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的武松,为什么在《金瓶梅》中就变得那么窝囊呢?
《水浒传》里的武松,是个远近闻名的打虎英雄,也是个敢于抱打不平的好汉。他不苟且,不乱伦,行为端正,被作者称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可是,武松被“借”到《金瓶梅》之后,却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他的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等一系列使人惊心动魄的英雄行为不见了,还处处触霉头,行倒运。他从东京干事回来,哥哥武大死了。得知杀死武大的凶手是西门庆与潘金莲之后,他去找当时验尸入殓的何九叔,何九叔早已溜之大吉,扑了个空,请人写状纸告西门庆,状纸被受了贿赂的县官驳回,去寻找西门庆,又误杀了李皂隶。被抓了起来,先是被“拶”了一顿,敲了五十杖子,后来托人说情,落得个“免死”,“问了个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充军”,“迭配孟州牢城”。
《水浒传》中武松访何九叔、当着四邻杀嫂祭亡灵、狮子楼打杀西门庆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作为,连一点影子也没有了。《金瓶梅》里的武松真是窝囊透了。
后来,朝廷实行大赦,武松才从孟州牢城回到清河县。这时,仇人西门庆已经病故。武松还不敢理直气壮地去找潘金莲与王婆算帐,用了一百两银子,假说要娶潘金莲为妻,诱骗了王婆送潘金莲来到武大家里,才把她们两人杀死,为武大报了仇。随即“投十字坡张青夫妇那里躲住,做了头陀,上梁山为盗去了。”这样的武松身上,哪有一点英雄气概!
在《金瓶梅》里,潘金莲被杀死之后,作者还一再写道:要是潘金莲不被吴月娘赶出家门,仍住在西门庆家里,武松就是有“七个头八个胆”,也不敢上门来杀她。作者在有意无意地揶揄武松,贬低武松。几乎抹去了《水浒传》中武松形象所有的光彩。
另外,《金瓶梅》的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对武松进行了一番改造,使他带有一种小市民的习气。按说,能挥拳打死猛虎的武松,身上“有百斤水牛般气力”,要杀潘金莲与王婆,是轻而易举的事,用不着使“巧计”,假做夫妻,诱她们上门。而作者却在这里渲染了一番。既写了潘金莲对武松的“旧情复发”。她听得武松要娶她时,心想“我这段姻缘,还落在他手里!”她不等王婆叫她,就迫不及待地从里屋走了出来,亲口对武松说:“既是叔叔还要奴家去,看管迎儿,可知好哩!”与此同时,又写了武松周旋其间,他与王婆讨价还价,答应给一百两银子作为潘金莲的身价,又另给五两作为谢仪,使王婆“喜欢的屁滚尿流”。当晚潘金莲过来,武松又连连喝酒,以壮胆气。这不难看出,武松对王婆、潘金莲的生活是很熟悉的,彼此相差不大。
武松杀潘金莲和王婆时,表现他虐杀成性的流氓行径。他把王婆捆住,“如猿猴献果一般”,把潘金莲的衣裤“旋剥净了”,开膛破肚,然后又砍下她们的头。这些描写,真使人毛骨悚然。
武松杀人之后,准备逃走,他“倒扣迎儿在屋里。迎儿道:‘叔叔,我害怕!’武松道:‘孩儿,我顾不得你了!”跳过墙走到王婆家里,想把王婆的儿子王潮也一·起杀掉。没有找到王潮,便打开王婆的箱笼,把箱内衣服撇了—·地,取回那些银子之外,还搜到一些钗环首饰,包在一起,逃走了。武松在危急关头,想到的是自己,连侄女也不顾了。他报了仇,还掠劫了人家的财产。作者津津乐道地描写了以上这一切。
武松这些所作所为,真算不得光明磊落,他颇像一个流氓。如果说,《金瓶梅》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那么,对武松许多地方的描写,就是这种倾向的一个表现。《水浒传》里的武松,成了《金瓶梅》里自然主义倾向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