加狂躁,濒临崩溃。
初中时,有一天晚自习后,妈妈开车接他放学,他控制不住自己开始自虐。
用尽浑身的力气,用头撞挡风玻璃。
他想用这种方式来忘记自己成绩不好这件事,然而无论他怎么努力也忘不掉…
看到儿子的疯狂举动,父亲依旧没有丝毫的反省,还吼着要把儿子送进精神病院。
好在母亲挽回了孩子,带他去接受了专业的心理治疗,才帮他逐渐平复创伤。
一个孩子受伤,其实是他背后的家庭生病了。
如果父母利用自己作为养育者的绝对权威,往死里控制孩子,就能收获父母料想中听话的孩子吗?
答案显而易见,并不能。
父母越是用力管孩子,就越管不住孩子,越是极力控制孩子,孩子就越是无法自我控制,越是叛逆。
心理学家曾经评价掌控欲强的父母:“他们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
在父母眼中,可能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需要规划、需要保护,一句“为你好”,便理所当然地给孩子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巨网。
殊不知,这种毫无界限感的控制,最终只会走向伤害。
控制,其实是最糟糕的教育。
父母的控制欲,
把最亲近的人越推越远
华师大教授刘擎曾谈及当代年轻人的一个重要现象:
以前学校给学生做心理咨询是免费的,但现在规定免费次数只有八次,因为做心理咨询的学生太多了,后来就需要排队,并且排队做心理咨询的学生,从一开始十几人增长到近百人。
并且,据学校统计,有7%的学生存在重度抑郁,甚至有部分学生有过自杀未遂的行为。
惊人的数字增长背后,又有多少父母反思呢?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忽视一切问题,只顾自认为的“完美、优秀”,只管掌控孩子,不允许孩子与自己理想的样子存在一点偏差,也不允许孩子走偏一步。
这样带来的结果,其实无异于拔苗助长。
如果父母总是以统治者的姿态来控制孩子,孩子表面上可能会暂时臣服,但内心也锁上了一个真实扭曲的灵魂。
长时间持续的控制之下的关系,其实只剩冰冷和恨意。
父母立足做好自己
是最高级的智慧
《奇葩说》曾经有一个辩题:如果你可以为你的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选择按下那个按钮吗?
傅首尔的一段话引人深思:
父母认为的完美,能等同于孩子眼中的完美吗?
父母只顾自己所认为的完美,却忘了,完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定制必定出自他人之手,你视若珍宝的东西,也许我弃若敝履。
回想自己的过往时,傅首尔说:
“我妈特别高兴,因为我成为她灰暗人生中的唯一一个亮点,可是我心里的那些遗憾,我那些想干没干的事,我被偷走的快乐,除了我自己,又有谁真的在乎呢?”
爱一个孩子,其实并不代表我们拥有控制他的权利。
作家冯仑说:完整的人生,是个人喜欢的人生。
我们的孩子,最终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
心理学家黄仕明曾说:
“我们说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引,但是父母如果因为担心、害怕、害怕失控、害怕未来发生某些坏的事情,用这些负面的催眠,成为你主要的一个过滤器,然后用这些来引导孩子做某些行为的话,那父母根本是处在一个受伤的地方,确保不要受伤。”
用这样一种信念、价值观来引导孩子。想孩子身上还有无限的创造力那是不可能的。
父母存在一个求生存状态里,孩子怎么能有出息呢?
父母的状态决定了孩子的状态,你幸福了,孩子才能快乐。
点个在看,爱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掌控,而是父母立足做好自己,活出自身的幸福和精彩,拥有愉悦积极的生命状态,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滋养。
作者简介:慢热的喜,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首先成为更好的自己,本文首发公众号: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授权联系开白助理(看菜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