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读诗

大概是看完书以后的感想吧,不能够确定,因为这本书我也未曾了解。诗的作者是一个大四的学长,两个概括关系:不熟,非常不熟。大一刚开学咨询相关信息时认识的好友,在图书馆碰到过几次,私下零交流。空间里连点赞都很少的一个人,直到我看到了这首诗。便第一时间“展开攻势”。

又一次“是心动啊,糟糕眼神躲不掉!”的经历。可能我这个人比较冲动吧,对于看到的第一眼就很喜欢的事物,真的没法等待。

“我能不能以你的名义拿来发表呀?”

对方挺开心,也很大方的给我共享了其他的资源,比如晚晴小院第59期的推送《风中的鸟巢》提到的朋友,便是他。我总是想着要在某个特殊的时刻发表他的作品,比如第一支迎春花开的时候,某个有风的清晨,但想了想,就现在吧。

再往前走

刚好能触到春天的下巴

马背上的毛又厚又长

日子从村庄逃脱

在路口召唤有心的兽

领受恩宠的孩子

身体与大地贴合

在春天抵达之前

双手合十

召唤不被破坏的童话

蓝天开始开阔

不知名的根连在一起

陌生人紧扣门环

手指连接爱人的心脏

爱人留在原地

——《春》

启于商南县青山镇马蹄店村一组

作者:江安东

很多天以前,在空间看到这样一首原创小诗,题目为《春》,作者发表时附了一张图片:

在按照常规解读的过程中,我特意花了时间去看了作者图片中的《爱的艺术》这本由埃里希·弗罗姆创作的心理学著作。“其内容是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后来,由于太过深奥和好奇心作祟,我直接向作者发起了提问:

请问一下,你为什么给这首诗起名为《春》,其内容有何图片中的书籍有什么联系呢?

因为我本身不是一个善于表达个人情感的人,所以,多半情况下就会选择用这样的语词来暗地里敞开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其实这是一个适合多数人的大命题,很难找到一个合适恰当的回答来概括它,但是由于人性里自私的本质,让我用她来替我表述内心的那些细小的声响,可能不比露水沾湿柔叶那般,我们以往的所有大部分认同里面都将春看做是一个季节的开始,一个生命的初启,是最具鲜活气力的,最没有伤害的,而且也是极尽澄澈的,因为她是美好的事物,是需要被所有的美好关照的,而感情应该同样如此,感情里面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与其说是因素,倒不如说是相知相伴的一种必要的“粮食”。《爱的艺术》当中——尊重,了解,关心,责任心,正好契合了我内心对于感情的某一方面的认同,所以,我选择将她放在下面,作为一个分享,也算是做了一次记录,一次情感波动的记录。其实,当看到一本好书,一本值得无数次阅读的书时,抛开情节,人物,线索……一系列的纯文学因素的时候,感性往往会偷偷露头出来,而这样的冲动在我去看到元曲,看到宋词当中的“歌词之词”的时候,会迸发的尤为明显。

上述皆为原话。一时间,觉得遭遇了大神袭击有没有!虽然没怎么听懂,但是我想我会坚持看完这本书的。那么我呢,作为单纯地喜欢这首诗的其中一人,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它最表面粗俗掺杂各人想法的理由:

理由之鉴赏:

“再往前走”一眼万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开头第一句便奠定了诗的动态发展概况,诗里的内容是非静止的。随着脚步的再往前走,“春天的下巴”和“长厚的马背上的毛”出现在眼前。意识里春天的温暖和似于马毛的厚重的冬天在时令上相契合,需要毛皮包裹的寒冷转而成为春风沐浴下的亲肤体验,让人由沉重迈向轻松的步伐奔走在时光里。

“日子从村庄逃脱”,我喜欢这个由“村庄”开始的故事,也喜欢用“逃脱”作为时光流逝的比喻,“在路口召唤有心的兽”与下文“召唤不被破坏的童话”。前者是逃脱了的时光,后者是领受恩宠的孩子,充满童真的时光,就是那春天来临前的“未被破坏的”“有心的兽”吗?作者用自己的方式构建了一个新的童话,收藏着过往的童趣和单纯。此时此刻,想起了《儿时》这首歌,也想到了《天真有邪》里的歌词。因人而异,对我而言,瞬间感受到了美好中的抽离和纠结。

最后一小节,和前两节看似联系不大,实际上是视野的转换,从最开始的前行——“再往前走”,变成了驻足停留——目光从高远的“蓝天”到大地“不知名的根连在一起”。

想象着:深呼吸,蓝天在眼中逐渐开阔,低头而视的“根”,却始终连在一起。受所谓“落叶归根”概念的影响,我在此处将“陌生人”理解为“异乡人”。“爱人留在原地”自己却作为陌生人在他处“紧扣门环”,此刻的心情,是留亦是离......

从时光的流逝,到怀旧情结的建构,再到内心独白的阐释。无数个读者,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哈姆莱特。不觉得自己真正读懂了这首诗,但喜欢就是喜欢,这就是全部的原因。

那么,你喜欢这首诗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或者,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