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含蓄美——为何黄庭坚逊于苏轼、米芾?

“我们不是否定黄庭坚的书法,黄庭坚也是一代大师、巨擘,但在相比之下,似乎觉得他有的地方,比如说过于的张扬。”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082集:“词与书法的内在联系”与“道”字。

田蕴章:我们写一下这个“道”字的行书。

从大体上的形体上看,接近于楷书,接近楷书,但是你却看到它有很多的随意性。

这横长了,看这一道子,这上边这一横长了,写楷书时候是不能这么长的。但是还可以继续再短一点,这也未尝不可,也可以。

(图:“道”字行书示范一)

这一捺笔,长一点、短一点,也就没有非常过高的要求了,比如说从这出来多了一点,也未尝不可了。

直接捺笔没有捺出来,顿收,也常见于顿收。

就是古人写这种字的时候,常常在这种地方就这样顿收了,也可以,连出都没出来。

行草书当中有这些随意性。但是它要的那种意境、那种味道,你没有楷书的基础,你想出现后边行书这种随意性是不可能的,它必须经过严格训练之后,后边才能有随意的发挥。

这就是基本功过得越硬,基础越扎实,所以这些字写出来之后就愈加灵活,即使这次没有成功,你也能感觉得到意境到了。

因为它不是一种竞技比赛,它不像比如说我们搞一个体育项目,这一个跟头没翻好,或者是那个动作没做好,结果就失败了。书法不然,书法尽管这字失败了,我还能看得出来它这个基本的方向,基本的感觉是正确的,有时候往往从这里来去计算一个人的水平的高低。

也像下棋一样,下棋虽然是你赢了,你不留神打人一个闷攻,当对方疲劳时没注意打人一个闷攻,你赢了,人家觉得你赢的并不高明。而高手在计算当中,连续的数十步的杀招,在计算当中有误,最后失败了,也能看到他确实有自己的一个非常远的韬略,也看出犯的是高级错误。

所以在这一点大家要知道,书法有很多和它们相近的道理。

我们再写一个行书相对规范的这个“道”字。

这个“道”字,有的时候近乎于行楷,近乎于行楷的时候写的时候就相对的规矩一点,也就是在楷书和行书之间的这种关系,这个关系。

所以写这种“道”字的时候尽量不要过于张扬,我们在书法当中反对过于张扬。

(图:“道”字行书示范二)

比如说宋代的米芾就曾经有人提出过来,就是长撇长捺等等这些字,过于的张扬,显得不够含蓄,因此他和苏轼相比之下,和米芾相比之下,黄庭坚的功力比他们不差,但是从意境上讲,似乎更以苏轼的含蓄为美、为上。

当然我们不是否定黄庭坚的书法,黄庭坚也是一代大师、巨擘,但是我们在相比之下,似乎觉得他有的地方,比如说过于的张扬。比如说这样写,就类似这种过分的张扬之后,显得含蓄美失去了。但是黄庭坚行书草书都各甄奇妙,我们只是在做他和其他的古人相比之下来比,如果和我们比,当然他是完美的。但是如果用王羲之这个标准,苏轼、米芾的标准要求,黄庭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

我们不敢轻易地指指点点地说古人哪里好、哪里不好,我们只是把古人加在一起,让他们优者和优者相比之下谁更长、谁更优,是这么个比例。我不敢轻易地说古人有哪里不好,只是说前人论述的东西,我们加以一点助教而已吧。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道”字草书技法。)

相关内容参阅:

书法讲究的“谦让之美” 023

书法讲究的“中和之美” 023

隽永的书法美:含蓄内敛不张扬 041

书法文雅之美:必须力戒四种气 043

含蓄收敛之美,决定书法境界 051

临习参考

晋王羲之行书《普觉国师碑》之“道”字


晋王羲之行书《集王字圣教序》之“道”字


晋王献之行书《夏日帖》之“道”字


宋黄庭坚行书《与景道使君书》之“道”字


宋米芾行书《面谕帖》之“道”字


元赵孟頫行书《后赤壁赋》之“道”字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彬子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