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随手写下一首奇诗,普通话达不到八级的,不要轻易尝试去读
奇诗有很多种,或转犯音韵,或嵌字藏名,或奇离结构,又或叠复倒字,每一首作品都凝结着作者的心血,每一次赏读都能获得诗意的快感,我们喜欢诗词的原因就在于此:在紧凑的字里行间寻找灵魂栖息的广阔天地。
我们喜欢去搜集这类诗词,喜欢去诵读这类作品,然而今天小解所介绍的这一首奇诗却恰恰相反,它固然有独特的魅力,但它却让人害怕去读,其原因就在于它奇巧的音韵,会让汉语讲得不好的人直打退堂鼓,因为它的名字叫做“口吃诗”。
口吃诗又名双声诗,即字的音节的声母相同,而双声则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母相同的音节连在一起,这种类型的字构成的诗即是口吃诗。这就相当于现如今的绕口令,而谱了曲子的口吃诗则相当于古代说唱,所以光听听这规则,就知道双声诗的创作并非易事,毕竟和韵是小事,最主要的是在保证双声的前提下,还要写出诗意。
苏轼就很喜欢用双声。宋神宗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轼赴友人宴,曾记载下了这样一桩趣事:“予往在武昌,西山九曲亭上有题一句云:玄鸿横号黄槲岘。九曲亭即吴王岘山,一山皆槲叶,其旁即元结陂湖也,荷花极盛。因为对云:皓鹤下浴红荷湖。坐客皆笑,同请赋此诗。”于是,苏轼即兴写下了这一首高水准的口吃诗。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
江干高居坚关扃(jiōng),犍(jiān)耕躬稼角挂经。篙竿系舸(gě)菰(gū)茭(jiāo)隔,笳(jiā)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景各箕(jī)踞(jù),击剑赓(gēng)歌几举觥(gōng)。荆笄(jī)供脍愧搅聒(guō),干锅更戛(gā)甘瓜羹。
读完之后,不由得感叹:苏轼为了写诗真是拼了!要知道,这只不过是宴席之上的一番即兴flow啊,仅仅因为西山九曲亭上有“玄鸿横号黄槲(hú)岘(xiàn),皓鹤下浴红荷湖”之句,苏轼硬是憋出这一首旷世奇作,这得废掉多少脑细胞?当然,读完之后小解还有一感悟,那就是我的骄傲不值一提,读了千首诗万首词,还是抵不住苏轼的即兴考验!
读这首诗的难处有两点。第一,生僻字的跨越。虽然此诗的生僻字仅有二三,但也有不少平时很少用到的冷门字,不能立刻喊出口,所以读起来有难度,小解也一样,只能花时间查字音标注,如此才含糊着读下一遍。第二,绕口令般的顺畅。众所周知,绕口令是熟能生巧,没有人第一次读就可以完美驾驭,所以若想将这首诗读通畅,恐怕要下些功夫。小解相信天生有人对语言就有超强的把握力,但大多数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第一次读这首诗,有很大的几率会被苏轼绕进去。
苏轼非常喜欢写奇诗,他留给读者的难题不止这一道。话说苏轼60岁时,身贬惠州的他遇上多年未见的表兄程之才,手足久聚,相得甚欢,席间程之才给苏轼寄了一首一字韵之作,苏轼便写了下面另一首口吃诗。
《戏和正辅一字韵》
故居剑阁隔锦官,柑果姜蕨交荆菅(jiān)。
奇孤甘挂汲古绠,侥(jiǎo)顦(qiáo敢揭钩金竿。
已归耕稼供藁(gǎo)秸,公贵干蛊高巾冠。
改更句格各謇(jiǎn)吃,姑因狡(jiǎo)狯(kuài)加间关。
不过相比上一首口吃之作,这一首则显得略逊风骚,但就对付小解这张笨嘴来说,已经很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