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特工苏秦生涯,君子一诺生死兑现

从史书记载来看,中国的间谍史从夏朝少康始,少康复国,曾派女艾间于浇。女艾估计是个西施般的美女,她的任务也跟西施一样以美色迷惑寒浇。不过这毕竟属于“后宫政治”,因古代女子无法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只能在生活起居范畴内间接影响决策者的意志。真正在外交和政治角逐中发挥作用的间者要数夏末商初的伊尹。

《孙子兵法·用间》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伊尹和吕牙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间者的开始。

春秋战国是历史上最为动荡时期,间谍文化借这个温床蓬勃发展,达到了空前成熟。无数精英特工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上演敌后大战,为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国史上最神秘最高级的间谍要数苏秦,苏秦来自东周洛阳,却一生为燕国服务,他有许多令人羡慕的身份,丞相(两国)、特使(两国)、武安君(三国),但所有的头衔都是为了掩护他的最终身份:间者。主要成就是颠覆齐国、打破东西两强的局面、改变战国格局、使燕国国力达到鼎盛、为战国后期秦国一家独大打下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苏秦加快了日后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

看着这些耀眼的成就,可以想象这个来自底层的非同一般的才俊,他究竟有怎样的三头六臂,现将苏秦潜伏生涯中的几个重点段落进行梳理,从中窥视作为一高级特工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

《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齐献燕王章》:“燕齐之恶也久矣,臣处于燕齐之交,固知必将不信。臣之计曰:齐必为燕大患。臣循用于齐,大者可以使齐毋谋燕,次可以恶齐勺之交,以便王之大事,是王之所与臣期也。”

期,约定。苏秦说这是我王(燕昭王)与臣的约定。什么约定?间齐。间齐为了什么?苏秦是在怎样的国际背景下单刀赴齐深入虎穴去屡行这个约定的?

一场政治闹剧引发的内乱。

策中记载得很明确,燕齐之恶久矣。这还得将时间倒退到公元前314年说起,当时燕国发生内乱,燕易王将王位禅让给权臣子之,引起太子姬平不满,一场王位争夺战就此拉开,默默无闻的燕国也由此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脱颖而出。由于子之是受前任王认可的合法继承人,太子平自然不是他的对手,只好借助他国的力量来干涉。那么,齐国的机会来了。

当时齐国由齐宣王执政,他的父亲齐威王是战国田齐第一代雄主,主要成就是改革吏治,徐州相王。齐宣王即位后也一心想要干出一番事业,与祖上比肩。太子平的到来正好成就了他的心愿。于是齐国借平乱为由进驻燕国都城蓟,杀子之,占领了燕国,西南部的中山国也从中分去了一杯羹。

但是齐国这样一来却狠狠动摇了赵国的奶酪,赵国的奶酪是中山国。中山国位于赵燕之间,赵武灵王一心想要吞并它。燕国被齐国占领,对他日后吞并中山国非常不利。赵武灵王决定插手此事,联合秦国、韩国逼迫齐国退出燕地,并迎回韩国为质的燕公子职为燕昭王。

燕昭王上台后,吸取教训,精励图治,决心改变燕国现状,向齐国复仇雪耻。设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苏秦在这个时候入燕,并为燕王制定复仇兴国大计。两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一拍即合,苏秦入燕后并没有马上替燕王实施计划,而是经过了漫长的等待。

一直等到公元前300年左右齐泯王上台才正式出使齐国,为什么要等这个时候?主要有两点:

一、新君小白。齐燕矛盾不是一般的深,齐宣王当年杀燕国百姓,掳燕国重器,占燕国土地,可以用无恶不作来形容,燕国要想在齐宣王手里结交显然不可能。只有新君即位,两国矛盾或可以尝试刷新。再则新君即位,毕竟政治经验欠缺,更容易说服。

二、人事变动。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王权更替,国内格局必会有所改变,包括国策变更、战略走向。也就是说,趁着齐国王权交接,燕国可以面临更多的机会,苏秦此时入齐,显然是看准时遇,寻找新的契机。

在第一次出使齐国的五年当中,苏秦虽然没有做出明显的业绩,但他以稳定齐燕关系为外交目的,使自己成功打入齐国内部,搏取了齐王的信任,既麻痹了齐国当局,又为燕国休养生息迎得了最佳时机。这无疑为日后燕国在战国主战场上占据主导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

当然,第一次间齐的失败可能跟当时齐国的“无冕王”孟尝君也有关系。

不厌其烦的等待,间者需得具备足够的耐力

“守株待兔”的耐心是一个优秀间者要去挑战的必备素质。

前面已经交待,苏秦的存在是为了替燕昭王复仇雪耻,那么他出使齐国的前提自然得建立在这个战略之上。苏秦的每一次出使都得等待合适的时机,这个所谓“合适的时机”就是切合国际形势。那么苏秦第二次出使齐国又是在怎样的国际背景下实施的?

当时天下已进入三强,即齐、秦、赵。赵国是后来居上,国力直逼齐秦,从地缘上看,秦在西,齐在东,赵则居中,齐国和秦国就像赵国的左右两翼。三国势均力敌,要削弱或消灭其中一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得两强联手。

秦国开始坐不住了,秦国要想独大,必须先削弱齐国和赵国,但是齐国远离秦国,相比之下赵国对他的危胁更大。所以很自然,赵国成了秦国首先要削弱的目标。秦要弱赵,自然得与齐国建交,两国建交需得有个名堂,秦国当然不可能直接对齐国说我们联起来对付赵国,只能通过一个上得了桌面的理由,是什么?

战国史上最雷人的合作战略“东西两帝”重磅出炉了。

秦王的这个理由够高大上,既实现了自己的野心,又可以与齐国一起堂而皇之的消灭死敌赵国。因为齐秦相互称帝,赵国必然反对,这就像当年的齐魏“徐州相王”一样,为楚国带来了出兵的口实。楚威王一直觊觎齐国的霸业,当田因齐徐州宣布称王,楚威王以此为借口讨伐,爆发了著名的“徐州之战”,狠狠折了齐国一翼。

秦国也算准了只要齐秦称帝,赵国必引三晋反对,到时齐秦联合攻赵顺其自然。秦昭襄王派相邦魏冉出使齐国,向齐泯王呈上了一块“帝玺”。而齐泯王正欢天喜地的接受秦王的礼物时,苏秦的轺车也从燕国蓟城的南大门缓缓驶出,一场破坏齐秦称帝的巅峰对决正在悄悄酝酿。

“东西两帝”很快在苏秦三寸不烂之舌下土崩瓦解。苏秦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两点就改变了齐泯王的战略方向。

第一,借刀杀人

指秦国利用齐国的力量去攻打赵国,一可削弱赵国,二来消耗齐国。齐国知道真相后自然不甘心为秦国作嫁衣。

第二,战略转移。

指秦国图谋改变齐国的战略投资。齐国眼下最重要的战略是什么?当然是进取中原,这是田齐祖上世代遗愿,东西两强哪个不想进取中原,进取中原是战国诸侯争霸的终极目标。当年秦武王东出攻打宜阳的目的不就是进取中原?齐泯王不可能不知这一点。秦王用一块破帝玺打消齐国进取中原的意图,还让齐国去替他攻打赵国,种种厉害被苏秦一一揭穿后,齐泯王恍然大悟。

中原有块肥肉:宋国

原来秦王这么坏,齐泯王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请教苏秦接下去该怎样应付秦国,苏秦拿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方案,当然也是为齐王量身定制的:秦王不是让你去打他的死敌赵国么?那你偏去攻打他的盟国好了,秦国的盟国是谁?宋国。

秦国为什么不去跟韩魏称兄道弟,偏要与小宋搞暧昧?这还用说,当然是为了控制齐国。秦国距离齐国太过遥远,控制起来不太方便,如果通过宋国这个中转站,那就好办多了。宋国位居天下之中,又紧邻齐国,齐国若要进取中原,必对宋国下手,这个秦国不可能不知。若拉拢宋国,不但可阻止齐国的野心,也可借宋国压制齐国,一举两得。

《战国策》记载:濮上之战,齐国大败,盼子对齐宣王说:“不如易余粮于宋,宋王必悦。梁氏(魏国)不敢过宋伐齐。齐固弱,是以余粮收宋也;齐国复强,虽复责之宋,可;不偿,因以为辞而攻之,亦可。”

盼子的建议是眼下齐国败退,形势危急,不如把剩下的粮食放到宋国,一来造成齐宋勾结的假象以迷惑虎视眈眈的魏国,二来为日后齐国伐宋创造借口。

这段记载告诉我们什么?灭宋早在齐宣王时便已成为齐国战略目标。苏秦这个时候提起无疑给齐泯王打了针鸡血,使即位近十年来陷入迷茫的齐泯王顿时找到了理想的出口。

那秦国难道不觊觎宋国这块肥肉吗?当然一直在觊觎,秦国早在秦惠文王时就已定下东出战略,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倡导的战国第一次山东六国合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之后秦武王也有不甘示弱的表现,即谋划攻打宜阳,终致意外身亡而告终。等到秦昭襄王即位,赵国又在武灵王的统治下日益强大,赵国“胡服骑射”后灭中山,国力迅速与它并肩,又紧邻秦国的东北大门,秦国要实现东出战略,得看赵国脸色了,在赵国的国力没有被削弱之前秦国是绝不会轻举妄动的,这也是为什么秦王要设计“东西两帝”的初衷。一将齐国的视线从宋国引向赵国,二来替他把守东北大门的要害。没想到这一切都被苏秦从中破坏。

苏秦之所以这么自信除了相信自己的游说能力,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对“天命”的准确拿捏,当下三强鼎立,两国称帝显然不合时宜,谁被推上风口浪尖谁就得倒霉。苏秦给齐王的建议是既然称帝是秦王自编自导的闹剧,那就让秦王自己去演这出闹剧。

阴阳双谋,谍血战国

五国合纵,上演战国时代唯一一场声势浩大的无雨之雷

苏秦徒手将五国泡制成一个超级“空雷”就把秦国咤退在了函谷关内

苏秦说服齐王,将齐国战略的矛头从赵国转向宋国,齐王也不笨,这样一来,得罪了秦国,再要去攻打秦国的盟国,岂不更加激怒了秦国?怎么办?

接着苏秦拿出了第二套方案:五国合纵

《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梁献书于燕王章》:“寡人(齐王)与子(苏秦)谋功宋,寡人恃燕勺(赵)也。”

齐王和苏秦名义上是一起谋宋,实则心中的盘算是各有一套。

齐王心知肚明,要谋宋,必须得依靠燕赵。燕国是齐国最“忠诚”的盟国,燕国唯齐国的一切战略主张马首是瞻,这也是苏秦当初代表燕国向齐王承诺的。第一次攻宋的时候燕国就派出二万士卒前来支援,以向齐王表示诚意。

而赵国则是三晋之首,齐国只要笼络了赵国,等于控制了三晋,五国合纵可以顺利促成。所以齐王说“寡人恃燕赵也”。

但对苏秦来说,一方面他需要齐赵和好,阳谋齐国灭宋抵制秦国的铁骑来搅局;另一方面他又要继续屡行齐赵交恶的阴谋,为齐国的最终孤立设下埋伏。《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梁献书于燕王章》是苏秦在魏国写给燕昭王的密信,里面详细提到了日后怎样使五国倒戈伐齐的设想,他将利用魏相孟尝君、赵将韩徐为以及奉阳君李兑这些魏赵两国的上层控制三晋,并要求燕王暂时保密,不要泄露攻齐一事。

这样一来可能会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大家都不去攻打秦国,而只是做个样子。

五国合纵后迟迟不出兵,齐王感到惶恐不安,当然也是担心燕国和赵国反水,而齐国要将主力集中在宋国,无力顾及其它外来因素。齐王的顾虑苏秦自然也感受得到,于是故意派人向齐王传达一个信息,一可避免齐王对自己的怀疑,也可稳定齐国君臣以拖延时间。

《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梁献书于燕王章》:“天下不能功秦,□道齐以取秦。”

帛书缺损,大意是天下各国(指燕赵韩魏四国)之所以迟迟不愿意攻打秦国,是因为发现齐国不按约定有暗中拉拢秦国的意图。

苏秦向齐王发出的信息量很大,也很严重,现在是五国合纵非常时期,对象是秦国,目的是为了齐国谋宋。一旦三晋和燕国帮齐国打了秦国,结果齐国反跟秦国和好,那么三晋和燕国成了大恶人,日后必会遭到秦国的狠狠报复。当年公孙衍倡导六国合纵攻秦,之后秦国发动修鱼之战报复三晋便是前车之鉴,谁也不会愿意去重蹈悲剧的覆辙。

这个理由开得很合理,成功打消了齐国君臣的疑虑。三晋虽然不愿意去打秦国,但至少能让秦国出不了函谷关,齐国可以安安心心去攻打宋国了。

《战国纵横家书·苏秦使盛庆献书于燕王章》:“将养勺(赵)而美之齐乎,害于燕,恶之齐乎,奉阳君怨臣,臣将何处焉。”

苏秦暗中离间齐赵关系的事被奉阳君察觉,恼羞成怒的奉阳君将苏秦囚禁在赵国,经历九死一生,依仗坚定的信仰和强烈的求生欲度过了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当齐国如愿以尝吞并宋国,赵齐的关系彻底搞僵,三晋已不听使唤,秦国也成了最大的死敌,燕国最后反水,齐国的末日顺利成章的到来。

苏秦最后的归宿:作为一个间者,使命已经完成,最后的胜利对他已不再重要,生死也显得无足轻重。

间者的品质:智、忠、信、义

战国时代,利益至上。苏秦出生在风云激荡的功利时代,不可否认,跟张仪一样是功利主义的代表,诚信与奸诈、忠义与自私并存,是天使与魔鬼的矛盾体,是冰火两重天的混合体,这恰恰是战国时代的典型特征,而苏秦无疑是这个功利时代的缩影。但褪去功利的外表,我们还是能看到很多内在的实用的优秀品质。

智者:苏秦的智慧无须在铺陈张扬,通过替燕昭王制定兴国大计、粉碎东西两帝、五国游说合纵、改变齐国战略、刷新战国格局等一系列震惊天下的大事件,将苏秦的外交智慧挥洒得淋漓尽致。后世对苏秦事迹之所以混淆不清得归功于他的这些大智慧和大成就,比如辅佐周文王的吕尚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于是后世的军事著作《六韬》便附嫁到了他的身上。苏秦也一样,我们现在对他的历史了解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忠臣:毫无疑问,苏秦的政治生涯从燕国始,为燕国的复兴大业终其一生,最后因间者身份暴露客死异乡,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也不为过。苏秦对燕国的“忠诚”可能跟他年轻时不得志最后是燕国起用他有关。结合《史记》,年轻时的苏秦到处碰壁,洛阳王城的人都看不起他,连父母兄嫂也奚落他,自己老婆也不看好他,初游秦国落魄而归,那个狼狈无法形容。很有可能苏秦是“大器晚成”,从游说秦惠文王失败到后来辅佐燕昭王,中间被迫雪藏了很多年,这些艰苦岁月磨砺了他的意志,提升了他的精神内涵。后来因历史机遇,燕国失国,昭王求贤,落魄的苏秦才得以一朝得志青云腾飞,这对苏秦信仰的坚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信使:苏秦揣着“弱齐强燕”的为政理想潜伏到齐国,一方面要受到齐国贵族的质疑和检验,另一方面又要面临燕国君臣的猜忌和诽谤,苏秦曾用“危如累卵”来形容自己的尴尬处境。但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最后还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真正做到了“一诺千金,生死兑现”,无负燕王嘱托,无负自身理想,这些都要靠“信仰”来支撑。

义士:据《战国策·甘茂亡秦》记载,苏秦间齐期间,曾遇到秦国左相甘茂,原来甘茂受到秦国贵族的排挤出逃到齐国,想通过苏秦在齐国的关系为自己打点后路。苏秦爽快的答应下来,通过“奇货可居”理念为在秦国失了势的甘茂抬高身价,受到了齐王的特别礼遇。其中不乏一个“义”字可以体现。

《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句诗估计最能表达一代间者的心情。

文/堰风

(0)

相关推荐

  • 战国 189 第一次失手——也是苏秦自出道第一次失手

    上次说到,苏秦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稳住了赵魏韩三国,让他们继续屯兵成皋,挡住秦国人,让齐国放开手脚去打宋国.这一切只是形式的需要.仅仅过了一年,第二年,公元前287年,经过五国攻秦一番热热闹闹的折腾,苏 ...

  • 战国 186 第一次伐宋——看苏秦如何忽悠李兑打宋国

    齐国和秦国在东西两向称帝,这件事情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也惊动了赵国的李兑,李兑之前气死了赵主父,然后一手遮天,执掌了赵国的政权.他担心秦国和来报复自己,准备主动投怀送抱,向秦国倒过去,一见情势不妙 ...

  • 战国 194 五国攻齐——燕国名将乐毅大显身手

    上次为您说到,齐国灭掉了宋国,没错,宋国的老大宋康王那是一典型的疯子,更年期提早了.但问题是,一直盯着疯子不放的人估计精神也不会正常到哪里去,说的就是齐国的老大齐湣王了.当此之时,尚不知大厦将倾的齐湣 ...

  • 战国 185 苏秦的策略——纵横术金科玉律第一条:利用敌友消耗敌友实力

    苏秦来到了齐国,齐闵王在首都临淄,姜太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齐闵王高度赞赏了苏秦的国际主义精神,并表示苏秦先生的到来将使齐.燕两国放下历史恩怨,携手合作,为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国际环境而不 ...

  • 苏秦死间齐国,战国时代的无间道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机,发兵入侵燕国,并且攻破燕国都城,杀了燕王哙,子之逃跑后被处以醢刑,燕国几乎亡国.但是齐军在燕国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致使燕国臣民上下同心,群情激愤,誓死抵抗齐军.最 ...

  • 战国 191 第二次被扣留——亲哥苏代来救场

    上次为您说到,深陷敌营的苏秦通过三封加急的求救信,终于说服燕王把自己从赵国那里救了出来.虎口脱险之后,苏秦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没有回到燕国,而是直接去了齐国,并在齐国成功的说服齐闵王不要把蒙邑送 ...

  • 战国 190 三封求救信——苏秦是为何被扣留在赵国?

    公元前287年前后,苏秦所活动的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真可谓是风云变幻.错综复杂,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也不清楚. 正是因为各个诸侯国各自心怀鬼胎,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才让苏秦这样的纵横家有了充分的发挥的余 ...

  • 战国 187 囤兵成皋——看苏秦怎么借力(诸侯国)打力(秦国)

    燕国的将军张魁被杀了,燕昭王那是义愤填膺,打算出兵为自己的将军报仇.凡鹞这个时候来劝他,说服他停止这种鲁莽的行动,燕昭王也答应了.燕昭王就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就这么无声无息的由他去了吗 ...

  • 战国 184 苏秦的信——史上最强卧底的纵横术

    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里,出土了好些,写在帛上的书信,这个帛,就是上面一个白下面一个毛巾的巾,指的是,丝制品,这些书信就被统称为帛书.这个就是所谓的<战国纵横家书>,其中有13篇, ...

  • 战国 193 齐国吞宋——宋国被灭,苏秦的死亡还远吗?

    射天鞭地,逼死恩爱的小夫妻,这只不过是宋偃王残暴恶行的万万份之一,他干的缺德事儿,那是数不胜数的.那好吧既然数不过来,咱也就别浪费时间数了,反正老百姓是恨死他了.周边被他欺负的邻国也老惦记要来报仇,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