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药:巧用十二经络和人体部位的引经药

引药,亦称引经药、药引、或引经报使,主要是指处方中引导诸药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发挥治疗效应的药物。它是在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和中药药物归经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健康科普排位赛# #哆咖医生超能团#

选用引药根据疾病表现、病变部位、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以及治疗目的、立方原则、药性特点等因素而定。正确地应用引药,对引诸药入经,直达病所,提高疗效,矫正药味,便于服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天就给大家一起分享十二经络和人体各部位的引经药。

十二经络和人体各部位的引经药。

一、十二经络引经药

手太阴肺:桔梗、升麻、白芷、葱白。

手阳明大肠:葛根、白芷、升麻、石膏。

足阳明胃:白芷、升麻、葛根、石膏。

足太阴脾:升麻、苍术、葛根、酒芍。

手少阴心: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藁本、羌活、黄柏。

足太阳膀胱:麻黄、黄柏行下,羌活行上。

足少阴肾:独活、肉桂、知母、细辛。

手厥阴心包络:柴胡,丹皮。

手少阳三焦:上柴胡、中连翘,下青皮、地骨皮。

足少阳胆:上川芎、柴胡,下青皮,

足厥阴肝:上柴胡、川芎,下青皮。

太阳:倍羌活、防风,

阳明:倍白芷、升麻,

少阳:倍柴胡,

太阴:加芍药、升麻,

少阴:只宜独活,

厥阴:加青皮、柴胡

皆佐以肉桂,庶药力直达患处。

二、人体各部引经:

巅顶:加藁本,

项部:加白芷,

胸博:加桔梗,

腰部:加杜仲,

胁部:加白芥子,

手部:加桂枝,

手指:加桂枝尖,

下部:加桂心,

足部:加牛膝,

俱各一钱为引经药。

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

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引药达颈部:葛根。

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

引药走督脉:狗脊。

引药达皮肤:蝉蜕。

引药入胃:半夏。

引药入肺:桑白皮。

引药入肝:柴胡、当归。

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引药入脾:苍术、白术。

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

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祛一切风:清风藤。

调合诸药:甘草

三、引经药歌诀

中药引经药顺口溜

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
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乾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要求温, 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高本。

膀胱经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心包经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0)

相关推荐

  • 人体十二经的引经药(待)

    人体十二经各有引经药导作用意录如下人体十二经各有引经药起向导作用录如下: 引经药可略归纳为四类: 十经引经药.六经引药.病症引经药,局部和穴位引经药 十二经引经药: 桔梗,升麻,白.辛夷,白芷引手太肺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它 ——人体各部位的引经药 收藏学习!!!

    前言: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同样都用了理中汤,第一个医生治疗多次病情反复,不能除根:第二个医生去了甘草,加了细辛吴茱萸引经药,3付药服完,3年之疾患一下痊愈,可见引经药之关键.  如果想入太阳经加羌活, ...

  • 巧用十二经络和人体各部位的引经药;临机取用,各有所宜

    引药,亦称引经药.药引.或引经报使,主要是指处方中引导诸药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发挥治疗效应的药物.它是在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和中药药物归经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哆咖医生超能团# 选用 ...

  • 巧记十二经络与时辰对应,按时循经治病

    巧记十二经络与时辰对应,按时循经治病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wztelling 人体十二经络在一日十二时辰内,每时辰各行一经,我们可以记住经络与时辰的对应关系,来检验我们身体出现的问题.比如每日正午时分 ...

  • 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巧记十二经络,5分钟就背会了

    十二经络是中医中很重要的一门基础,无论是学习中医的学者还是我们普通人,了解十二经络都是有好处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保养身体,可是很多人反映十二经络太难了,金堤古方国医堂专家教您这样记十二经络,轻松理解 ...

  • 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巧记十二经络,简单易懂!

    十二经络是中医中很重要的一门基础,无论是学习中医的学者还是我们普通人,了解十二经络都是有好处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保养身体,可是很多人反映十二经络太难了,长洋中医学府教您这样记十二经络,轻松理解并记住 ...

  • 巧记十二经络

    童鞋们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就是我们特别地想掌握这十二经脉的位置走向啦.表里关系啦.有什么主要穴位啦等,但就是太难记了,没有什么头绪,总是感觉乱乱的记不住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记住它,这样,我们的 ...

  • 十二经络引经药

    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 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 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 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 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 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 滋补肝经 ...

  • 十二经络动态走向图巧记经络穴位数,记得收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 ...

  • 中医十二经络的药诀,收藏下来慢慢背

    十二经络也称为正经",指人体十二经及其脉络,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这里有个自编的小口诀:非大胃比心小,光剩包三单干(肺大胃脾心小,胱肾包三胆肝). 经脉在生理上互为表里,密切联系 ...

  • 十二经络走向动画图第二部分,近400个穴位规律分析巧记妙法!中国人懂中国经络学!

    每天专业干货奉送 转发传递关爱 中卫联疼痛医学研究院 疼痛治愈精准方案专家 针灸学是我国中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穴位名字往往都很好听,但又很难记,其实,穴位的命名均有一定含义,如利用天体地貌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