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雀神方老太|小说
文/古月
【作者简介】古月,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方老太是原成都木材综合工厂的职工,家住府河桥社区。
方老太的丈夫死得早,给她留下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方老太一把屎一把尿把几个儿女拉扯大,让他们各自都安了家,方老太也就老了。
方老太的四个子女都在同一个工厂上班,彼此住得不远,关系也很融洽,他们每周要聚会一次。轮流做庄,这周老大家,下周老二家,依次轮起走。聚会做什么呢?无非就是吃吃饭,谈谈天。可饭有什么好吃的呢?天有那么多聊的吗?那就只有打麻将。客厅里,摆两桌麻将就很热闹了。这边喊,三万;那边喊,八筒。这边喊,碰;那边喊,胡了。两桌麻将,八个人,方老太就成了多余的了。想和谁说说话,谁都不空,敷衍两句就不耐烦了,深怕影响了自己看牌。方老太不会打麻将时,便很无聊,只好干点杂活,倒倒水,嗑嗑瓜子,看看菜好了没有。好不容易等到开饭了,饭桌上大家谈的还是麻将,让方老太插不上嘴。方老太就下决心把麻将学会了。
刚退休时,方老太住在儿子家。早上7点方老太就出门去领牛奶,然后各家各户去派送。送完牛奶,不到9点,方老太就到菜市场去买菜。买菜回来,看一会儿电视,就开始捡菜做饭。中午饭做好,儿子媳妇也就要下班回来了。下午,午睡到2点过,就到社区去打麻将。打麻将的搭子基本上是固定的那几个人,张大妈,李大婶,王老汉。
方老太的麻将技术不行,总是输的时候多,几个退休工资还要用来管家里的生活,方老太就每天早早起来送牛奶,挣点外快。
方老太有了孙子以后,送牛奶的工作就辞了,下午的麻将也打不成了,天天在家照顾孙子。不过,星期六、星期日这两天是方老太的假期,这两个整天的麻将,方老太是不耽搁的了。就好象抽烟的人,很久没有烟抽了,一下子要抽个饱,过足瘾。
孙子上小学了,除了接送的时间,方老太就泡在麻将馆里。方老太的麻将技术也大有长进了,隔三差五的,菜钱就赢回来了。张大妈,李大婶,王老汉已不是方老太的对手,社区中的年轻人与方老太打麻将也要小心应付了。女儿、儿子、女婿、儿媳与方老太打麻将,有时也开玩笑说,妈,你也要放我一耙子哦。
1991年木综厂借成都市修建二环路之机彻底转型改制,厂里按每人35平方落实住房面积。大女儿家庭条件要差一些,大女儿说,妈的面积分给我,妈就和我们住在一起。其他兄弟姊妹都没有异议,方老太就跟大女儿一家住在了一起。周末聚会还是轮流做庄,热热闹闹地。有时也到周边农家乐去,还是打麻将。成都人差不多都是这种休闲方式。
方老太在大女儿家一住就是十几年,93岁了,身体硬朗,眼不花,耳不聋,牙齿一颗没掉。就是年前别人喊打麻将,走楼梯走急了,摔了一跤,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腿脚没有以前利索了。大女儿家住六楼,上下楼梯很不方便,上一层楼,歇好一会儿。方老太跟儿子说,要回儿子家住。儿子家是电梯房,上下方便。儿媳妇说,当初说好了的,怎么能变呢?况且家里没有多余的房间,你孙子就要一间卧室一间书房。儿媳妇说到其他两个姐姐家去住吧。二女儿说,妈,你晓得我们两口子一天忙生意,很晚才回,你这么大年纪了,万一出了事咋办?三女儿说,我们家也是多层楼房,虽说是四楼,你上下楼梯还是不方便。
方老太的儿子女儿都说,妈,你这么大年纪了,就在家看电视,少出点门,安全。方老太说,一个人,坐在家里就发呆,我就想你们爸。你们爸说,他也想我了。
实在没有办法了,方老太住进了社区养老院。方老太有退休工资近四千元,交了养老院的费用三千多,还有节余,这就是麻将资金。上午在养老院里走一走,看看树,看看天,和老友们聊聊天,做一下活动。下午,约上几个麻友,搓搓小麻将。周末儿子女儿们聚会,照例会把方老太接去,一起打打麻将,再送回。方老太的麻将已打得炉火纯青,儿女们的话题,方老太都能接起,有时,还主动给他们念念牌经。
府河桥社区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举行书画、象棋、雀神大赛,养老院的麻友们都鼓励方老太去参赛。方老太在陪护人员的陪同下报了名,成为了年纪最高的雀神大赛参赛者。大赛采用淘汰制,64进32,32进16,16进4,最后4位再按筹码多少分出一、二、三、四名。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鏖战,方老太出人意料地夺得了第一名,成为了本次大赛的雀神。晚报记者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方老太在当地成为了明星。
方老太的儿子女儿们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养老院来看望母亲。可他们找遍了整个养老院都没有发现母亲的踪影。
方老太带上奖杯打车去了金沙陵园公墓,方老太的丈夫就葬在这里。方老太把奖杯放在丈夫的墓前说,老头子,你一个人在下边等久了吧,我很快就下来陪你。你寂不寂寞啊?我来教你打麻将吧……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