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亟需提升技术水平的几种有色金属材料

铝合金

铝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高于铁,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易循环再回收利用的优势,铝及铝材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近年来,我国铝及铝材的制造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然而部分高技术含量、高精度、高质量的铝合金严重依赖进口,甚至被欧美主要的生产厂商垄断。

由于中国铝工业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且自主创新力不足,新合金研发基本是跟踪国外产品,加上国外对关键技术进行封锁,导致我国中低端铝材产品充斥市场,多种铝材过剩;同时,对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高端铝材仍处于不稳定生产或者成品率低的状态,甚至部分铝材还不能制造,尤其在超大规格的2xxx系、7xxx系高端铝材的高综合性能制造技术方面长期处于瓶颈。

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是制造高温高载荷、高低温交变频繁、高速气流冲刷等极端服役环境下工作的装备热端部件不可替代的核心材料;

为满足苛刻的应用需求,高温合金中常加入Al、Ti、Cr、W、Mo和Ta、Re、Nb、Co、C、B、Y等十余种强化元素,通过固溶强化、析出相强化、碳硼晶界强化等方法保证合金具有足够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高温氧化和腐蚀性能,良好的合金组织稳定性,还要保证合金长时间稳定工作而无有害相析出,其机制复杂,给合金的研制带来极大的困难。

国内外现状

英美绝对领先:技术牵引模式,在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追求高性能的系列研究后,三代单晶叶片和涡轮盘已工程应用,四代材料技术已成形,近年研究重点再发展稳定化、规模化和低成本生产技术。

俄罗斯:已形成完整、独特的高温合金体系,既有通用高温合金合金,也有成本较低的粉末高温合金,且已发展到第三代。

日本:在其能源、动力强劲需求和长期基础研究带动下,在高代次单晶和钴基变形高温合金研究和生产方面已走到世界前列。

法国:合金体系与英美兼容,近年率先开发出涡轴发动机用高代次无铼单晶叶片。

中国:我国已形成高温合金研发应用体系,研制出200多个牌号的高温合金及其零部件;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温合金技术进步加快,授权专利每年均增30%,研发单位和生产企业装备趋近国际先进水平。

高温合金2020年标志性成果

①二代高温合金涡轮盘及单晶叶片性能稳定、四代机使用可靠

②国产高温合金盘锻件和环形件加工/时效后端面跳动量达标

铝锂合金

铝锂合金是一类密度小、弹性模量高、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的新型铝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铝合金中添加金属锂元素,每添加1%的金属锂,其密度降低3%,而弹性模量可提高5%~6%,并可以保证合金在淬火和人工时效后硬化效果显著,铝锂合金的材料制备及零件制造工艺与普通铝合金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在保证金属锂不被空气氧化方面加以注意即可。一般情况下,可以沿用普通铝合金的技术和设备,相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来说,铝锂合金的成形、维修都比复合材料方便,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铝锂合金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性能优势,被认为是21世纪航空航天工业最具竞争力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之一。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造出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但是还没有10米直径的重型运载火箭结构件制造能力;把“卡脖子”的铝锂合金材料用到10米直径的重型运载火箭结构上,并且实现超大直径结构的形性协同制造,高水平高可靠地降低箭体重量,可以大幅度提升进入空间的能力。

铝锂合金为何备受美欧国家器重和封锁

    锂是自然界最轻的金属元素,研究表明,在铝合金中每加入1%的锂,可使铝合金密度降低3%,模量提高6%。与传统航天通用的高性能2系、7系铝合金相比,铝锂合金具有质量更轻,模量更高,更易实现航天装备的高可靠、轻量化制造。

  数据显示,航天运载器每减轻1kg,其发射费用可节省约2万美元。上世纪90年代,美国航天飞机超轻贮箱使用2195铝锂合金替代2219合金实现减重3.4吨,可以使发射成本节省6800万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节约了至少5.5亿元。

  因此,针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运输等应用领域的急迫减重需求领域,铝锂合金的应用能够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铝合金材料,铝锂合金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然而,由于锂元素特有的化学活性高、密度低等物理性质,导致铝锂合金从成分设计、熔铸、塑性成形到热处理,各个环节的加工难度和技术复杂性都远远大于其它铝合金材料。

全球目前只有5家企业可以生产铝锂合金:

美铝、俄铝、法铝、加铝和中铝。

铜合金[1]

铜合金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纯铜呈紫红色﹐又称紫铜。常用的铜合金分为黄铜青铜白铜3大类

我国铜加工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全国铜加工材产量1816万吨,同比增长1.96%,连续16年雄冠全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管连铸连轧生产线从“装备中国”走向“装备世界”,以空调铜管为代表的部分品种走在世界前列,一些长期依赖进口的铜材产品国产化进程逐步加快,2019年我国铜材首次实现净出口,净出口量达到2.13万吨。铜镍硅、铜铬锆、铜铁合金、铜钛、铜基复合材料等研发生产及应用近年来取得明显进步,其中铜铁合金的研发世界领先。

存在的问题

1、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无序竞争依然危害行业长远发展。

2、新产品研发仍然以跟踪模仿为主,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足。

3、一些领域依然存在短板。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性能引线框架铜合金带材、高端压延铜箔、高频高速电解铜箔等若干领域仍然依赖进口。

4、由于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下游本土应用企业带动,高端铜材料上下游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形成。

钛材制造技术[2]

2019年5月15日,在昆明召开的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上,由昆钢楚丰集团云钛公司完成的“强对流氩气保护宽幅钛带卷罩式退火工艺及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经评委会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对强对流氩气保护宽幅钛带卷罩式退火工艺技术和装备进行了自主创新,形成了强对流氩气保护宽幅钛带卷退火的完备工艺技术体系,质量指标达到甚至优于国标及美标,在世界上开创了钛带卷退火的一条全新技术路线,退火工艺技术及装备为世界首创,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钛产业的技术进步。

2019年12月10日,由昆钢投资5亿元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加工的全国产化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EB炉)在攀枝花云钛实业有限公司建成试车。该EB炉项目从启动到热试出锭历经374天,实现了从电子束枪、高压电源柜、电子束扫描控制等核心系统到循环冷却、真空抽取、进料方式、拉锭控制等配套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校验、控制操作系统的全流程百分之百国产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补齐了我国在钛、锆、镍等难熔金属材料真空熔炼技术领域的短板,基本解除了相应领域被“卡脖子”的威胁,为国家发展高端应用领域的新材料提供了基础支撑。

参考资料出处:
[1] 中国有色金属报.《河南有色协会铜产业分会成立》
[2] 中国冶金报.《昆钢钛材制造技术和产品研发取得突破》
END
(0)

相关推荐