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读中国历史010:禹的英雄事迹
01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姓姒,是夏后氏、有扈氏等十二个同姓部落联盟的首领。
帝尧执政的时候,中国大地上海水倒灌,水患非常严重,大臣们向尧推荐禹的父亲鲧来治水。帝尧认为鲧的品行和才能不足以胜任,但大臣四岳建议试用鲧,尧同意了,但九年时间也没治理成功。
后来被代理天子执政的舜在全国巡视中发现鲧治水没取得成效,就把鲧流放到了羽山,在现在江苏东南部,当时是非常荒凉的地方,结果鲧后来死在了那里。然后提拔鲧的儿子禹做司空(官名),继续治水。
禹为人机敏很能吃苦,做事循规蹈矩待人亲和,威望很高,成为百官的典范。
02
禹带着益、后稷奉了舜帝的旨意,命令诸侯和贵族发动自己的部属百姓来治水。禹从此投入到治水事业中,他攀山越岭不辞辛劳,运用当时仅有的准绳和规矩等仪器测量各地高山大河的地形,疏通河道开发土地,发展生产。
禹自己生活非常简朴,把费用全投入到修筑水利工程中。禹吸取了父亲鲧采取堵塞的方法治水失败的教训,大力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大河大海,治理被洪水冲积过的土地,发展农业生产,就这样,经过十三年的辛苦工作,终于治理好了水患,使人民安居乐业。
传说禹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但一想到开山治水刻不容缓,便顾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线。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儿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了,挥动着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可是还是没有停下来。
禹在治水过程中,打通山脉开通了九条主要的通道方便交通,疏导了九条河流汇流入海。同时为了更好的疏通水道保护水土发展生产,还按地形地貌及河流的自然走向等,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这就是当时中国华夏族大体的疆域范围,北到现在的河北北部、南到长江流域的江苏、湖南,东到大海西到四川陕西。并且根据各州实际情况和特产,规定了赋税的等级以及贡品的种类和数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大禹治水并不是治理水患这么简单的事情,完全是整个国家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大的系统工程。
03
禹治水的主要功绩就是促进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统一,促进了国家建设和生产的发展。具体有这样几个方面:
①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统一,通过治水使得道路畅通把各地有效的联结起来,政令畅通并一致,也安定了边远地区;
②促进了经济政策统一,治水之后确定九州各地土地的等级制定了贡赋纳税的规范和标准,要求各地按统一要求开发土地发展生产;
③促进了行政区划统一,治水之后规定天子、大臣和地方诸侯管辖和采邑的区域的面积标准,并按照管辖范围承担相应的政治和经济的责任及义务。
04
舜在位三十三年后,确定了禹作为天子的继承人,十七年后舜逝世了,三年丧礼结束后,禹辞让,为了回避舜的儿子商均,离开都城到阳城去居住。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而去朝拜禹,禹就接受了诸侯的朝拜,登上天子之位,国号叫夏。
为了统一江南各氏族、部落和东夷之民,禹到南方各地去巡狩,并与各地首领约定好在涂山(今安徽蚌埠怀远县境)的相会之期。至相会之日,各部落首领有万人以上参会,他们带来了玉、帛等作为朝贺的礼物。会上举行了隆重的祭天祀土的仪式,表示禹受命于天帝,是掌管天下的君长。四方诸侯均表示年年纳贡,臣服于夏。大禹与各地诸侯、方伯等协商了每年纳贡的种类和数量。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进献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就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铜,铸造成九个大鼎,分别用九州的名字来命名,每只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
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从此天下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好了朋友们,我们这一期的内容就先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