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夫阴黄证治心得
此文发表于《浙江中医杂志》
阴黄有两种情况,一种素体阳虚,发病时即为阴黄,一种是阳黄失治,或过用寒凉之品,迁延日久所导致。从整体看,必有虚寒证候,精神不振,沉闷思睡,头不想抬,口淡无味,黄疸色灰暗,无光泽,大便溏薄,腹胀或干呕,舌质淡,舌体胖大,脉迟缓或迟弱。治以主脾胃之气为本,温阳散寒为法。阴黄病情发展较慢,但要时时不忘退黄。
病案:
焦玉轩,男,38岁,于1990年12月3日初诊。症见黄疸,巩膜黄染,身目皆黄,小便黄,纳差,干呕,口淡无味,便溏,日4~5次,乏力,精神不振,嗜睡,头沉闷,肝区不适,头不想抬,脉迟缓,舌质淡,舌体胖大。言病已月余,曾在他处服用中药10余付不见好转,反而加重。观其所带处方,方中有板蓝根、黄连、茵陈、金银花、龙胆草、黄芩、栀子、大黄、黄柏等苦寒之品。肝功能检查:乙肝大三阳,总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增高。
诊断:阴黄(急性黄疸性肝炎)。
辨证:寒湿困脾,中阳不振。
治法:抓住进食开胃,以健脾止泻,温阳退黄为法。
处方:黑附子20g、土白术30g、云苓20g、神曲30g、姜炒黄连3g、茵陈30g、薏苡仁30g、白豆蔻10g、补骨脂30g、吴茱萸10g、车前子20g。3付,水煎服。并加服绛矾散1日1次。12月7日复诊:食欲增加,大便日2次,精神好转,黄疸见退,上方加藿香、茯苓、山药。3付,水煎服。12月10日三诊:黄疸消退过半,食欲大振,面有光泽,大便日2次,头已不沉闷,想动,嗜睡减 轻,精神明显好转。处方:黄芪50g、太子参20g、姜炒黄连3g,黑附子20g、土白术30g、茵陈30g、神曲30g、柴胡20g、白芍20g、郁金20g、白豆蔻10g、半夏15g、茯苓20g。5付,又加以调理饮食,大枣10个,小麦1把,水煎服。主要以增加食欲,减少大便次数为法,治疗2个月,肝功能化验正常。
按:阴黄或阳黄病人,不可过用苦寒伤脾损胃之品,时时注意保护胃气,急性病必立胃气为本,求胃气是验证病情好转与否的最佳方法,否则必详查病因,再行辨证用药。病久不愈的,必须照顾脾气,脾气升,胃气降,升降自如,食欲大振,便溏减轻,大便正常,湿去黄退,则病自愈。方以黑附子土白术温阳利湿,太子参、黄芪扶正益气,柴胡、白芍疏肝理气解郁,茵陈退黄,神曲、白豆蔻、大枣健脾进食,半夏降逆,郁金、白豆蔻、白芍理气散结,并少佐黄连,少量的清热解毒药配入大量温热药中,可使温而不致过热生火,黄连一方面又有降逆止呕,健脾开胃作用。总之,阴黄病情恢复较慢,必以健运脾胃为本,温阳利湿退黄为法,少佐清热之品,守法守方缓进方见功也。
附:绛矾散:由绛矾、鸡内金等组成,绛矾为皂矾经过加工制成。每次2克,1日1~2次,大枣汤送下。功能养血补血散结。主治肝病血虚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