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真实,并非因为真实可爱
真实并不一定可爱,人生如此,教育亦如此。倒是要警惕那些特别可爱的,它们往往并不真实。我爱真实,并非因为真实可爱。
还是一名高中教师的时候,身边围着一群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和充满幻想的小姑娘,我经常性的用近乎“残忍”的方式不时地敲打他们、警醒他们,告诉他们现实如何残酷,而当他们心灰意冷、玩世不恭的时候,我又用近乎“疯狂”的方式燃起他们心中的激情、鼓励他们拥抱梦想。有的孩子受不了我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教育方式,向我提出抗议。虽然不敢保证他们理解或认同,但我还是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这就是真实的人生。人生不能没有梦想,但梦想不等于人生。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我的一番“高论”让他们惊诧不已,有的孩子反问:“既然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那梦想有什么用处?”“用来温润你们注定粗糙的心。”我这样回答。
不久之前,与一个以前的学生偶遇,在医院后门。他叫住我,并自报家门,但我对他仅有个模糊的印象。他向我提起这段往事,并对我曾经的“高论”大加赞赏。说实话,要不是他提起,我还真的忘了自己曾说过这样的话。简单交谈十几分钟,分手之际,他说:“李老师,您是看破红尘,但依然迷恋红尘。”
非常遗憾没有留下他的联系方式。
梦想并不一定非要实现,爱拼并不一定非要为赢。在岁月的风尘中,我们的心,注定会变得粗糙,但如果有梦想的温暖和滋润,它就不会变得僵硬。但如果非要梦想成真或拼个你输我赢,梦想之光将会变成欲望之火,最终留下一堆冰冷的灰烬。直面真实,并报以热忱之爱,是我对待教育和人生的基本态度。
常态课是学校教育最大的真实,与经过精心雕琢的公开课相比,常态课真的不可爱。我们可以靠一支团队、用几个月的时间,合力打造一节精品课,但谁能做到每节课都是如此呢?课堂上,让孩子的每一分钟都专注,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精致,让教师的每一节课都精彩,这样的课堂固然可爱,但不真实。每节课都是精品,根本做不到;每节课都很精致,有一定难度;我们真正能够做到的是,每节课都很精心。能够做到的精心不去做,却大张旗鼓地做不能做到的精品,这种颇为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基础教育界普遍存在。拥抱并悦纳并不精彩的常态课,才是真的可爱。
理想中的学生是可爱的,我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在头脑中塑造一个理想学生的模型。当我们揣着这个模型走进课堂,试图以此为标准要求那些具体的学生,就会发现真实的学生原来并不可爱。于是,“爱学生”就变成了需要加限制语的原则,于是,就会有些学生被划在“爱”的圈子之外。拥抱并悦纳并不完美的学生,才是真的可爱。
教师的形象早已被标签化、模式化。经过博学、厚德、敬业、奉献、无私、勤奋等词汇修饰的教师形象,让人高山仰止。走进教师群体,我们就会发现,真实的教师,也不都是那么可爱,并非都是完人。懈怠的、粗暴的、僵化的、无知的、毁人不倦的教师,同样存在于这个群体。拥抱并悦纳并非完人的教师,才是真的可爱。
现实中很多人善于为自己营造一个假象,蜗居其中,自得其乐,久而久之便习惯了假象,或是躲在假象中不愿出来,或是干脆把假象当成真实。一旦必须直面真实,便如叶公一般,逃之夭夭。真实如同待字闺中的少女,娶回家中,掀起盖头,出现在你面前的,可能是一张并不完美、并不可爱的脸。面对一个姑娘,你可以选择逃跑或放弃,而面对人生,你又逃向何处?真实并不一定可爱,拥抱并悦纳并不可爱的真实,这份情怀,才真的可爱。
我爱真实,并非因为真实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