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诂
诗诂
一段文,一段魂,我想这是对诗的最好定位。
诗歌是最久远的文学形式,我想这样说,力度明显不够。应当说诗歌是最久远的艺术形式,我要强调的是文学是一种艺术,诗歌也是一种艺术。那么,这样的定位又能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呢。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的话告诉我们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在前秦时期的外交活动中,诗歌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正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会作诗是评判言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准,可见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生存能力。屈原的离骚体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其诗作更是惊天地、泣鬼神,这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道路。
之后,诗歌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顺流而下,与沿岸的世人心态和时代风貌不断交融、汇合,衍生出灿烂的艺术形式。如唐诗成为我们民族少年精神的标志,宋词对世人心态的把握已经细致入微,“凡有井水流处,皆能歌柳词”,元曲、杂剧、话本、小说更是与世事人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回望历史,这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以这些纸质的艺术形式为媒介穿越到它们生成的那个时代,去体味那个时代中人的精神与心态。
可是,这只是我们对历史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不是当时的人的观点。而对于现实呢,我们该如何现实中的诗歌艺术呢。当代的诗歌艺术应当或者可以如何定位呢,难道作为文学艺术之祖的诗歌真的没落了吗,是她自己气数已尽,还是世人将她弄丢了呢,要知道诗歌可是文学艺术中的明珠。对于这一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从根源上入手进行思考和阐述,惟其如此,才能将问题说的深刻和清楚。
诗歌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什么呢。在这之前我也没有认真而细致的思考过,直到今天,我才真切的感受到艺术是抽象中的具体,艺术真正所属的领域或者说世界不是现实世界,而是精神世界,甚至是所能看到的绘画艺术本质上所属的领域也是精神领域,因为画作会将观察者带入莫名其妙而又异常美妙的精神审美世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画作能够做到这一点,才算是实现了自身的现世价值。
既然诗歌属于精神领域,那么她所发挥作用的空间应在人的精神世界,或者说思维世界。从这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理解当下的诗歌(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如何在当在生存以及如何指导人生和艺术在当下生存。时代发展到今天,我想诗歌并没有隐去,而是以一种隐性的形式存在着,她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中,存在于我们的文章里,存在于我们的小说里,甚至,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空气里。
我们假如没有见过山和海,却一定要说世上没有山,也没有海。很显然,我们是错误的。对于诗歌,也是这个道理,没有发现文字以诗歌的形式出现或者可以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这并不能说明诗歌已经不存在了。我认为诗歌一直以来都在演化,而且应该不断的演化,毕竟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内核和文学形式,一味固守以往的形式很大可能是不符合实际的,这容易将文学艺术降级为文字游戏,从而形成为没有意境和灵魂的无病呻吟。
而且,我认为诗歌的存在价值应该是心灵、思考、灵感、情绪的可见形式,它们虽是个人精神的外现,但也可以是大众心态的参照。当然,这是很高的境界,甚至是一个理想的境界。不过,理想境界并不是不可以达到的境界。如果我们理念、方法正确,在勤奋的加成下,我想理想也是可见的现实。
当下,精神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时不我待,我们已经无法再回避这个问题。反而,将这个问题认识和解决了,现实世界的若干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或者视而不见,可以理解,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有意而为。但我想抱着积极的态度看待文学艺术应该更能发挥它们的社会作用。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是在掷骰子。”我想“一段文,一段魂”是对诗的最好定位,人的精神和思维可以更自觉的发挥更大的作用。
江一
丁酉冰月
附诗词三首:
桃花
桃花春驻即飞花,
湖畔弦歌度天涯。
堂前双燕归来早,
前日江南在谁家。
江一
丁酉冰月
捣练子
杯酒残,心醉酣。
山月曾照锦瑟年,
微雨星落忆彩云,
泪落映花重红笺。
江一
丁酉冰月
未忘
记忆只是
岁月的港湾
少有人
知晓这需要
心来负担
往事像
前生的虚幻
再也不觉
冬的寒
独行的世路
风霜扑面
又几番
柳映在湖波
夜未尽
我已翻越
昨日的丘山
夕阳落
晚钟依然
我看见
人影与秋叶
在缠绵
再也没有了
离别凄然
我知道
世间的你我
何时何地
都想念
江一
丁酉冰月
【作者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衡水市作协委员,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韵》编委,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诗集《桃花坞雨》、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曾长期负责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的指导工作,并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河北省决赛评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