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光明:“雪佛兰是上海抹不去的记忆”(深度好文)

写在前面
雪佛兰置于上海,是一坛陈年老酒,醇厚而绵柔。它的回归,激活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有了触手可及的感觉,海派风情由此可以不再空乏,变得生动而厚重起来。

文| 颜光明(汽车有智慧创始人、汽车有文化联合出品人)

“雪佛兰是上海抹不去的记忆。”

我找到“上海老茶馆”的老板张荐茗时,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话:雪佛兰是老上海家喻户晓的牌子,海派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雪佛兰重返上海已有11个年头。现在重又活跃起来,成为上海的一道风景。但是,在众多的传播中关注的主要是年轻和活力,却鲜有与老上海的内蕴连在一起。事实上,雪佛兰是老上海人心中的一个情结。十多年前,我在采访上海出租车大王周祥生后代时,他们谈到雪佛兰在上海的故事时脸上就放光。在老上海的记忆里,雪佛兰就是上海怀旧的代名词之一,与上海的人文有着密切关系。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到,1949年前在上海坐得起雪佛兰或拥有雪佛兰当属“上流生活”的标志。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采访通用副总裁杨雪兰时,她向我回忆,雪佛兰是老上海最有影响的汽车品牌之一。

事实上,在上海还没有放开私家车消费时,雪佛兰已经如雷贯耳。1993年,上海通用在沪成立了一家专修通用轿车的特约站,名叫“上海幼狮高级轿车修理厂”。总经理陶巍,有上海汽车修理大王之称,也叫汽车修理博士。当时我在他的汽修厂看到过不少通用的汽车,打开眼见,除了大名鼎鼎的凯迪拉克和别克之外,就是雪佛兰。陶巍曾经这样形容雪佛兰,“这是上海人最熟悉的汽车牌子。”我注意到,用沪语说出雪佛兰这三个字是美妙的,在老上海的嘴里会找到久远的过去,那神态如临其境。此时,上海还没有家轿的概念,即便是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得的私家车,也不叫家轿,而是沿袭旧时的称谓,叫“自备车”。这是个让人怀旧的概念,重又回到了老克勒的海派生活。

“洋房,小包车。”这是过去上海人对于上流生活的描述。今天看来,就是散落在上海的小洋房,而小包车就是自备车,即私人备用的汽车,这就给人联想到有管家和佣人的富裕,官宦之家的阶层划分。张贤亮在回忆他在上海幼年的富裕生活时,曾描述过家里有自备车时的情景,那是可以把车开进家门的私人住宅。

据史料载,1949年前,上海是全国拥有私人汽车最多的城市,占有三分之二。而且都是自备车居多,也就是轿车。其中,美国车最多,上海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雪佛兰。我曾请教过一些老上海,他们说,过去也有“商务车”,只是叫法不一,生意人和官员会选择别克。最典型的就是,上海周公馆的一辆别克,就是当年的豪华车。相对而言,雪佛兰就很接地气,可以从当时的广告就能看出,很受上海人的青睐。凡遇大事,都会叫上一辆雪佛兰以示隆重和体面的享受,如婚礼、祝寿、庆生等。这一风俗沿袭至今。我曾在2000年撰写“元年不遥远”这篇文章时介绍过,在文革时期,上海人看到一辆上海牌轿车,都会凑上去拍照留念。如果谁家婚礼和老人祝寿有轿车迎送那可是再风光不过的体面。当时,这种优雅,没有粗俗的攀比,而是对现代生活的认同,有仪式感的自尊。

为了了解上海人解放前的“汽车生活”,我通过上海历史学家郑祖安认识了张荐茗。张是上海知名的收藏家,曾以收藏张爱玲《太太万岁》手稿而出名。我在他的茶馆里看到他做的海报和明信片。在接触中,张给我的印象不仅是人文历史古董收藏的行家,而且触角涉及交通和汽车相关的文史资料和实物。比如,他非常有心地收藏了雪佛兰的产品说明书,还有广告。包括当时的交规、学车要求、登记档案、驾驶执照、汽车牌照、户外广告、上门修理专车等。可谓一应俱全,反映了旧上海对私家车服务的周到,理念超前要远胜于当下,所不同的只是手段不同罢了。比如,上门服务,专洗汽车中的地毯和内饰,这与当下时兴的“汽车宅急修”和“上门女婿”如出一辙。

我问张,你对雪佛兰为何这样情有独钟,况且外国车在上海也不少?他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用上海人特有的敏锐和精明向我看了几眼说,“收藏并不仅是靠经验,还要有知识和阅历。”在他看来,像雪佛兰这样的老牌子几乎是与老上海连在一起的“生命体”,如果缺少了汽车上海三十年代的繁华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怀旧的理由也就空乏。正因为有这样的直觉,当别人对张爱玲《太太万岁》手稿难辨真伪时,他凭直觉高价拿下,书写了沪上收藏的一大传奇。所以,张看中雪佛兰完全是从上海对这个品牌的情感,严格的说,是从这座城市的角度在寻找历史的记忆。

张的眼光没有错。可以说,雪佛兰是记录中国汽车消费最早的“活化石”之一。从张的收藏中,我看到了旧上海的汽车消费已经非常发达,尤其是服务的到位,无论是理念还是要求都做的比现在还要到位和贴切。比如对司机开车要求,除了有保证书之外,还要按上手印,有人格上的承诺,被看作是一件庄重而神圣的事。

在张的茶馆里有一幅用搪瓷做的雪佛兰户外广告,让我吃惊的是,这不是轿车,而是货车和客车,用今天的专业术语来说,应该叫“商用车”。由此可以证明,雪佛兰品牌进入中国是系列最全的汽车品牌。后来我又从史料中找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雪佛兰与上海的生活场景,比如在上海新式里弄里,有一个小孩坐在雪佛兰引擎盖上,童趣盎然,生活气息浓烈;以篱笆围墙为背景的雪佛兰,反映了老上海对品质生活的审美。这些信息告诉我们,雪佛兰过去给上海带来的不仅是优雅的生活方式,还是构成老上海风情的纽带。由此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听到这个品牌时,难怪老上海会那么起劲,以骄傲的口吻回忆旧上海的桥段(眼界),原来自备车与私家车还是有区别的,就像怀旧与乡愁有着本质的不同。

雪佛兰置于上海,是一坛陈年老酒,醇厚而绵柔。它的回归,激活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有了触手可及的感觉,海派风情由此可以不再空乏,变得生动而厚重起来。

2016年3月10日

写于上海

颜光明
资深媒体人、著名汽车记者。从1985年开始就与汽车行业接触并从事新闻写作,曾先后对汽车业界重大事件做过深度报道,发表观点性文章至今,勤于思考,笔耕不辍。长期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并参与了一些软课题的研究。著有《轮上风流》、《大国汽车》等书。

汽车有智慧
真实  |  启迪  |  睿智

虽然关注汽车,更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另一种可能

关注futurauto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微信号: futurauto

有价值的智慧汽车发声平台

(0)

相关推荐

  • 造电动车,凭什么要分传统和新兴?

    上海车展,如火如荼.今年的主题是"拥抱变化",那么,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变化是什么?狭义一点讲,电动化.智能化已成大势所趋. 有趣的是,翻看通用汽车的历史,他们很早就提出了电动化.智 ...

  • 【远方•安宁有约】上海总社 梅作品《抹不去的记忆》

    抹不去的记忆 文/梅 故乡的小河 温暖的亲情 是生长在我们血脉里 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故乡的小河带着我金色的梦幻流向远方 那里装着我幸福童年美好的时光 站在收割过的秋的田野里 我想起了母亲疲惫的身影 ...

  • 历年人民公社题材年画选集,是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1958年出版,陈学楫作品,社社丰收,家家幸福. 1973年出版,马振龙作品,公社春常在. 我是公社小社员 作者未知 1960年出版,陈琦作品,三个万岁. 1960年出版,葛文作品,人民公社喜事多. ...

  • 抹不去的记忆(外一首)/叶红亮

    抹不去的记忆 破茧成蝶 只为期待与你天涯双飞 流星划过天边的许愿 遗落过往一缕记忆碎片 光阴煮沸的思念 驮不起情有独钟的矜持 陌上桃花盛开的树下 再也觅不到你痴情等候的踪影 回首雨巷相遇 是你不忍迎视 ...

  • 抹不去的记忆 文/星落雨夏

    抹不去的记忆 文/星落雨夏 站在 岁月的渡口 回忆 抹不去的光阴 皱纹 一道道渐渐爬上额头 青春 一去不复返 岁月 虽然苍老了容颜 却 从未抹去记忆深处的回忆 那儿 不仅有父母的呵护 还有 有姐妹的情 ...

  • 纳录集市,抹不去乡愁记忆|李炜

    作者|李炜   编辑|安礼德  纳录集市,抹不去乡愁记忆 回到纳录,我们重温过去久远时光 集体跳大绳.抹包谷. 竹编技艺成为比赛亮点 捏泥人艺术 尝绵花糖是一种时尚 穿花衬衣姑娘,如当年的小芳 抬板凳 ...

  • 抹不去的记忆(牛素玲) ‖《济源文学》2021(070)

    抹不去的记忆 牛素玲 1964年8月初,家住轵城南岭的清泉和哥哥清河同时考取了济源一中.哥哥读高中,清泉读初中.清泉自幼家境贫寒,母亲早几年去世,老父亲含辛茹苦,又当爹又当妈抚养他们兄弟姊妹六个.清泉 ...

  • 抹不去的记忆

    我似乎是看电影长大的.以前的博文也常提及小时候爱看电影,小学期间县电影院放映的影片几乎都看过.看过了还不算,竟然过目不忘,只要提起哪一部,我便滔滔不绝地介绍剧情.演员等等,被妈妈说成是不务正业. 当然 ...

  • 抹不去的记忆 ‖ 马帮原创第25期

    墨香飘雅意 脉语出真情 抹不去的记忆 | 马帮原创第25期 <牧羊曲>视频/演唱:墨脉 一说起影视,就不得不提及票房. 何谓电影票房? "电影票房",原指电影院售票处, ...

  • 那个心酸的童年,这四部经典老电影,是80后抹不去的记忆

    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常常会胡思乱想,自己年龄慢慢增大,对过往的一些事情很是怀念,尤其是自己爱看的一些电影,在自己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能看上一部好电影,可以说是上天的恩宠,在那个心酸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