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员外养了双胞胎儿子,一个讨债一个报恩,前世恩怨使然

宋徽宗年间,有一个姓别的员外,娶妻刘氏。刘氏嫁过来后,过了两年才怀上身孕。十月期满,临近分娩之期。

这一天晚上,别员外忽然看见两个人前后脚走进来,站在他的床前,拱手行礼。胖的说:“我是来报前世恩的。”瘦的说:“我是来讨前世债的。”说完,两人扭身往里屋走去。里屋住着刘氏,由两个仆妇陪伴。

这是内眷居住的地方,外人岂能擅闯!别员外大喝一声,“呔,休得无礼!”站起来去追,猛然醒来,原来是一场梦。

第二天上午,刘氏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阖家欢喜,只有别员外喜忧参半。他心里一直有个小疙瘩,那就是两个儿子中,有一个是来讨债的。他本想把其中一个讨债的儿子送人,以免惹来事端,却无法分辨到底是哪一个,只能作罢。

老大名叫别连山,老二名叫别连水。两个儿子渐渐长大,都非常聪明,别员外对他们管教甚严,接近苛刻。刘氏抱怨他心肠太硬,几乎不近人情。别员外便把她拉到旁边,将梦中的情景讲了,忧心忡忡地说:“我只有管教严一点,希望那个讨债的孩子,能够少惹一些事端,最好能够磨掉身上的邪恶。”刘氏得知缘由,不再干涉别员外管教孩子了。

到了读书的年龄,别员外请来一位饱学的老秀才,来教导两个儿子读书。两个儿子都喜欢读书,悟性极高,喜得老秀才对别员外说:“两位公子哥终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是金銮殿上的臣子。”

别员外却长叹一声,说道:“也不知是祸是福。”老秀才惊讶地问道:“此话怎么讲?”别员外便将当初的梦境讲了。老秀才笑着说:“一个梦而已,你又何必当真?”

转眼间,两个儿子都十七岁了,都中了秀才。到目前为止,别员外没有发现讨债的端倪,心里更难受。他要是早点发现端倪,也好严加看管,进行预防。如今,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其中一个却注定是来讨债的,怎能让他心里舒坦?

这一天,别员外骑着马,去县城里探望姓乜的好友。一见面,乜好友恭喜他两个儿子都中了秀才,别员外却叹口气说:“何喜之有?”乜好友一惊,询问他为何出此不祥之语?别员外便讲了缘由。

乜好友沉思片刻,说道:“我有个好朋友,姓巩,是一个阴差,常在阴间走动,不妨把他叫来,帮你到阴间访一访,此事到底为的哪般?”别员外同意了,乜好友就派家仆拿着请帖去请。

过了不久,巩阴差跟着家仆来了。乜好友摆上酒宴,宴请二人。酒酣耳热之际,别员外把他的苦恼讲了,恳请巩阴差到阴间访查一下前因后果。巩阴差满口答应下来。

吃过饭,巩阴差靠在椅子上闭着眼。过了好一会,他睁开眼说:“打听清楚了,都是前世惹的祸。”

原来,别员外在前世是一个商人,姓季,他和两个好友一起做生意。这两人一胖一瘦,分别被称为胖五和瘦六。

这一年,三人结伴出去经商,走到半路上,胖五突然病倒了。按照瘦六的意思,留下胖五在客栈里养病,他和季商人继续北上,却遭到季商人的反对。季商人担心胖五无人照顾,导致病情恶化,客死他乡,便留下来照顾胖五,让瘦六独自一人北上做生意。

季商人精心照料胖五,拖了三四个月,胖五最终还是撒手西去。看病和吃住,将两人的本钱花得所剩无几。季商人收拾悲伤的心情,将胖五带回家安葬。胖五家境一般,季商人只字未提钱财的事。胖五感恩,因此来投胎报恩。

瘦六经商赚了不少的钱,季商人过不下去了,便去找瘦六借了三千两银子,打算搏一搏,做一笔大买卖,却最终亏得血本无归。他悄悄地潜回家,带着家人搬到外地,赖掉了欠瘦六的钱。瘦六记挂着欠账,因此来投胎讨债。

巩阴差讲完,别员外询问,两个儿子哪个是瘦六投胎转世的?巩阴差大笑几声,说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有恩的报恩,欠账的还钱,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也不要过于纠结,纵使你知道了哪个儿子是瘦六投胎的,也不能违背天意,一意孤行。否则,就会遭受天谴。”

别员外叹一口气,说道:“难道我就不能做点什么吗?”巩阴差说:“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心态,平常心对待。该来的必然会来,你要坦然承受,积极应对,切不可妄加揣测,徒增烦恼。”

一番话说得别员外连连点头,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既然是前世的报应,躲不过去,那就坦然面对吧。

自此后,别员外放下心结,好好地过日子。过了几年,两个儿子双双考上了进士,大儿子别连山放到外地为官,二儿子别连水留在朝廷为官。

又过了十几年,朝廷维修宫殿,大儿子别连山奉命押送花石纲,船只侧翻,丢失了花石纲。按照朝廷律条,别连山需要照价赔偿,还能保得官职,如果赔偿不了,就要治罪。

别连山积蓄不多,只得写信向父亲求助。别员外接到书信,终于明白,大儿子别连山就是瘦六投胎转世的,想不到以这种方式来讨债。他长叹一口气,变卖家产,倾其所有,帮别连山还了债。

老两口所剩无多,生活变得贫困起来。关键是,两人年事已高,做不动了,无以为生。这时候,二儿子别连水派人来,接老两口到都城养老。别连水目前已经官至四品,俸禄足够养活一大家子人。

别连山因为过错,一直得不到提拔,到死都是七品官。而别连水最终官至三品,成为朝廷重臣。别员外跟着二儿子,一直活到七十多岁才去世。临终之时,他一再告诫子孙后辈,注重个人修为,千万不要造下孽债,给来世留下苦恼。

本故事采用了投胎转世的元素,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你的支持,就是我坚持的动力源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