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剂大全(五)

名称:肉豆蔻散
拼音:Ròu Dòu Kòu Sàn
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焙、八两),茴香(炒)、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脐)、诃子皮,各二两;乾姜(炮)、厚朴(去粗皮、姜炒)、陈皮(去白)、肉豆蔻(面裹、煨)、甘草,各四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虚,腹胁胀满,水谷不消,脏腑滑泻,腹内虚鸣,困倦少力,口苦舌乾,不思饮食,日渐瘦弱,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煎七分,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大香连圆
拼音:Dà Xiānɡ Lián Yuán
处方:黄连(去芦、须)二十两(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钱八分。
制法:上件为细末,醋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後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饭饮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水煮木香圆
拼音:Shuǐ Zhǔ Mù Xiānɡ Yuán
处方:陈皮(去白)、甘草(炒)、青皮(去白)、木香,各一两一分;白芍药、当归(去芦),各二两;乾姜(炮)一两半,诃子皮(去核)二两半,罂粟壳(去蒂、盖、蜜炒黄色)八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圆,每一两作六圆。
功能主治:治一切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後重,或脏腑滑泄,日夜无度,或积寒久冷,脐腹疼痛,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水一盏,煮至七分,和渣空心温服,不拘时亦可。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水煮木香圆
拼音:Shuǐ Zhǔ Mù Xiānɡ Yuán
处方:当归(洗、去芦)、诃子(炮、去核)、木香(不见火),各六两;青皮(去白)、甘草(赤),各二两四钱,罂粟壳(去瓢)二两八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後重,或脏腑滑泄,日夜无度,或积寒久冷,脐腹疼痛,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水八分盏,煎至六分,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肠风黑散
拼音:Chánɡ Fēnɡ Hēi Sàn
处方:败酱(烧)、木馒头(烧)、乌头(去核)、甘草(炙),各二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後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并皆疗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金粟汤
拼音:Jīn Sù Tānɡ
处方:陈皮(去白)一两一分,车前子(炒)四两,乾姜(炮)二两,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蒂、蜜炒),各半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室女、小儿一切下痢,无问新久,冷热不调,日夜无度,脐腹绞痛即痢,肢体困倦,小便闭涩,不思饮食,渐加羸瘦。又治伤生冷,脾胃怯弱,饮食不消,腹胀雷鸣,泄泻不止,连月不瘥,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枣一个,生姜二片,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或饭饮调下亦得。
注意:忌生冷、油腻、鱼腥、酱等。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赤石脂散
拼音:Chì Shí Zhī Sàn
处方:赤石脂(煅)、甘草,各五两;缩砂仁二十两,肉豆蔻(面裹、煨熟)四十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肠胃虚弱,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中雷鸣,及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肠滑腹痛,遍数频多,胁肋虚满,胸膈痞闷,肢体困倦,饮食减少。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温粟米饮调下,食前,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半硫圆
拼音:Bàn Liú Yuán
处方:半夏(汤浸七次、焙乾、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上等分。
制法: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乾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积冷,暖元脏,温脾胃,进饮食。治心腹一切倂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等,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圆至二十圆,妇人醋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七枣汤
拼音:Qī Zǎo Tānɡ
处方:茴香(去土、炒)、川乌(炮、去皮、脐)、缩砂(取仁),各八两;厚朴(去粗皮、姜制)一斤,益智(去皮)半斤,乾姜(炮)四两,甘草六两。
制法:上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受寒气,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胁胀满,脐腹疔痛,心下气逆,腹中虚呜,呕吐恶心,胸膈痞闷,困倦少力,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大枣七个,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七宣圆
拼音:Qī Xuān Yuán
处方:柴胡(去苗、洗)、枳实、木香、诃黎勒皮,各五两;桃仁(去皮、尖)、甘草,各六两;大黄(面裹、煨)十五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疗风气结聚,宿食不消,兼砂石、皮毛在腹中,及积年腰脚疼痛,冷如冰石,脚气冲心,烦愦闷乱,头旋暗倒,肩背重痛,心腹胀满,胸膈闭塞,风毒肿气,连及头面,大便或秘,小便时涩,脾胃气痞,不能饮食,脚气转筋,掣痛挛急,心神恍惚,眠卧不安等疾。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米饮下,食後临卧服,稍增至四、五十圆,取宣利为度。觉病势退,服五补圆。不问男女老少,并可服饵,量虚实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木香散
拼音:Mù Xiānɡ Sàn
处方:丁香、木香、当归(去芦、洗、焙)、肉豆蔻仁(炮)、甘草,各二十两;附子(去皮、脐、醋煮、切片、焙乾)、赤石脂,各十两;藿香叶(洗、焙)四十两,诃子皮十五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挟风冷,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脐下?h,腹中雷鸣,胸膈痞闷,胁肋虚胀。及积寒久利,肠滑不禁,肢体羸困,不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一个,同煎至六分,温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诃黎勒散
拼音:Hē Lí Lè Sàn
处方:青皮(去瓤)、诃子皮,各四十两;附子(炮、去皮、脐)十斤,肉桂(去粗皮)五斤,肉豆蔻(面裹、煨令熟)四十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挟冷气,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肠鸣泄利,水谷不化,怠惰少力,渐向瘦弱。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七分,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灵砂丹
拼音:Línɡ Shā Dān
处方:硝石(与砒一处细研、入磁罐子内、用石灰盖口、炭火烧半日、取出、去火毒),信州砒霜腻粉、粉霜(研),各半两;黄丹(研)、枯矾(研),各一两半;朱砂(研飞)一两,乳香(研)、桂府滑石,各一两。
制法:上件药研,罗为末,用蒸饼二两四钱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腑怯弱,内有积滞,脐腹撮痛,下痢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後重,肠鸣腹胀,米谷不化,少气困倦,不思饮食,或发寒热,渐至羸瘦。
用途用量:每服五圆,温粟米饮下,未愈加圆数再服。小儿可服一圆至二圆,随大小临时增减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大温脾圆
拼音:Dà Wēn Pí Yuán
处方:吴茱萸(汤七次、焙)、大麦蘖(炒)、肉桂(去粗皮),各五两;甘草(炙)、桔梗、人参、乾姜(炮),各三两;附子(炮、去皮、脐)、细辛(去苗),各二两;神僸(碎炒)三两一钱,枳实(麸炒)一分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冷气攻冲,饮食不化,心腹胀痛呕吐吞酸,痞噎不通,肠鸣泄利,水谷不分,面黄肌瘦,食减嗜卧,并皆治之。常服温脾益胃,消谷进食。如久虚痼冷,食少伤多,尤宜常服。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温酒下,米饮亦得,日三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朝真丹
拼音:Cháo Zhēn Dān
处方:硫黄(生、研细)三十两,朱砂(研为衣)三两一钱,白矾(煅)七两半。
制法:上令研匀,用水浸,蒸饼为圆,如梧桐子大,以前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肠胃虚弱,内受风泠,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暴下,日夜无度,肠鸣腹痛,手足厥寒。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温米饮下,不计时候,夏月宜备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钟乳健脾圆
拼音:Zhōnɡ Rǔ Jiàn Pí Yuán
处方:肉桂(去粗皮)、人参、黄连(去须)、乾姜(炮)、龙骨、当归(去芦)、石斛(去根)、大麦蘖(炒)、茯苓(去皮)、细辛(去苗土)、神僸(碎炒)、赤石脂(煅),各二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六两,附子(炮、去皮、脐)一两,钟乳粉三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钟乳粉匀,炼蜜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虚损羸瘦,身体沉重,脾胃泠弱,饮食不消,腹胀雷鸣,泄泻不止。又治肠虚积冷,下利清谷,或下纯白,及久痢赤白,肠滑不禁,少气羸困,不思饮食,并宜服。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温米饮下,食前,日三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灵液丹
拼音:Línɡ Yè Dān
处方:乌梅(去核、炒)、寒水石(火煅、研飞)、瓜蒌根、石膏(研)、葛根、赤茯苓,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龙脑(别研)一钱。
制法:上捣,罗为末,入研药令匀,炼蜜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脏腑积热,毒气上攻,胸膈烦躁,口舌乾涩,心神壅闷,咽嗌不利,饮食无味,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薄绵裹,含化咽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消毒犀角饮
拼音:Xiāo Dú Xī Jiǎo Yǐn
处方:防风(去苗)八两,荆芥穗、甘草(炙),各一十六两;鼠粘子(炒)六十四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内蕴邪热,咽膈不利,痰涎壅嗽,眼赤睑肿,腮项结核,痈肿毒聚,遍身风疹,瘅毒赤瘰,及疮疹已出未出,不能快透,并皆治疗。小儿疹豆欲出,已出热未解,急进此药三、四服,快透消毒,应手神效。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温温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三黄圆
拼音:Sān Huánɡ Yuán
处方: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用熟水吞下,如脏腑壅实,加服圆数。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消毒麻仁圆
拼音:Xiāo Dú Má Rén Yuán
处方:杏仁(生、去皮、尖)二两,大黄(生)五两,山栀子仁十两。
制法:上三味,炼蜜为圆。
功能主治:治诸般风气上壅,久积热毒,痰涎结实,胸膈不利,头旋目运;或因酒、毒食所伤,停留心肺,浸渍肠胃,蕴蓄不散,久则内郁血热,肠风五痔,外则发疮疡痈疽,赤斑游肿,浑身燥闷,面上肤赤,口乾舌裂,咽喉涩痛,消中引饮;或伤寒时疫,口鼻出血烦躁者,及风毒下注,疮肿疼痛,脚气冲心闷乱,一切风热毒气,并皆主之。此药甚稳善,不损脏腑,常服搜风顺气解毒。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夜卧,温汤吞下,利下赤毒胶涎为效,服时随意加减。治小儿惊热,以蜜汤化下三、五圆,极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甘露饮
拼音:Gān Lù Yǐn
处方:枇杷叶(刷去毛)、乾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乾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即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後,临卧。小儿一服分两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龙脑饮子
拼音:Lónɡ Nǎo Yǐn Zǐ
处方:缩砂仁、瓜蒌根,各三两;藿香叶二两四钱,石膏四两,甘草(蜜炒)十六两,大栀子仁(微炒)十二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蕴积邪热、咽喉肿痛,赤眼口疮,心烦鼻衄,咽乾多渴,睡卧不宁,及除痰热咳嗽,中暑烦躁,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至二钱,用新水入蜜调下。又治伤寒馀毒,潮热虚汗,用药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五、六片,煎至七分,温服,并食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八正散
拼音:Bá Zhènɡ Sàn
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乾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後,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正元散
拼音:Zhènɡ Yuán Sàn
处方:红豆(炒)、乾姜(炮)、陈皮(去白),各三钱;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二两;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半两;附子(炮、去皮、尖)、山药(姜汁浸、炒)、川芎、乌药(去木)、乾葛,各一两;黄蓍(炙)一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轻微,手足厥泠,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并宜服之。常服助阳消阴,正元气,温脾胃,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盐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十补圆
拼音:Shí Bǔ Yuán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纸(炒)、乾姜(炮)、远志(去心、姜汁浸、炒)、菟丝子(酒浸、别研)、赤石脂(煅)、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一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二两。
制法:上为末,酒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气虚损,下焦伤竭,脐腹强急,腰脚疼痛,亡血盗汗,遗泄白浊,大便自利,小便滑数,或三消渴疾,饮食倍常,肌肉消瘦,阳事不举,颜色枯槁。久服补五脏,行荣卫,益精髓,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秘传玉锁丹
拼音:Mì Chuán Yù Suǒ Dān
处方:茯苓(去皮)四两,龙骨二两,五倍子六两。
制法:上为末,水糊为圆。
功能主治: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漩有遗沥,小便白浊如膏,梦寐频泄,甚则身体拘倦,骨节酸疼,饮食不进,面色黧黑,容枯肌瘦,唇口乾燥,虚烦盗汗举动乏力(一本尚有“此药性温不热,大有神效”十字)。
用途用量:每服四十粒,空心用盐汤吞下,日进三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金锁正元丹
拼音:Jīn Suǒ Zhènɡ Yuán Dān
处方:五倍子、茯苓(去皮),各八两;紫巴戟(去心)十六两,补骨脂(酒浸、炒)十两,肉苁蓉(净洗、焙乾)、葫芦巴(炒),各一斤;龙骨、朱砂(别研),各三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匀,酒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气不足,元脏虚弱,四肢倦怠,百节酸疼,头昏眩痛,目暗耳鸣,面色黄黑,鬓发脱落,头皮肿痒,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胸痞闷,绕脐切痛,膝胫酸疼,不能久立,或脚弱隐痛,步履艰难,腰背拘急,不能俯仰,腹痛气刺,两胁虚胀,水谷不消,大便不调,呕逆恶心,饮食减少,恍惚多忘,气促喘乏,夜多异梦,心忪盗汗,小便滑数,遗精白浊,一切元脏虚冷之病,并能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十五圆至二十圆,空心,食前温酒吞下,或盐汤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黑锡丹
拼音:Hēi Xī Dān
处方:沉香(镑)、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茴香(舶上者、炒)、破故纸(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金铃子(蒸、去皮、核)木香,各一两;肉桂(去皮)只须半两,黑锡(去滓称)、硫黄(透明者结砂子),各二两。
来源:丹阳慈济大师受神仙桑君方。
制法:上用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馀药并杵罗为细末,都一处和匀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圆如梧桐子大。阴乾,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功能主治: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攻头目彻痛,目瞪昏眩,及奔豚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气欲绝者;及阴阳气上下不升降,饮食不进,面黄羸瘦,肢体浮肿,五种水气,脚气上攻;及牙龈肿痛,满口生疮,齿欲落者,兼治脾寒心痛,冷汗不止;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艰涩,神昏气乱,喉中痰响,状似瘫痪,曾用风药吊吐不出者,宜用此药百粒,煎姜、枣汤灌之,压下风涎,即时苏省,风涎自利。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唇口青黑;及男子阳事痿法,脚膝酸软,行步乏力,脐腹虚鸣,大便久滑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自下,岁久无子,
用途用量:每服三、四十粒,空心姜盐汤或枣汤下,妇人艾醋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歌曰:阴损阳衰实可伤,纵调荣卫亦难将。气羸血运痰生者,试听桑君为发扬。又歌:夫妻合会功成四,铃子沉香一两赊。木附葫芦阳起破,桂茴肉豆等无差。梧桐酒糊精修炼,返者还童事可嘉。
名称:养正丹
别名:交泰丹
拼音:Yǎnɡ Zhènɡ Dān
处方:水银、硫黄(研细)、朱砂(研细)、黑锡(去滓、称、与水银结砂),各一两。
来源:出宝林真人谷伯阳《伤寒论》中。
制法:上用黑盏一只,火上熔黑锡成汁,次下水银,以柳枝子搅匀,次下朱砂,搅令不见星子,放下少时,方入硫黄末,急搅成汁和匀。如有焰,以醋洒之,候冷取出,研如粉极细,用糯米粉煮糊为圆,如绿豆大。每服二十圆,加至三十粒,盐汤下。
功能主治:却邪辅正,助阳接真。治元气虚亏,阴邪交荡,正气乖常,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呼吸不足,头旋气短,心神怯弱,梦寐惊悸,遍体盗汗,腹痛腰疼;或虚烦狂言,口乾上喘,翻胃吐食,霍乱转筋,咳逆不定。又治中风涎潮,不省人事,阳气欲脱,四肢厥冷。如伤寒阴盛,自汗唇青脉沉,最宜服之。及妇人产後,血气身热,月候不均,带下腹痛,悉能治疗。常服济心火,强肾水,进饮食。
用途用量:此药升降阴阳,既济心肾,空心食前枣汤送下,神效不可具述。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震灵丹
拼音:Zhèn Línɡ Dān
处方:禹馀粮(火煅、醋淬不计遍、以手捻得碎为度)、紫石英、赤石脂、丁头代、赭石(如禹馀粮炮制),各四两。已上四味,并作小块,入甘锅内,盐泥固济,候乾,用炭一十斤煅通红,火尽为度,入地坑埋,出火毒,二宿。滴乳香(别研)、五灵脂(去沙石、研)、没药(去沙石、研),各二两;朱砂(水飞过)一两。
来源:紫府元君南岳魏夫人方,出《道藏》,一名紫金丹。
制法:上件前後共八味,并为细末,以糯米粉煮糊为圆,如小鸡头大,晒乾出光。
功能主治:此丹不犯金石飞走有性之药,不僭不燥,夺造化冲和之功。大治男子真元衰惫,五劳七伤,脐腹泠疼,肢体酸痛,上盛下虚,头目晕眩,心神恍惚,血气衰微,及中风瘫缓,手足不遂,筋骨拘挛,腰膝沉重,容枯肌瘦,目暗耳聋,口苦舌乾,饮食无味,心肾不足,精滑梦遗,膀胱疝坠,小肠淋沥,夜多盗汗,久泻久痢,呕吐不食,八风五痹,一切沉寒痼冷,服之如神。及治妇人血气不足,崩漏虚损,带下久冷,胎脏无子,服之无不愈者。常服镇心神,驻颜色,温脾肾,理腰膝,除户疰蛊毒,辟鬼魅邪疠。久服轻身,渐入仙道。
用途用量:每一粒,空心温酒下,冷水亦得。
注意:忌猪、羊血,恐减药力。妇人醋汤下,孕妇不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参香散
拼音:Shēn Xiānɡ Sàn
处方:人参、山药、黄蓍(制)、白茯苓(去皮)、石莲肉(去心)、白术(煨),各一两;乌药、缩砂仁、橘红、乾姜(炮),各半两;丁香、南木香、檀香,各一分;沉香二钱,甘草(炙)三分。上为散。[一法有炮附子半两]
功能主治:治心气不宁,诸虚百损,肢体沉重,情思不乐,夜多异梦,盗汗失精,恐怖烦悸,喜怒无时、口乾咽燥,渴欲饮水,饮食减少,肌肉瘦瘁,渐成劳瘵。常服补精血,调心气,进饮食,安神守中,功效不可具述。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人参养荣汤
拼音:Rén Shēn Yǎnɡ Rónɡ Tānɡ
处方: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蓍、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甘草(炙),各一两;熟地黄(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
制法:上散。
功能主治: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乾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便精遗泄,加龙骨一两。咳嗽,加阿胶甚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清心莲子饮
拼音:Qīnɡ Xīn Lián Zǐ Yǐn
处方: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兽(蜜炙)、人参,各七两半。
制法:上散。
功能主治:治心中蓄积,时常烦躁,因而思虑劳力,忧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浊,或有沙膜,夜梦走泄,遗沥涩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乾燥,渐成消渴,睡卧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妇人带下赤白;及病後气不收敛,阳浮於外,五心烦热。药性温平,不冷不热,常服清心养神,秘精补虚,滋润肠胃,调顺血气。
用途用量: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泠,空心,食前服。发热加柴胡、薄荷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北亭圆
拼音:Běi Tínɡ Yuán
处方:缩砂仁、胡椒、肉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附子(炮、去皮、脐)、川芎、当归(去芦、碎)、陈皮(去白)、乾姜(炮)、甘草(炙),各四两;青盐(别研)、北亭(醋淘去砂石,别研),各二两;白术(别研)三两,五味子(楝)一两半,阿魏(醋化、去砂石)半两。
制法:上为末,用银、石锅,内入好酒,醋五升,白沙蜜一十两,先下北亭、阿魏、青盐三味,并好头面一升,同煎稠黏,便下药末半斤以来,更煎如稀面糊,渐渐入药末煎得所,离火取出,更以乾药末和搜成剂,更捣一千杵,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元气弱,久积阴冷,心腹胁肋,胀满刺痛,面色青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食少多伤,噫气吞酸,哕逆恶心,腹中虚鸣,大便泄利,胸膈痞塞,食饮不下,呕哕霍乱,体冷转筋,及五膈五噎,倂癖瘕聚,翻胃吐食,久痛久痢,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十五圆,微嚼破,用生姜盐汤下,温酒亦得,空心服之。
注意:忌羊血。豉汁。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附子理中圆
拼音:Fù Zǐ Lǐ Zhōnɡ Yuán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乾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炼蜜和为圆,每两作一十圆。
功能主治:治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以水一盏化破,煎至七分,稍热服之,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橘皮煎圆
拼音:Jú Pí Jiān Yuán
处方:当归(去芦、先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肉苁蓉(酒浸、微炙、切、焙乾)、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巴戟(去心)、阳起石(酒浸、焙乾、研如粉)、石斛(去根)、牛膝(去芦、酒浸)、杜仲(去皮、姜汁炙)、吴茱萸(水淘去浮者、焙乾)、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开、酒浸、炙乾)、乾姜(炮)、菟丝子(酒浸、焙、捣)、三棱(煨熟、乘热捣碎),各三两;甘草(炙)一两,陈橘皮(净洗、焙、为末)十五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酒五升,於银、石器内,将橘皮末煎熬如,却将诸药末人在内,一处搅和搜匀,仍入臼内,捣五百杵,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虚积冷,心腹疼痛,呕吐痰水,饮食减少,胁肋虚满,脐腹弦急,大肠虚滑,小便利数,肌肤瘦悴,面色痿黄,肢体怠惰,腰膝缓弱。及治倂癖积聚,上气咳嗽,久疟久利,肠风痔俈、妇人血海虚冷,赤白带下,久无子息,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空心温酒下,盐汤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十全饮
拼音:Shí Quán Yǐn
处方:熟乾地黄、白茯苓、人参、桂(去粗皮、不见火)、川当归(去芦)、白芍药、川芎、白术、黄蓍(去芦)、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荣卫不和,形体羸瘦,面色痿黄,脚膝酸疼,腰背倦痛,头眩耳重,口苦舌乾,骨热内烦,心忪多汗,饮食进退,寒热往来,喘嗽吐衄,遗精失血。妇人崩漏,经候不调。凡病後未复旧及忧虑伤动血气,此药平补有效,最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钟乳白泽圆
拼音:Zhōnɡ Rǔ Bái Zé Yuán
处方:白檀香(取末)、滴乳香(别研),各一两;阳起石(煅令通红、研)、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半钟乳粉二两,麝香(别研)一钱。
制法:十和匀,滴水搜成剂,分作六十圆。
功能主治:治丈夫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真气不足,元脏不固,神志俱耗,筋力顿衰,头目眩晕,耳内虚鸣,心腹急痛,气逆呕吐,痰嗽喘促,胸膈胀闷,脾泄下痢,遗精便浊,厥冷自汗,脉微欲绝。妇人血海虚冷,崩漏不止,赤白带下,经候不调,脐腹时痛,面无颜色,饮食不进。但是一切虚劳之疾,并宜服之。久服补益精血,助阳消阴,安心神,定魂魄,延年增寿,起死回生。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水一盏,煎化及七分盏,空心热服,如急病,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鹿茸四斤圆
拼音:Lù Rónɡ Sì Jīn Yuán
处方:肉苁蓉(酒浸)、天麻、鹿茸(燎去毛、酥炙)、菟丝子(酒浸通软、别研细)、熟地黄、牛膝(酒浸)、杜仲(酒浸)、木瓜乾,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肾虚热淫於内,致筋骨痿弱,不自胜持,起居须人,足不任地,惊恐战掉,潮热时作,饮食无味,不生气力,诸虚不足。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圆,温酒、米汤,食前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上丹
拼音:Shànɡ Dān
处方:五味子半斤,蛇床子、百部根(酒浸一宿)、菟丝子(酒浸、别研)、白茯苓、肉苁蓉(酒浸)、枸杞子、柏子仁(别研)、杜仲(炒断丝)、防风(去叉)、巴戟(去心)、山药、远志(去心),各二两。
制法:上为末,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五脏,补不足,固真元,调二气,和荣卫,保神守中,久服轻身耐老,健力美食明目,降心火,交肾水,益精气。男子绝阳,庶事不兴。女子绝阴,不能妊娠。腰膝重痛,筋骨衰败,面色黧黑,心劳志昏,寤寐恍惚,烦愦多倦,馀沥梦遗,膀胱邪热,五劳七伤,肌肉羸瘦,上热下冷,难任补药,服之半月,阴阳自和,容色肌肉光润悦泽。开心意,安魂魄,消饮食,养胃气。
用途用量:食前温酒、盐汤任下三十圆。春煎乾枣汤,夏加五味子四两;四季月加苁蓉六两;秋加枸杞子六两;冬加远志六两。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椒附圆
拼音:Jiāo Fù Yuán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川椒(去目、炒出汗)、槟榔,各半两;陈皮(去白)、牵牛(微炒)、五味子、石菖蒲、乾姜(炮),各一两。
制法:上八味碎,以好米醋,於瓷器内,用文武火煮,令乾,焙为细末,醋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壮气,温和五脏。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目暗耳鸣,心忪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遗沥白浊,脚膝缓弱,举动乏力,心腹胀满,不进饮食,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盐酒或盐汤空心食前吞下。妇人血海冷,当归酒下。泄泻,饭饮下。冷痢,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极暖下元,治肾气亏乏,及疗腰疼。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沉香鹿茸圆
拼音:Chén Xiānɡ Lù Rónɡ Yuán
处方:沉香一两,附子(炮、去皮、脐)四两,巴戟(去心)二两,鹿茸(燎去毛、酒浸、炙)三两,熟乾地黄(净洗、酒洒、蒸、焙)六两,菟丝子(酒浸、研、焙)五两。上
制法:件为细末,入麝香一钱半,别研入和匀,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气不足,下水冷惫,脐腹绞痛,胁肋虚胀,脚膝缓弱,腰背拘急,肢体倦怠,面无精光,唇口乾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多异梦,昼少精神,喜怒无时,悲忧不乐,虚烦盗汗,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夜梦鬼交,遗泄失精,小便滑数,时有馀沥,阴间湿痒,阳事不兴,并宜服之。常服养真气,益精髓,明视听,悦色驻颜。
用途用量:每服四。五十粒,好酒或盐汤空心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小菟丝子圆
拼音:Xiǎo Tú Sī Zǐ Yuán
处方:石莲肉二两,菟丝子(酒浸、研)五两,白茯苓(焙)一两,山药二两(内七钱半打糊)。
制法:上为细末,用山药糊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不举,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遗沥,并宜服之。久服填骨髓,续绝伤,补五脏,去万病,明视听,益颜色,轻身延年,聪耳明目。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圆,温酒或盐汤下,空心服。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沉香鳖甲散
拼音:Chén Xiānɡ Biē Jiǎ Sàn
处方:沉香(不见火)、人参(去芦)、木香(不见火)、巴戟(去心)、牛膝(去芦、酒浸)、黄蓍(去芦)、白茯苓(焙)、柴胡、荆芥(去梗)、半夏(姜汁浸二宿、炒)、川当归(去芦)、秦艽(去芦),各半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鳖甲(醋浸、去裙、炙黄),各一两;羌活、熟乾地黄(净洗、酒洒、蒸、焙),各七钱半;肉豆蔻四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气血虚损,腰背拘急,手足沉重,百节酸疼,面色黑黄,肢体倦怠,行动喘乏,胸膈不快,咳嗽痰涎,夜多异梦,盗汗失精,嗜卧少力,肌肉瘦瘁,不思饮食,日渐羸弱,一切劳伤,诸虚百损,并能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葱白二寸,生姜三片,枣子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秦艽鳖甲散
拼音:Qín Jiāo Biē Jiǎ Sàn
处方:荆芥(去梗)、贝母(去心)、天仙藤、前胡(去芦)、青皮(去白)、柴胡(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秦艽(去芦、洗)、鳖甲(去裙、醋炙),各一两;乾葛二两(焙),白芷、肉桂(去粗皮)、羌活,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气血劳伤,四肢倦怠,肌体消弱,骨节烦疼,头昏颊赤,肢体枯槁,面色萎黄,唇焦口乾,五心烦热,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卧,梦寐不宁,神情恍惚,时有盗汗,口苦无味,不美饮食;及治山岚瘴气,寒热往来,并能治之。常服养气血,调荣卫,解倦怠。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稍热服,不拘时候,酒调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十全大补汤
拼音:Shí Quán Dà Bǔ Tānɡ
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蓍(去芦)、川芎、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一十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後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木瓜圆
拼音:Mù Guā Yuán
处方:狗脊(去毛)六两,大艾(去梗、四两、糯米糊调成饼、焙乾、为末),木瓜(去瓤)四两,天麻(去芦)、当归(酒浸、制)、苁蓉(去芦、酒浸)、牛膝(洗去土、酒浸一宿),各二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经虚弱,腰膝沉重,腿脚肿痒,注破生疮,脚心隐痛,筋脉拘挛,或腰膝缓弱,步履艰难,举动喘促,面色黧黑,大小便秘涩,饮食减少,无问新久,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渐加至三十圆,空心,食前温酒吞下,盐汤亦可。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黄蓍六一汤
拼音:Huánɡ Shī Liù Yì Tānɡ
处方:黄蓍(去芦、蜜炙)六两,甘草(炙)一两。
制法:右俰咀。
功能主治:大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时常焦渴,唇口乾燥,面色痿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後渴者,尤宜服此。常服平补气血,安和脏腑。
用途用量:每二钱,水一盏,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十四味建中汤
拼音:Shí Sì Wèi Jiàn Zhōnɡ Tānɡ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焙乾)、白芍药、白术(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蓍(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乾),各等分。
制法:上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小便滑利,大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饮食失亏。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川楝散
拼音:Chuān Liàn Sàn
处方:川楝子(蒸、去皮、核)、破故纸(炒)、茴香(炒),各四两;乾姜(炮)一两,葫芦巴(酒浸、炒)三两,附子(炮、去皮、脐)一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膀胱小肠气痛,脐下撮疼,上冲心腹,面色萎黄,脚下隐痛,四肢倦怠,不思饮食,夜多旋溺,外肾瘙痒。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空心,食前,热酒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朴附圆
拼音:Pǔ Fù Yuán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制)、附子(炮、去皮),各一斤;神僸(炒)八两,乾姜(炮)三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元虚弱,饮食迟化,食必多伤,腹痛肠鸣,脏腑滑泄,昼夜无度,胃气虚损,不美饮食,呕哕恶涎。此药性温,兼治翻胃恶心,及久患脾泄冷泻之人,最宜服此。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空心,食前,米饮或盐汤下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养气丹
拼音:Yǎnɡ Qì Dān
处方:禹馀粮石(火炼七次、醋淬七次、为末)、紫石英(火煅一次)、赤石脂(火煅一次),各半斤;代赭石(火煅七次、醋淬七次、为末)一斤,磁石(火煅十次、醋淬十次)半斤。已上五石各贮之,各研为细末,又以水研之。挹其清者,置之纸上,纸用筲箕盛,欲使细末在纸上,而水滴在下,挹尽而止。既乾,各用藏瓶盛贮,以盐水纸筋和泥固济,阴乾。以好硬炭五十斤分为五处,每一处用炭十斤,烧红作一炉子,煅此五药,以纸灰盖之。两日後,火尽灰冷,则再煅,如此三次,埋地坑内两日,出火毒,再研,入後药。附子(炮、去皮、脐)二两,肉苁蓉(净洗、酒浸一宿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脾元耗惫,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实下虚,中痰饮上攻,头目昏眩,八风五痹,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蹇涩,神昏气乱,状若瘫痪;及奔豚肾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者。阴阳上下,气不升降,饮食不进,面无精光,肢体浮肿,五种水气,脚气上冲,腰背倦痛,夜梦鬼交,觉来盗汗,胃冷心疼,小便滑数,牵引小腹,足膝缓弱,步履艰难。妇人血海久冷,赤白带下,岁久无子,及阴毒伤寒,面青舌卷,阴缩难言,四肢厥冷,不省人事者,急服百圆,用生姜、大枣煎汤灌之,即便回阳,命无不活。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六脉沉
用途用量:每服五圆至十圆,空心,用温酒吞下,或姜盐汤,或枣汤下亦可,妇人用艾醋汤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妙香散
拼音:Miào Xiānɡ Sàn
处方:麝香(别研)一钱,木香(煨)二两半,山药(姜汁炙)、茯神(去皮、木)、茯苓(去皮、不焙)、黄蓍、远志(去心、炒),各一两;人参、桔梗、甘草(炙),各半两;辰砂(别研)三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心气不足,志意不定,惊悸恐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不常,夜多盗汗,饮食无味,头目昏眩。常服补益气血,安神镇心。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麝香鹿茸圆
拼音:Shè Xiānɡ Lù Rónɡ Yuán
处方:鹿茸(火燎去毛、酒浸、炙)七十两,熟乾地黄(净洗、酒浸、蒸、焙)十斤,附子(炮、去皮、脐)一百四十个,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一斤四两,杜仲(去粗皮、炒去丝)三斤半,五味子二斤,山药四斤,肉苁蓉(酒浸一宿)三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每一斤圆子,用麝香末一钱为衣。
功能主治:益真气,补虚惫。治下焦伤竭,脐腹绞痛,两胁胀满,饮食减少,肢节烦疼,手足麻痹,腰腿沉重,行步艰难,目视茫茫,夜梦鬼交,遗泄失精,神情不爽,阳事不举,小便滑数,气虚肠鸣,大便自利,虚烦盗汗,津液内燥,并宜服。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粒,温酒下,盐汤亦得,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嘉定十年十二月申明改正
名称:安肾圆
拼音:ān Shèn Yuán
处方: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乌(炮、去皮、脐),各十六两;桃仁(麸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药、茯苓(去皮)、肉苁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白术、破故纸,各四十八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经久积阴寒,膀胱虚冷,下元衰惫,耳重唇焦,腰腿肿疼,脐腹撮痛,两胁刺胀,小腹坚疼,下部湿痒,夜梦遗精,恍惚多惊,皮肤乾燥,面无光泽,口淡无味,不思饮食,大便溏泄,小便滑数,精神不爽,事多健忘。常服补元阳,益肾气。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小肠气,炒茴香,盐酒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黄蓍汤
拼音:Huánɡ Shī Tānɡ
处方:黄蓍、肉桂(去粗皮),各三两,甘草(炙)二两,白芍药六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侾腰胀,脐下虚满,胸中烦悸,面色萎黄,唇口乾燥,少力身重,胸满短气,腰背强痛,骨肉酸疼,行动喘乏,不能饮食,或因劳伤过度,或因病後不复,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四片,大枣一枚,同煎一中盏,滤去滓,入饧少许,再煎令溶,稍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大山蓣圆
拼音:Dà Shān Yù Yuán
处方:白术、麦门冬(去心)、白芍药、杏仁(去皮、尖、麸炒黄)、防风(去芦、叉)、川芎,各一两半;大豆黄卷(炒)、熟乾地黄、肉桂(去粗皮、僸、炒)、当归(酒浸),各二两半;桔梗、白茯苓(去皮)、柴胡,各一两二钱半;乾姜(炮)七钱半,甘草(炙)七两,大枣一百个(蒸熟、去皮、核),阿胶(炒)、人参,各一两七钱半;白蔹半两,山蓣七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与蒸枣同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肢体沉重,骨节酸疼,心中烦悸,唇口乾燥,面体少色,情思不乐,咳嗽喘乏,伤血动气,夜多异梦,盗汗失精,腰背强痛,脐腹弦急,嗜卧少起,喜惊多忘,饮食减少,肌肉瘦瘁。又治风虚,头目眩运,心神不宁,及病後气不复常,渐成劳损。久服补诸不足,愈风气百疾。常服养真气,益精补髓,活血驻颜。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温酒或米饮化下,嚼服亦得,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无比山药圆
拼音:Wú Bǐ Shān Yɑo Yuán
处方:赤石脂、茯神(去皮、木)、巴戟(去心)、熟乾地黄(酒浸尽)、山茱萸、牛膝(去苗、酒浸)、泽泻,各一两;山药二两,五味子六两,苁蓉(酒浸)四两,杜仲(去皮、炒)、菟丝子(酒浸),各三两。
制法:上件为末,炼蜜和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头痛目眩,手足逆冷,或烦热有时,或冷痹骨疼,腰髋不随,饮食虽多,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胀满,体无光泽,阳气衰绝,阴气不行。此药能补经脉,起阴阳,安魂魄,开三焦,破积聚,厚肠胃,强筋练骨,轻身明目,除风去冷,无所不治。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至三十圆,食前,温酒下,温米饮亦得。服之七日後,令人身轻健,四体润泽,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悦,消食,身体安和,音声清响,是其验也。十日後长肌肉。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此药通中入脑,鼻必酸疼,勿怪。
名称:茴香圆
拼音:Huí Xiānɡ Yuán
处方:威灵仙(洗去土)、川乌(炮、去皮、脐)、陈皮(去白)、防风(去苗)、川楝子(麸炒),各三两;乌药(去土)五两,川椒(去目、闭口、炒出汗)二两,赤小豆、茴香(炒),各八两;地龙(去土、炒)七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元脏久虚,冷气攻冲,脐腹绞痛,腰背拘急,面色萎黄,饮食减少,及膀胱、小肠气痛,并肾脏风毒,头面虚浮,目暗耳鸣,脚膝少力,肿痛生疮。妇人血脏虚冷,食减少力,肢体疼痛,并宜服之。久服补虚损,除风冷,壮筋骨,明耳目。
用途用量:每服空心及晚食前,温酒下二十圆,盐汤亦得。小肠气痛,炒生姜、茴香酒下。脚转筋,木瓜汤下。妇人血脏虚冷,温醋汤下。脐腹绞痛,滑泄冷痢,浓煎艾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八味圆
拼音:Bá Wèi Yuán
处方: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熟乾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各二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饮食。又治脚气上冲,少腹不仁,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并宜服之。久服壮元阳,益精髓,活血驻颜,强志轻身。
用途用量:每服十五圆至二十五圆,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菟丝子圆
拼音:Tú Sī Zǐ Yuán
处方:龙齿三分,远志(去苗、心、半两、黑豆煮),泽泻、肉苁蓉、菟丝子(净洗、酒浸)、泽泻、鹿茸(去毛、酥炙)、石龙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一两;石斛(去根)、熟乾、地黄、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乾)、续断、山茱萸肉、苁蓉(酒浸、切),各三分;五味子、桑螵(酒浸、炒)、川芎、覆盆子(去枝、叶、萼),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不举,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馀沥,并宜服之。久服填骨髓,续绝伤,补五脏,去万病,明视听,益颜色,轻身延年,聪耳明目。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温酒或盐汤下,空心服。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腽肭脐圆
拼音:Wà Nà Qí Yuán
处方:腽肭脐(一对、慢火酒炙令熟、研、飞)二两,精羊肉(熟、切碎、烂研)、羊髓(取汁),各一斤;沉香、神僸(炒),各四两。已上六味,用无灰好酒一斗,同於银器内,慢火熬成膏,候冷入下项药。阳起石(用浆水煮一日、细研飞过、焙乾用)、人参(去芦)、补骨脂(酒炒)、钟乳粉(炼成者)、巴戟(去心)、川芎、肉豆蔻(去壳)、紫苏子(炒)、枳壳(去瓤、麸炒)、木香、荜澄茄、葫芦巴(炒)、天麻(去苗)、青皮(去白)、丁香、茴香(舶上、炒),各二两;肉桂(去粗皮)、槟榔、蒺藜子(炒)、大腹子,各二两半;山药一两半,苁蓉(洗、切片、
制法:上件药各依法修事,捣,罗为末,入前膏内搜成剂,於臼内捣千馀杵,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壮气,暖背祛邪,益精髓,调脾胃,进饮食,悦颜色。治五劳七伤,真气虚惫,脐腹冷痛,肢体酸疼,腰背拘急,脚膝缓弱,面色黧黑,肌肉消瘦,目暗耳鸣,口苦舌乾,腹中虚呜,肋下刺痛,饮食无味,心常惨戚,夜多异梦,昼少精神,小便滑数,时有馀沥,房室不举,或梦交通,及一切风虚痼冷,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空心,温酒下,盐汤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四七汤
拼音:Sì Qī Tānɡ
处方:半夏五两,茯苓四两,紫苏叶二两,厚朴三两。
制法: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若因思虑过度,阴阳不分,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用此药下青州白圆子,最为切当。妇人恶阻,尤宜服之。一名厚朴半夏汤,一名大七气汤。局方有七气汤,用半夏五两,人参、官桂、甘草各一两,生姜煎服,大治七气,并心腹绞痛。然药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疼顺气。一方治七情所伤,中不快,气不升降,腹肋胀满,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红六两,甘草一两,煎服,尤妙。好事者谓其耗气,则不然。盖有是病,服是药也。
名称:杏子汤
拼音:Xìnɡ Zi Tānɡ
处方:人参(去芦)、半夏(汤洗七次)、茯苓(去皮)、芍药(去粉)、官桂(去皮、不见火)、乾姜(炮、洗)、细辛(去苗)、甘草(炙)、五味子(去苗),各等分。
来源:出(易简方)。
制法: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一切咳嗽,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虚劳咯血,痰饮停积,悉皆治疗。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杏仁去皮、尖,五枚,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或感冒得之,加麻黄等分。如脾胃素实者,用罂粟壳去筋,碎,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服添乌梅一个煎服,其效尤验。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若呕逆恶心者,不可用此。一法去杏仁、人参,倍加麻黄,添芍药如麻黄之数,乾姜、五味子各增一半,名小青龙汤,入治久年咳嗽,痰涎壅盛,夜不得睡,仍专治脚气喘急。此方虽有麻黄,既有官桂,不致於发汗,服之不妨。一方如麻黄、甘草、杏仁、五味子、茯苓等分,橘红倍之,尤为切当。又一方用紫苏叶、桑白皮、麻黄、青皮、五味子、杏仁、甘草等分,生姜七片,乌梅一个,煎服。久年咳嗽,气虚喘急,皆得其宜。二方中有麻黄,有汗人不宜服之。
名称:人参藿香汤
拼音:Rén Shēn Huò Xiānɡ Tānɡ
处方:藿香(去梗)、人参(切片),各六两;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二两半。
制法:上捣为粗末,入人参令匀。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胃气弱,呕吐哕逆,饮食不下,手足逆冷,涎痰稠粘。又治似喘不喘,欲呕不呕,彻心愦愦,闷乱不安,或瘴疟诸疾,水浆粥药入口便吐,服之立效。久病翻胃,服之百日痊安。此药温脾胃,化痰饮,消宿冷,止吐呕。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十片,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
注意:孕妇忌。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茯苓半夏汤
拼音:Fú Línɡ Bàn Xià Tānɡ
处方:茯苓(去皮)三两,半夏(汤浸七次)五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咳嗽呕吐,气短恶心,以致饮食不下,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一大盏,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细辛五味子汤
拼音:Xì Xīn Wǔ Wèi Zǐ Tānɡ
处方:北细辛(去苗)、半夏(洗七次),各一两;甘草(炙)、乌梅(去核),各一两半;五味子、罂粟壳(去蒂、盖),各三两;桑白皮(炒)二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经不足,胃气怯弱,或冒风邪,或停寒有饮,咳嗽倚息,不得安卧,胸满迫塞,短气减食,乾呕作热,嗽唾结痰,或吐涎沫,头目昏眩,身体疼重,语声不出,鼻塞清涕,头面脚膝,时带虚浮,痰咳不止,痛引胸胁,不问新久,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二盏半,生姜十片,煎至一盏,用纱帛滤去滓,温服。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人参定喘汤
拼音:Rén Shēn Dìnɡ Chuǎn Tānɡ
处方:人参(切片)、麻黄(去节)、甘草(炙)、阿胶(炒)、半夏僸。各一两;桑白皮、五味子,各一两半;罂粟壳(蜜刷炙)二两。
制法:上为粗末,入人参片拌匀。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远年日近肺气咳嗽,上喘气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语音不出,鼻塞头昏,并皆治之。又治小儿久病,肺气喘急,喉中涎声,胸膈不利,呕吐痰沫,更量岁数加减服。
用途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新法半夏汤
拼音:Xīn Fǎ Bàn Xià Tānɡ
处方:青皮(去白)、乾姜(炮),各六两;桔梗(炒)、陈皮(去白),各一两;丁香皮四两,甘草(炒)十二两,半夏(汤洗、姜汁制)二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脏腑膨胀,呕吐痰水,噫气吞酸;或中酒吐酒,哕逆恶心,头疼烦渴,倦怠嗜卧,不思饮食,并宜服之。常服温和三焦,开胃健脾,消宿酒,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人参清肺汤
拼音:Rén Shēn Qīnɡ Fèi Tānɡ
处方:地骨皮、人参(去芦)、阿胶(麸炒)、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乌梅(去核)、甘草(炙)、罂粟壳(去蒂、盖、蜜炙),各等分。
制法:上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胃虚热寒,咳嗽喘急,胸膈噎闷,腹肋胀满,迫塞短气,喜欲饮冷,咽噫隐痛,及疗肺痿劳嗽,唾血腥臭,乾呕烦热,声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减食。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乌梅、枣子各一枚,同煎至一盏,滤去滓,温温食後,临卧服。两滓留并煎,作一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人参润肺圆
拼音:Rén Shēn Rùn Fèi Yuán
处方:人参、款冬花(去梗)、细辛(去叶、洗)、杏仁(去皮、尖、麸炒)、甘草,各四两;知母(六两)、肉桂(去粗皮)、桔梗,各五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肺气不足,咳嗽喘急,痰涎不利,胸膈烦闷,涕唾稠粘,唇乾口燥。及疗风壅痰实,头目昏眩,精神不爽;或肺胃俱虚,久嗽不已,渐成虚劳,肢体羸瘦,胸满短气,行动喘乏,饮食减少;或远年日近诸般咳嗽,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食後,细嚼,淡姜汤送下,含化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橘皮半夏汤
拼音:Jú Pí Bàn Xià Tānɡ
处方:陈皮(去白),半夏(煮)各七两。
制法:上二件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愦闷乱,或引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乾哕不止。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生姜十片,水二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养中汤
拼音:Yǎnɡ Zhōnɡ Tānɡ
处方:半夏僸(炙)八钱,甘草、肉桂(去粗皮),各半两;罂粟壳(去蒂、盖、蜜炙)二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肺胃受寒,咳嗽多痰,胸满短气,语声不出,昼夜不止,饮食减少,不以远年日近,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生姜四片,同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温中化痰圆
拼音:Wēn Zhōnɡ Huà Tán Yuán
处方:乾姜(炮)、半夏(煮),各一两;细辛(去叶、洗)、胡椒,各半两;白术(焙)二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头眩目运,好卧减食,咳嗽呕吐,气短恶心。或饮酒过多,或引饮无度,或过伤生冷,痰涎并多,呕哕恶心,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汤、饮任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破饮圆
拼音:Pò Yǐn Yuán
处方:旋覆花八两,白术一斤一两,肉桂(去粗皮)、乾姜(炮),各六两;赤茯苓(去皮)七两,枳实(麸炒)二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冶一切停饮不散,时呕痰沫,头眩欲倒,膈不快。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圆,熟水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0)

相关推荐

  • 正元散

    正元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元散 处方红豆(炒).干姜(炮).陈皮(去白),各三钱: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二两: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半两:附子(炮 ...

  • 中华饮药方剂(一)

    名称:熟乾地黄散拼音:Shú Qián Dì Huánɡ Sàn处方:丹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叉).当归(去卢.微炒).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乾地黄(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 ...

  • 千方百剂:急风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急风散 [处方] 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脐) 川乌(二枚.炮裂.去皮脐) 南星(一枚.炮) 藿香(半两) 防风(去叉.半两) 白芷(半两) 全蝎(一分炒) 白附子( ...

  • 被陶隐居写入《道藏》的补肾良方

    补肾良方经进地仙丹 处方:人参一两半,附子(炮).川椒(去目.少炒.出汗).苁蓉(酒浸.焙),各四两.川乌(炮).茯苓(白).甘草.白术,各一两.菟丝子(酒浸).覆盆子.天南星(汤洗.姜汁制焙).防风 ...

  • 千方百剂:丁香煮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丁香煮散 [处方] 丁香(不见火).红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乌(炮.去皮.脐).陈皮(去白).干姜(炮).良姜(炮.去芦头),各四两.益智(去皮 ...

  • 【孙思邈】大中华医药古方、名方、秘方合集

    名称:苁蓉大补圆 拼音:Cōnɡ Rónɡ Dà Bǔ Yuán 处方:木香(炮).附子(炮.去皮.脐).茴香(炒).肉苁蓉(酒浸).川椒(炒去汗),各十两:巴戟(去心).牛膝(酒浸).白蒺藜(炒.去 ...

  • 中医药方剂大全(一)

    名称:熟乾地黄散 拼音:Shú Qián Dì Huánɡ Sàn 处方:丹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叉).当归(去卢.微炒).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乾地黄(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 ...

  • 中医药方剂大全(二)

    名称:俞山人降气汤 拼音:Yú Shān Rén Jiànɡ Qì Tānɡ 处方:前胡.五加皮(姜汁涂.炙).厚朴(姜浸一宿.炒).麻黄(去芦).当归.紫苏子(微炒).甘草(炙).肉桂(不见火).陈 ...

  • 中医药方剂大全(三)

    名称:清凉饮子 处方:大黄.赤芍药.当归.甘草(炒),各二钱.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途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温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备注: 名称:春泽汤 ...

  • 中医药方剂大全(四)

    名称:缩砂圆 拼音:Sù Shā Yuán 处方:缩砂仁一两,高良姜.天南星(汤洗七次.焙乾),各四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散滞,消饮进食.治胸膈噎闷, ...

  • 中医药处方大全.五字方

    中医药处方大全.五字方

  • 赤白带方剂大全收集整理(五)

    131.琥珀滋生丸 [处方]琥珀1两(醋炒,灯草同研),阿胶1两(炒成珠),五味子5钱,附子(制)1两(夏5钱),肉桂(去粗皮)5钱,沉香5钱(不见火),川芎5钱,桑寄生1两,当归1两,肉苁蓉1两,人 ...

  • 化疗副反应中医药防治大全,需要建议长期收藏

    化疗的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有下述四大方面.中医药在防治和治疗这些毒副反应方面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 1. 全身反应 表现为头昏.乏力.汗多.食欲减退.精神差.睡眠不安.多噩梦.易惊醒. ...

  • 中医眼科:方剂大全

    祛风剂 1.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 羌活胜风荆防芎,白芷荷前甘桔同, 柴胡芩术羌独枳,目病风盛此方宗. 别有选奇方药简,羌防芩草眉痛用.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风证. [功用]祛风, ...

  • 中医食疗药膳方剂大全

    第 一 类 植物类食疗方 萝卜粥 [食品]大萝卜五个. [主疗]消渴.舌焦.口干.小便数. [方法]煮熟,绞取汁,用粳米三合,同水并汁,煮粥食之. 小麦粥 [食品]小麦,不以多少. [主疗]消渴.口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