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你为什么过这样的人生?人生最大的三个问题,弄懂才能豁然开朗

苏格拉底说:“我被死亡追上了,但你们被邪恶追上了,我们之间谁比较幸运,还说不定”。
——傅佩荣
我们谈人生哲学最后的目的,总希望可以了解自己人生的意义。
什么叫意义呢?
“意义”这两个字,就是理解的可能性
你能够理解人生是怎么回事吗?
你现在过这样的生活,你能够有个说法吗?
你如果说得出一个道理,代表你了解了人生,人生就有意义了。
信仰能给人带来什么? 
信仰可以帮助人了解人生的意义,理解三大奥秘。
人生的意义跟三大奥秘有关,人活在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三个:
痛苦、罪恶跟死亡。
只有充分去思考了解这三点,人生才能够豁然开朗。

1

如何面对人生痛苦?

第一,有关痛苦。
人活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苦跟乐?
而且往往觉得乐很短暂,为了得到乐,经常要付出许多痛苦的代价。
信仰能够让你面对痛苦吗?
是的,真正的宗教信仰,对于痛苦都有一定的立场。
有的宗教选择直接面对痛苦,承担它的考验,比如基督宗教。
耶稣说:“你们要背十字架跟着我走”。
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背自己的十字架,这十字架当然是一个比喻,因为背十字架最后到了山上要被钉死的。
人这一生最后是要结束的,这一生走在一个痛苦的考验之路上。
把痛苦当做一种考验。
比如说,身体上生病衰老了;情感上跟人生死离别,或有各种误会,各种烦恼;
灵性上觉得空虚、绝望,这些都属于痛苦的范畴。
面对痛苦的时候怎么办?
不用诅咒,也不用逃避,就直接面对它;
把它当做洗涤自己,提炼自己精神层次的重要过程。

2

痛苦源自两种执着

另一种,是对痛苦有所觉悟,了解这一切的根源何在,并加以化解,就要说到佛教思想。
佛教要人能够觉悟到众生皆苦,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牺牲别的生命,完成自己的生命。
我们每天要消耗很多食物,要吃掉这些植物动物,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维持人的生命,就是消耗其他的生命。
那么,也许我们的生命也在更大的人的手上被慢慢消耗掉。
这样一来,觉悟生命的本质可能就是一个痛苦。
痛苦最大的来源就是两个:
一个是对于自我的执着;
另一个,是对这个有形可见、充满变化的世界的执着。
佛教就是教人化解这两种执着,觉悟一切都是空的,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自我存在,也没有真正的世界存在,一切存在都是缘起。
缘起,就是各种因缘条件成熟,显示出来的现象;
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每一样东西在本质上都是空的,这就是缘起性空。
这样一来,何必太过执着呢?
面对痛苦能够有这样的觉悟,痛苦就不是问题了,也不必觉得太难过;
有痛苦的时候就认真地甘心承受它,在承受的过程里让自己成长,这才是重要的。

3

如何看待人间的恶?

第二,有关罪恶。
罪恶是什么?
我们活在世界上常常发现,为什么人的世界这么复杂麻烦?
杀人、放火、诈欺,各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为什么人会这样做?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人祸,你去了解简直觉得不敢相信。
从汉代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发生大饥荒,后面就是人吃人的事情,几乎每个朝代到结束的时候都会出现,真是太凄惨了。
汉代的时候中原地区,人口将近六千万,一路发展下来经过将近一千多年,到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几次战争下来之后,清朝初期的时候,中原地区的人口也差不多是六千多万。
这是什么样的情况?
可以想见多少人在战乱里面牺牲了。
我曾经听一位历史学家提到:“近三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没有各种内外战争最好的情况”。
这才想到,历史上确实太多战乱。
它的起源是各种邪恶的事情,过程里面各种邪恶更是变本加厉;
结束之后能不能更好?也没有把握。
而信仰能带给人什么呢?
信仰对于罪恶是绝不妥协的,要力求在里面追求人间的正义。
可以想一下,如果没有信仰,有时候人实在是受不了的。
弥天大恶吹过来,就像飓风一样把一切都卷走,那人还剩下什么?
有信仰,一定会保存自己的良心,最后的一点光明,等待黑暗之后的黎明重新出现。

4

死亡是一个通道

第三,有关死亡。
最难了解的当然是死亡。
死亡是怎么一回事?
死亡是一个通道,死亡不是结束,不是单纯说死了什么都没有了,那是一种虚无主义。
经过死亡这个通道,会有另外一种不同的生命。
怎么样不同呢?
各个宗教的信仰会做进一步解释。
我只举两位哲学家做例子来说明。
第一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被诬告,接受审判,最后被判死刑。
他公开说,死亡只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我的生命全部消失,就好像是进入一种无梦的安眠。
一般人平常睡觉不做梦会觉得很快乐,那么死亡不就是从此不再做梦吗?一切都消失了。
既然这样,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他还提醒审判他的五百位法官,“我被死亡追上了,但是你们被邪恶追上了,我们之间谁比较幸运,谁比较符合神明的要求,还说不定”。
他当然有他的自信,认为死亡只是一个通道。
第二种,苏格拉底说,死亡就像我的身体对我不再有束缚了,只剩下我的精神,或者说灵魂。
灵魂向往是什么?
死后就去跟相近的人在一起。
苏格拉底一生都在探求真理,死后就跟也在探求真理的许多古圣先贤在一起了。

5

信心、希望与爱

第二位是孔子。

孔子认为死亡一方面是自然生命的结束,这是难免的,因为有生就有死,是任何生物必然的宿命。
但另一方面,孔子说“死亡是价值生命的完成”。
儒家思想为什么可贵?
就在于他强调人在真诚的时候,会发现内心有一种向善的力量,这叫做“人性向善”,这一生就要设法“择善固执”,最后的目的是“止于至善”。
这一生能不能完成价值的生命,就是这一生能不能对得起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人性的要求。
这样看待死亡,死亡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因此,信仰能够给人带来什么?
总结起来就是三点:
第一,始终保持信心。人的生命可贵的不是身体跟心智,而是灵性的层次。
第二,活在希望里面。
就像但丁在《神曲》中写到地狱的时候,他说“进入地狱之门的要放下希望”,我们活着有信仰,始终有希望。
第三,对人要充满爱心。
有的宗教讲博爱,有的讲慈悲,基本上都是因为有了觉悟之后,从超越界的角度来看待人间的一切,这时候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其实都是兄弟姐妹,有共同的大的生命来源。
这样一来,我跟别人来往时,应该珍惜每一次的机会,好好相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