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故事‖六月六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民俗故事‖六月六
作者 | 王瑜廷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家乡豫南宛东,每年的正月正(大年初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盘古节)、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晒衣节)、七月七(乞巧节)、九月九(重阳老人节)都是节气,地方方言把农历六月初六称之为六(音lu)月六(lu)。
农谚说:“掏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千百年间,这里的农民一直望天收,一般收罢麦子所种的秋作物一出来,希望天气干旱些,可以除草培苗。到五月底六月初,小苗庄稼已锄够遍,“六月六,挂锄钩”。如遇连阴雨,庄稼在猛长,农民可以有一个短暂的农闲。
农闲心不闲,亲情紧相连。老人们便张罗着叫出嫁的闺女回娘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出过门的闺女也多备新麦面蒸馍、油馍、油条等礼品,携女婿或带孩子回娘家走亲戚。“收罢麦,打罢场,闺女回家去看娘”,父母要杀鸡宰鹅炸油馍,款待女婿和闺女。
说起六月六这个节气的来源,还有一个故事呢。
相传春秋时,追随晋文公重耳的功臣狐偃,受封为宰相后,勤理朝政,精明能干,晋国上下都很敬重他。每逢六月六日孤偃过生日,总有很多人给他祝寿送礼。这使狐偃骄傲起来,自恃功高,贪图享受,挥霍无度,以致于百姓赋税大增,怨声载道。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功臣赵衰,见狐偃这样,就直言相劝。谁知狐偃不但不听劝告,反而数落赵衰不识时务,笑话赵衰不堪大事,没有富贵。赵衰年老体弱,忧国忧民心切,见狐偃如此傲慢,一气之下竟然离开了人世。赵衰的儿子恨岳父不仁,立志为国除害,为父报仇,遂与亲朋好友计谋,在狐偃六月六日过生日那天将其杀害。这计策被妻子得知后,跑回娘家告诉了她的母亲,母亲忙差人给狐偃捎信,并吩咐家人严密防守。狐偃的女婿见妻子回去,知事情已败露,心想狐偃权高势众,只好在家等待,任由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六日,狐偃依然举行生日筵宴,他像没事一样去接女婿回到相府。只见他一改往年他坐在寿堂等众人叩拜的规矩,而是请女儿、女婿坐在上席,并对众人说:“近年来百姓疾苦,实为老夫之错,亲家规劝,怪老夫傲慢无礼。贤婿设计害我,老夫决不怪罪。在此向大家言明,老夫一定改过自新。今天,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女婿为民请命,可谓尽忠,礼当受我一拜。求贤婿不计仇恨,两亲和好。”女儿、女婿非常惶恐,连忙离座,跪在父亲面前叩头请罪。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关系更加亲密,每到六月初六日,狐偃都要把女儿、女婿叫回家中,叙谈家常,征求意见,并招待一番。传至民间,百姓也都在六月六日请闺女、女婿来家招待一番,以应解怨免灾的吉利,日久成俗。
六月六日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民间视六为顺,两个六相叠,自然顺上加顺。所以,老百姓也趁这个农闲时节,选择这天为儿女定婚或相亲。20世纪70年代后,有的人家请已定婚未过门的媳妇来家小住,为其添置衣物,以增进双方感情。
六月天气炎热,太阳如火,是晒衣物的好日子。人们说六月六龙王晒鳞,是日晒衣过夏不发霉,不生虫,有人便把六月六当做“晒衣节”。
作者简介:
王瑜廷,社旗县朱集王新庄村人,大学文化。工作单位:朱集乡中、泌阳县教育局、泌阳县史志办、泌阳县文广旅局。为鄂豫边革命纪念馆的首任馆长;《红色鄂豫边》杂志主编,是驻马店市创办县级老区宣传刊物第一人。先后编写了《泌阳民俗》、《红色焦竹园》、《红土地》、《白云山》、《铜山风景名胜》、《老区村史》、《泌阳民间故事撷萃》等书;还主编《宛东毗河王氏族谱》,参与编修《泌阳县志》,积极进行红色文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