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故事】润芳《哑巴与孩子们》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润芳

【作者简介】润芳,原名申芳玲,教师一枚。兴趣广泛,而无一专;无事宅家,养花饲狗。率性固执,豪爽仗义,人送外号“独行侠”。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哑巴家的院子坐北朝南,独独地立在田间路畔,如果说哑巴家还有一个邻居,就是在哑巴家东边的小学校,和哑巴家隔着一条路外加一条水渠。

学校确实很小,只有两间南北通透灰砖瓦房的教室。教室后面有个小院子,有两孔窑洞,是老师的宿舍兼低年级教室。院子里东西各有一台兵乓球水泥案子,爱打球的孩子每天都围着抢着上场,很热闹。教室前面的操场倒是很大,设有一副篮球杆。操场东边有跳高跳远的沙池,沙池被一片树林子包围着,夏天在那玩耍很凉快。孩子们喜欢到树林子里晨读,席地而坐,便大声读起来······

学校没有围墙,出了操场就出了学校。每天放学,孩子们排着队从哑巴家门前经过,差不多每天都看见哑巴站在他家门前的杏树下,调皮的男生总喜欢朝哑巴扔石子,边扔石子边喊:“涩皮(意思是吝啬鬼)哑巴,哑巴涩皮。”每当这时,哑巴便要哇哇乱叫,跑过来捉扔石子的孩子,队伍就乱了,所以只要哑巴在,孩子们到哑巴家门前就不用站队了,三三两两自由跑回家。老师是没有办法的,管得了学生,管不着哑巴。

孩子们喊哑巴涩皮,是有原因的。哑巴家西墙外有一棵李子树,不仅非常美,而且是全村唯一的李子树。每年暑假时,李子树果实累累,紫红紫红的果子,很是诱人,特别招馋嘴的孩子,但哑巴一颗都不给孩子吃。到果子快成熟时,哑巴就每天坐在墙根下,像守神灵一样守着他的果子,想要偷吃一颗很难的,偷吃的孩子,如若不幸被哑巴抓住了,是要挨打的。村里的大人没人和哑巴计较,只会管束自家孩子。等到果子八九成熟,他家人全家齐动手,一下午就摘完,第二天就拉到集市上很快卖掉了。

我母亲有时也会买上两三斤,哑巴家的李子很新鲜,皮上有一层薄薄的白粉,咬一口,那滋味,真是没的说,此后再没吃过那样好的李子。

哑巴并不愚钝,他有着农村人的精明,却是村里孩子唯一可以捉弄取笑的大人。不过他家人很有意思,小孩子捉弄哑巴,他们从来不管。

哑巴家东墙外从南到北栽了一排石榴树,哑巴非常爱护。修枝剪叶,施肥打药,在哑巴的精心管护下,那排石榴棵棵高大茂盛,每年花开时,火红一片,蔚为壮观,像一道美丽的屏障护卫着哑巴家。这样美的石榴,村子里是没有人驻足观赏的。在乡下人看来那再平常不过,花的美,树的姿态,都在他们的生活里,年年岁岁相依相伴。但却是孩子们玩耍捉弄哑巴的乐园。

入了秋,挂了色的石榴挂满枝头,这时哑巴就整日坐在南头东墙角,看住果子,以防小孩子偷摘。就这样总有调皮孩子七八个一群,放学后,趁哑巴不注意,躲到树后摘取,等哑巴发现,哇哇大叫,便一哄而散。哑巴追了这个跑了那个,一个也抓不着,那些捣蛋孩子边跑还回过头学哑巴喊,气得哑巴越发怪叫,声音实在是难听。不过哑巴从不追出自家地盘,每次都是朝着那些孩子奋力掷几块土块方才罢了。一些男孩子还站在路边上用弹弓打果子,练准确性,打着打不着,并不重要,孩子们并不为吃石榴,大多数人家庭院里都有石榴树,主要是为了逗哑巴玩。

孩子们是不喜欢哑巴的,这个不喜欢里有着一点轻视,他除了哇哇大叫,永远没法向老师大人告状。

一年又一年,一拨又一拨的孩子长大了,哑巴渐渐老去。后来小学校实在太破败了,村里给孩子们在山脚下建了新学校,离哑巴家有一二里地。学校里栽了很多树,操场周围都是石榴树。孩子们搬走了。秋天开学了,哑巴还坐在东墙角,但放学再没有孩子来打扰他,哑巴的日子寂寞了。

再后来,他老婆死了,他的儿子们搬离了老院子,周围只剩了哑巴一个人,哑巴连喊也不用喊了,时常一个人坐在门墩石上,大家几乎都忘了村里还有一个哑巴。

哑巴大名叫什么,村里大多人都不知道,大家都叫他哑巴。按照村里的辈分,哑巴和我的祖父同辈,年龄却要小许多。关于哑巴,我所经历的仅限于那些内容情节相似的“闹剧”。至于别的事情,不过是从长辈那里听来的三言两语,大意都是说哑巴很有福气的。

据说他的父母手里有一点钱,托媒人给哑巴说媳妇,但女方一听是哑巴,没有愿意的。他的父母却打定主意,砸锅卖铁也要为哑巴娶上媳妇,不能让他们家在哑巴这里绝了后,当地的姑娘没人愿意嫁,那就从山里找。后来果真托人从山里给哑巴娶了个高价媳妇,女方提出的条件是,一过了门,主家理事,当掌柜的。哑巴父母无条件满口答应。

哑巴媳妇干活麻利,里里外外一把手,还给哑巴生了两儿一女。儿女们个个随她母亲,精明能干。哑巴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哑巴老婆年老时,常见她穿一身黑衣,收拾地利利索索,大人说她年轻时模样端正,想来不会差。

有一年春天,哑巴得了很严重的肺结核,哇哇吐血,大队医疗站的赤脚医生每天背着药箱上门给哑巴打针,多半年后,哑巴奇迹般痊愈了,没花一分钱,年底他家用部分工分抵了药费。他们家人没一个被感染。此后哑巴健健康康活了二十多年。

哑巴死了将近二十年了,他的重孙子已经上幼儿园,哑巴的老屋因为道路拓宽被拆了好些年了,门前的杏树挖掉了,墙外的石榴树、李子树也不复存在。山脚下的小学校因为孩子太少,十年前就停办了。

偶尔想起这些落在尘埃里的人和事,只觉时光匆匆······

(图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小时候,有一件事情纳闷了很久.我们村周围都是山,山上都是杂木,但是,于千万棵杂木里找一棵结能吃的果子的树都很难.有一次,上山砍柴的时候,发现一棵不大的树上结了两颗野柿子,那个激动啊!小小的青青的柿子挂 ...

  • 【江苏】杨简《李子采摘记》指导老师:刘建

    李子采摘记 建湖县森达路小学 杨简 邻居家给了几颗甜美的李子,说是在一个果园里摘得,妈妈询问了地方计划带我去摘,于是一个清凉的傍晚,妈妈带着我和奶奶开始了寻觅之旅! 数不清过了多少个红绿灯,终于来到了 ...

  • 夏天,遇到这果子别嫌弃,买上几斤拌一拌,酸辣爽口,吃了还想吃

    夏天,遇到这果子别嫌弃,买上几斤拌一拌,酸辣爽口,吃了还想吃 前段时间去买菜,竟然还遇到了一个卖青李子的,虽然现在是李子大量上市的季节,可这青李子并不受欢迎,有很多人都是不爱吃的. 其实我之前也不太喜 ...

  • 自在石榴花开花落(散文)

    作者:金华 娘家院子里的一棵石榴,今年长得特别好,不大的一棵树上,坠满了累累果实,一个个沉甸甸的,把一根根的枝丫坠得弯下了腰. 果子还小的时候,我对老妈讲:我们应该把小一点的果子剪掉几个,这样可以保证 ...

  • 风物 ‖ 巫山李花开

    点击关注,获取更多精彩-- 李能敦 惊蛰刚过几天,屋前的李子树都密密地开了花.其中三棵,是从老家代家湾带来,从建房那年就栽下,整七个年头,算上它在代家湾的年岁,估计是两年的苗,加起来就是九岁. 九岁的 ...

  • ​【鸟人说鸟事】 树尖上的果子给鸟留着

    [鸟人说鸟事] 树尖上的果子给鸟留着 户外活动 年年儿的,无论是杏子.李子.梨子.枣子熟了之后,树尖上的都不再采了,外孙女说:"那是姥爷给鸟留的". 现在,是李子成熟季,是一整树的 ...

  • 【阅读悦读丨故事】润芳《隐在时光里的狼》

    阅读悦读丨润芳<茵陈四季>(散文) 文/润芳  图片提供/润芳 [作者简介]润芳,原名申芳玲,教师一枚.兴趣广泛,而无一专:无事宅家,养花饲狗.率性固执,豪爽仗义,人送外号"独行 ...

  • 【阅读悦读丨故事】尼姑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屈树东 [作者简介]屈树东,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从教三十余年,爱好写作,汉中市赤土岭文协.汉台区作协会员,先后在各刊物媒体发表作品多篇. [本 ...

  • 【阅读悦读丨故事】苗月坤《凤儿的心事》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苗月坤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托尔斯泰小说中的人物安娜·卡列尼娜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凤儿原来也是父母宝贝了十八年 ...

  • 【阅读悦读丨故事】余涛《桃花情缘》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余涛 [作者简介]余涛,笔名单刀,河南省方城县人,教师,写手,三尺讲台,生活平淡,内心澎湃,寄托文字.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桃花是花中艳客. ...

  • 【阅读悦读丨故事】读红尘《金阿姨遭遇的那些尴尬事儿》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读红尘 [作者简介]读红尘,四川绵阳人.喜欢读书和随心涂鸦,用文字书写生活放飞心情.在文学的土地上踯躅而行吸取学习,相信心的荒原有文字的滋养才会驻 ...

  • 【阅读悦读丨故事】赵心放《你没忘记我唱的歌》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赵心放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曾从事多类工种和多种企业管理工作.近年来发表的小说.散文.诗词.儿歌散布于网络和本地的报刊.重庆市南岸区作家 ...

  • 【阅读悦读丨故事】无边丝雨《路遇车祸,应该怎么办》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无边丝雨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老张一直是睡眠很好的那类人,也正是良好的睡眠使他能胜任客车司机这样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不至于在那条熟悉到凭习惯就 ...

  • 【阅读悦读丨故事】韩雪丽《好心》(外一章)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韩雪丽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现代诗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刊物. [本文 ...

  • 【阅读悦读丨故事】韩雪丽《租房》(外一章)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韩雪丽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现代诗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刊物. [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