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四大“名师”

中国当下的书法圈现状,很有意思。

有很多人认为,所谓“中国书法,不就是写汉字吗?”可是当他拿起笔来,却发现我们原来已经不会用毛笔写字了。

于是乎,很多人“认真”的学习起书法来了。然而,这种浅层的认知,却又会影响到他的选择:选择学习什么书体?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学习?

于是乎,这种茫然的求学,滋生出一种奇怪的现状——

12月9日,知名博主@书法雅集 发布了一条微文:

“取法作品集,师从朋友圈。”——刚几个朋友聊到现在书法创作现状时如是说。

这个总结非常有意思,博友@你们的葫芦爺爺爺 跟评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哈哈][哈哈]”

微文所提到的“书法创作现状”,关键在于“取法”、“师从”二词,显而易见,都是以“作品集”、“朋友圈”为师了。这个现状说明一个问题:虽然对自己的智商都比较自信,但是大部分的人并不知道如何“师法”。

@奁仔叫南堂 表示:“这句话高度总结,并且在各大展览中贯彻落实  [允悲][允悲]”@就是个玩儿 也认为,“这话没啥毛病,一些作品集和朋友圈代表了最新成果。”

那么,@北山兰石 的说法是对的,很多学习书法的人,其实特别容易“跟随社会风气潮流。”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在@书法雅集 这条微博下面的评论中,@雲溪書屋 的另外一句总结,获得相当高的点赞:

当代四大书法名师:作品集、朋友圈、微拍堂、书法展。

同时,@抱愈齋主198409 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师从作品集,取法朋友圈;放眼朋友圈,取法微拍堂。”想不到的是,一个搞拍卖交易的“微拍堂”,竟然成为了很多人学习书法的课堂。

孙过庭《书谱》有警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按照上面的说法,现代人恰恰都犯了这些毛病。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带来了信息获取的便利,但同时,贪图“便宜、便捷”的心理,又促使人选择最低成本的学习方式。你看,现在很多平台上,只要学过几天培训班,就可以转身自己又开一个培训班,反正有的是人来学,都能混到一碗饭。因为,市场经济里,大家都是商业链条上的“肉鸡”。

显然,这种现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像风一样 说到:“有一次听陈忠康老师的课,他说,今人学古人本身就味道就差了很多,如果今人再学今人相当于古人的丫鬟的丫鬟,所以要做古人的书奴。如今节奏太快了,加上没有古人的文化氛围,所以出现这些怪像不奇怪。”

是的,形势“发展太快了,情况太复杂了”。正如@__Possion 所言:“创作全靠APP查字。”因此也就产生了如@唐魏书法 所提的,“所以,现在四五十岁以下的年轻‘书法家们’,作品都是一个面孔。”

亲爱的各位书友,来谈谈您是如何“师法”的,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